躲在屏幕之后,你就可以决定别人的命运吗?

2019 年 5 月 13 日下午三点,马来西亚少女 Daiva 在自己的 Instagram 主页上发起了一次投票:「非常重要,帮我选择 D 还是 L」(Really important, Help Me Choose D/L)。这里的「D」和「L」,在后来更为广泛的讨论里,被认为是英语单词「death」和「life」的首字母缩写。
一个小时之后,有 69% 的网友选择了「D」。这个数字,直接地将 Daiva 推向了死亡。晚上八点半,Daiva 从家中楼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仅 16 岁的生命。
在噩耗逐渐传开后,更多的网民涌入她的主页,最终将投「L」的比例拉高到了 88% —— 然而,Daiva 的生命已经不可能被挽回。
诚然,由于 Daiva 在发起投票时并未明确「D」和「L」的含义,我们并不能断言,那些选择「D」的网友,就是有意地想要「杀死」Daiva,但在长期遭受抑郁情绪困扰的 Daiva 眼中,这个「69%」的数字,就是世界对她生命价值的彻底否认。
根据精神科医生事后对 Davia 社交账号的分析,她曾在自己的网站上再三表达过想要轻生的想法,而那些参与投票的网友,或许只看到了她向世界发出的这一次隐晦求救。他们之中,有的以为这不过是一场为了吸引眼球而起的作秀游戏,有的猜想小姑娘不过是在纠结打 Dota 还是 LOL(首字母缩写同样为 D 和 L),然后就漫不经心地按下鼠标,再将这个页面滑走,把注意力转向更有趣的东西。而一个人的生死,就在这个瞬间被匆匆决定。
如果说 Davia 的悲剧还存在一些偶然因素,那么在更多的网络暴力事件中,「看客」们用以打发无聊时间的「吃瓜」,确实地成为了「杀死」当事人的子弹。从明星到素人,从学生到社畜,网友们随便打开一个页面,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对方身上贴标签,嘻嘻哈哈地把社会事件变成段子和梗。然而,躲在屏幕之后的我们,真的有这种权力么?
而现在,你将看到一场正在直播的绑架案,你所发送的弹幕,可以决定一个陌生男人的生死,也可以揭开二十年前一桩杀人案的真相。
—— 欢迎来到兔子的直播间。

被绑在椅子上的青年名叫郭渚,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带着兔子头套站在他旁边、自称为「兔子」的人,要求郭渚、网友和警方,配合他完成一场持续 24 小时的直播,并请求观看直播的网友,能够合力破解一宗 20 年前的凶案。如果直播结束时,凶案还未能破解,兔子就会引爆绑在郭渚身上的炸弹,结束他的生命。
好奇的人们迅速涌入这个直播间,七嘴八舌地发送弹幕,有人猜测这只是一场作秀,有人说自己已经报警,有人兴奋地谈起凶案发生地的「闹鬼」传说,直播间里的人数迅速飙升到 12 万。而这个「意外之喜」,让直播平台的老板张怀明瞬间激动起来 —— 他濒临破产的公司,或许可能因此活过来。
在不断滚动的弹幕中,一个名叫「猪头也有春天」的账号显得十分醒目。他用橙色字体一次次质疑着兔子这场直播绑架案的真实性,而兔子也注意到了他,并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将手中的水果刀插入了郭渚的右手手背。
伴随着郭渚凄惨地大叫,这场兔子与网民的「狂欢游戏」,正式拉开了序幕。

在这个即时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的年代,直播使我们和主播的关系更亲近了么?我们可以近乎同步地看见对方的即时反应,然而,隔着屏幕,我们又真的了解对面人身上正在发生的一切么?
1985 年,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电视业的出现,使一切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消解了事件本身的严肃性。绚丽的广告,动听的背景音乐,面带微笑的主持人,使真实发生着的新闻变成一场「虚假的」戏剧,于是,我们便「没有理由为电视上的不幸哭泣」。

