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状闪电》读书笔记
说是《三体》前传,但可能是距离看三体的时间太久远了,除了丁仪这个人名和书中最后透露出的地球被监视之外,我就没有看到更多联系了。不过这样更好,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全新的故事,和正传没有什么牵连。
小说看到中间觉得男主存在感急剧降低,后期直接变成听故事的人了。而读者也能看出,原来这本书的主人公其实是她-林云。这种设计真是巧妙。林云这种性格,如果作为叙事人,一定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她对于武器的痴迷,对于生命过于冷静的衡量都会让人难以接受。反而用了一个近乎于和平主义者的陈博士(真的没找到男主的名字),更容易让读者接受。从而跟随他的视角,对于林云产生好奇、猜测、了解、理解。
和三体一样,书中我甚至分不清哪里是目前的科学成果,哪里是大刘的想象。他可以把这两种东西都用做工程项目一样描述得十分得体,有的时候甚至感觉在看项目文档,以至于由于过分真实会习惯性地因为枯燥而一带而过,等到后面发现了重要剧情再猛然想起前面的“文档”而翻回来查阅。另一方面是对于一些现象的描述,真的是要理解文字后展开想象才能体验到那个场景。比如发现宏电子的时候,用一个围棋棋盘,映出这个透明球体。比如寻找球状闪电的时候,两架直升机之间产生的巨大电弧。如果不去把这些场景想清楚而仅仅为了看剧情而继续往下读,那整本书的精彩将会被大打折扣。
书中有一段林云的父亲认为,单凭一两种武器不会直接影响一场战争的结果。当时就看到有读者评论说不对,并且拿二战时在日本投放的原子弹为例。马上下面就有人回复,二战中的原子弹只是加快了战争的结束,中途岛海战才是对于日本决定性的打击。虽然球状闪电中的故事从结果上来看,就是一个未完成的武器终结了战争。三体中地球文明也是由于水滴和降维攻击先后被彻底打败。但现实中貌似真的没有这种直接导致战争结束的武器。如果某种武器真的能做到这点,那它要么是在科技上远远超过另一方的,要么是一种对于作战双方有巨大伤害的威胁性武器。
对于量子力学中的观察者,我是头一次这么详细的看到相关说明。真的是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人们已经对于这种现象习以为常,但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这个现象还只是理论。这就是科幻题材的魅力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