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定期复盘——2020年余下四个月的TBR
今年由于疫情的关系,自己多了许多宅的时间,却没想到在这样的时间里阅读量上涨了不少,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也不断地体会到阅读带来的乐趣与自我成长。
这里并不讨论人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什么好处之类的命题,因为不读书是完全不会有生活障碍的,阅读跟其它的兴趣爱好一样,并不比追剧、打游戏来得更加高端(不过阅读和打游戏、追剧的体验是不同的),兴趣爱好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给我们增加一个生活的维度空间,让我们站在这个维度去了解那些我们曾经不了解的事物。
日子过得挺快的,不经意间2020这个兵荒马乱的一年已经走到了八月底,也只剩下四个月了。在做未来TBR规划的时候,也想结合今天的已读清单来做一个复盘——
1、读了《局外人》便深深爱上了加缪
阿尔贝·加缪有点像法国的王勃,同是少年天才,是最年轻的拿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之一。《局外人》的介绍里有一句话——如果你在人群中感到格格不入,就来读一读。《局外人》的故事讲了一种心理状态,一个人在应该悲伤的时候而没有表现出悲伤(连装都没有),于是就被周围人定义成了“冷漠”,我们的主角默尔索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表现出该有的悲伤,于是被周围的群体定义成没有人性。在一起本应该属于正当防卫或者防卫过当的杀人案件里面,他的“冷漠”引起周遭人民、整个司法机构成员、乃至整个社会的愤怒,终于将他送入了断头台。但是,人真的能完全解读他人的情绪嘛?我们谁没有被误解过?在被误解的那一刻会不会觉得整个世界都与自己无关?加缪描写这种心理拿捏的非常到位,以至于很多人读完都说觉得写的就是自己(我也不例外)。从什么时候起,他人肤浅的理解能力反而成为了我们自身的过错,主角默尔索并非不怀念自己的母亲,书里描写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他会时而缅怀自己的母亲,他无非是用自己的方式祭奠着至亲,然而在群体社会里个体的评判标准却是他人的眼光。这或许是人类社会的共性,或者说人性的共同点,这个故事放在今天我们也不感到陌生,说明多少年来人类的思想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由于对加缪路转粉,后续希望自己能读一读他的《鼠疫》和《西西弗神话》,另外也想了解一下“存在主义”,借此读一些萨特的作品(据说,萨特曾经点名表扬了加缪)。
2、为什么我喜欢的作家最后大都选择了自杀——太宰治
日本被称“战后的作家”的那几位代表人物,太宰治是芥川龙之介之后我比较感兴趣的一位。《人间失格》是早在十多年前就听说的作品,当时就感兴趣,结果谁能想一个拖延症就拖到了今天才读。读完有点后悔自己为啥拖延症,这本书如果放在十多年前可能会有很多事情我会提前释然,因为太宰治的文实在太丧了,而且他的丧与文字的篇幅成正比。读客出版的这本除了收录《人间失格》还有《斜阳》,都是属于“私小说”体裁的(《斜阳》比《人间失格》还要丧)。作品展现了一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人”是如何一步一步慢慢“失格”了的。从这个人的视角,我们看到“他”一生都在追逐着被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至于自己实际上是怎么活的这是另外一回事,而自我证明这件事情却变得很重要。书里有一段话我印象很深——
我对于道德教科书般的正义或道德什么的毫不关心,但是那些相互欺骗着却又光明磊落、公平而欣愉地生活,或者似乎从中获得了生存自信的人,却实在让我无法理解。人类终究没有教会我读懂其中的妙谛。倘使我能明白,也许就不会如此恐惧人类,也不必殚精竭力装痴装傻以讨好人类,更不必同人类生活相对立,以致夜夜啖尝这地狱般的痛苦了吧。
在人类社会中,欺骗司空见惯,只要欺骗是互相的,大家就能彼此愉悦的交往。这种能力周围的人似乎与生俱来,但”我“却无法理解,并且最终也没有从人类这个物种这里学会此技能。这种感受真是太有共情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存有这样的感受,但起码在读完太宰治的作品后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
然而太宰治的文实在太丧了,所以短期内不想再读他的作品,但是想读一些芥川龙之介的作品。
3、我更喜欢他的后期作品——毛姆
读毛姆的文是从今年开始,虽然《月亮和六便士》火了很多年了(可能就是太火了我才逆反的)。首先《人性的枷锁》我没有读完,这里面有一些我个人的原因,我对于有些故事人物经历的比较写实的童年时代往往都读不下去,这就像鲁迅说的非要把美好的东西打碎了让人看,是我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第二个原因是作品的前半部分节奏太慢,这一点到了六便士就完全没有拖沓的感受了。《月亮和六便士》、《面纱》在四、五月份的读书报告里有写到过,这里不赘述。类比毛姆不同时期的作品,我个人喜欢《面纱》更多。谈其中一个点,在我读《月亮和六便士》书中会感觉到毛姆对于女性真是毒舌,但是到了《面纱》,同样在他笔下描绘一位“二流货色”的女性,他更多的关注在这位女性的个人成长,她的成长、她的思想境界的提升,都碾压了男主(甚至所有的男性角色)。读完《面纱》以后,我个人是改观了“毛姆对女性从来不宽容”的刻板印象,而更倾向于认为他是个比较客观的讲故事的人,这个故事里的女性是什么样就还原她本来的样子。
于是之后想种草他的《不一样的文学史》、《刀锋》、以及他自己评价最高的《寻欢作乐》。
毕竟就只有四个月了,今年的Flag还是少立一点,毕竟今年还有《哈利·波特》全集想啃完的。而且酷热的炎夏我为了消暑降温把自己沉浸在推理小说的世界,等夏天过去后好好复盘今夏读的推理小说。
秋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