在兔子的直播间里,更是如此。
不断滚动的弹幕,轻快洗脑的音乐,眼花缭乱的礼物特效,使这场正在进行的绑架案,看起来更像一场游戏 —— 有些时候,它也的确是一场游戏。郭渚向兔子提出喝水和去厕所的要求,而兔子却把决策权交给了正在观看直播的网友:只要网友们按照他的规矩对直播间进行打赏,他就同意郭渚的请求。
直播间里的观众很快兴奋起来,纷纷表示自己要成为「正义使者」,帮助郭渚争取最基本的权利。然而,他们真的会帮助郭渚么?在这种时刻打破规矩,岂不是更刺激?
在传播学中,有个叫作「网络去抑制效应」的概念。简单来说,在虚拟空间里,我们的所作所为,似乎和我们的真实生活并无关联,因此,人们在网络中变得更加「自由」,更容易无视各种社会约束,也更容易释放内心的阴暗一面。在许多个足以决定郭渚命运的关键时刻,弹幕里在讨论什么呢?是他因为恐惧而显得狰狞的表情,是他和兔子「粉红色的」爱恨纠葛,是网友们不断「人肉搜索」而挖掘出的所谓「八卦」。比起郭渚的安危,直播间里的观众们更在意的,或许只是成为警察、参与刑侦过程的刺激,成为编剧、创造一对 CP 的快感,又或者,是成为上帝、决定他人命运的资格。
于是,在观看人数高达 200 万的直播间里,郭渚失禁了。

这一幕,如郭渚当时所预料的那样,在以后的互联网上被不断提起。论坛、贴吧,微博,他曾经在这些地方漫不经心地划过别人的笑料,如今却成为其中一员,不得不反复看到自己在尊严尽失那一刻的表情特写。而在直播间中,随着二十年前事件真相的一步步揭开,郭渚的整个人生轨迹,也被铺陈在网友面前。父亲并不光彩的过去,母亲为了抚养他所做的牺牲,女友闺蜜添油加醋的爆料,他对童年好友的背叛和伤害…… 到了这个时候,郭渚才终于明白,其实兔子早就知道当年的真相,而这个绑架直播的意义,不过是想借网络之手,在社会意义上彻底地毁掉他。
那些不能被法律惩处的灰色罪恶,经由这场直播,让郭渚确确实实地付出了代价,而直播间里以百万计的人们,在结束这场「狂欢游戏」后,又将毫发无损地奔向新的游乐场。郭渚于他们而言,只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料。而下一个可供取笑的「郭渚」又在哪里?不必担心,他们很快就能找到。
然而,在网络空间里如此苛刻的「道德标准」下,谁又能保证自己永远是一个「毫无瑕疵」的人?

当我们隐没在人群之中,当我们躲藏在屏幕背后,当我们成为「无名之辈」中的一个,我们似乎就有了审判的权力,干涉的权力,以至于「杀人」的权力。屏幕既是屏障,也是窗口,可以照见我们内心最真实的一面。于是,在这个浩瀚复杂的互联网上,我们既「杀人」,又「被杀」。然而,在此起彼伏的对骂之中,真正的赢家是谁?
同样躲在屏幕背后的平台老板张怀明,缓缓露出了微笑。
在流量带来的利益面前,郭渚不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一个绝佳的广告机会。郭渚的痛苦和事件不断发酵的后果,与实实在在的金钱相比,实在不值一提。那些疑惑、激情、愤怒、悲伤,那些网民为无尽的争吵而消耗的情绪,被量化成一个个数字,让这个资金链已经断裂的网站,在短短 24 小时内起死回生。而这,就是张怀明将兔子的直播间推上首页、并且不限制房间人数的原因。
于是,在两百万双、乃至更多的眼睛之下,郭渚一次又一次地「死去」了。毁掉他的,是绑架了他的兔子?是多年前好友死亡的真相?是为了利益拒绝采取措施的直播平台?还是屏幕背后,一双双发送弹幕的手?对郭渚行使「审判权」的人,又真正地审判过自己么?
—— 在直播结束的那一刻,你或许能得到答案。
作品推荐
作者:Will.C
普通的上班族郭渚遭到了自称「兔子」的男人的绑架。兔子要求郭渚配合他完成一场持续 24 小时不间断的直播,并请求观看直播的网友能够合力破解一宗 20 年前的凶案。若直播结束时凶案未能破解,郭渚将会死亡。
郭渚,兔子,警察,媒体,网民就此展开了一场为时 24 小时的博弈。
第二届豆瓣阅读长篇拉力赛最终获奖结果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