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视一哥到亏损40亿,从卖画到卖房,《八佰》能否拯救华谊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夜,迎来光明。”
《八佰》几经波折,终于在今日上线。
此部电影为命悬一线濒临退市边缘的华谊兄弟带来春天的温暖。

(更多资讯关注公众:博今影视传媒)
01.点映票房破1.8亿,《八佰》成为大热门
疫情突然袭来,几乎让整个电影行业处于全面停滞状态。
这让本就岌岌可危的华谊兄弟更是雪上加霜。
经过180天的翘首期盼,7月20日电影业终于等来可营业的复工通知。
在众多即将上映的影片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华谊兄弟出品的战争题材电影《八佰》,这是今年国产电影中投资最多、演员阵容最豪华的影片(当然除了像《我和我的祖国》这样的大制作)。
影片1:1搭建了实景,动用20万平米的面积,硬生生挖出了一条长达200米的苏州河。运用了顶尖CG技术,雇佣了大批群众演员,制作成本高达5.5亿人民币。

导演管虎曾在微博留下这样一句话:
“从十年前的一个想法,到项目三度重启,筹备499天,拍摄230个日夜,1500多台前幕后工作人员...”
毫无疑问,影片也众望所归。8月20日,《八佰》点映票房突破1.8亿,超过了《西游记女儿国》1.79亿的点映票房,创造中国电影市场点映票房最高纪录。
《八佰》定档后,华谊兄弟股价反弹明显。8月份股价累计涨幅24%,但总体而言,呈现出的却是震荡下滑的态势。
从市值从最高点将近900亿,到如今市值仅131亿,时至今日,华谊兄弟的身家,保守评估缩水高达90%以上。
《八佰》有望成为救市之作,但疫情原因,上座率限制,有券商分析《八佰》总票房预计为14亿元-22亿元。
《八佰》的高票房,可以拯救水火之中的华谊吗?

02.“华谊天下,有一半是冯小刚打下来的。”
1994年,从国外留学回来的王中军、王中磊兄弟俩一起创立了华谊兄弟公司。
起初的华谊只涉猎广告行业,机缘巧合下1998年参与了英达拍摄的《心理诊所》,用版权换广告时段,令华谊在影视圈赚到了第一桶金。
尝到甜头的华谊,乘胜追击,同年接连投资了冯小刚的《没完没了》和姜文的《鬼子来了》。
《没完没了》以3000万票房获得1999年票房冠军,光广告收入就达到1500万元。这为华谊正式进入电影行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此冯小刚与华谊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维持至今已经有二十几年。
与冯小刚合作的每部电影,基本都是稳赚不赔。《手机》、《甲方乙方》、《天下无贼》、《唐山大地震》等为华谊带来了丰厚的利益,双方创造出“16部电影累计40多亿票房”的硕果。
“华谊天下,有一半是冯小刚打下来的。”王中磊曾经真切地肯定过冯小刚的贡献。

为了更好的在影视圈站稳脚跟,华谊网罗一大批名星,还有“内地第一经纪人”头衔的王京花招入麾下,王京花带领范冰冰、李冰冰、任泉、佟大为等来到华谊。
随后周迅,黄晓明,苏有朋,林心如等当红一线也签约了华谊,华谊最高峰时旗下拥有76位明星,占据当时中国娱乐圈的半壁江山。
华谊一时风光无限,成为了内地第一个上市的影视公司。
此后长达20来年的时间里,华谊总计推出了近100部高人气作品,总共创造了200多亿元的电影票房。

03.成也萧何败萧何
盛极必衰是万物的生命规律,华谊也没能逃过。
因为过度依赖冯小刚,冯小刚电影票房成为华谊兄弟股票涨跌的风向标。
在《非诚勿扰2》之前,华谊一直都是顺风顺水,结果投资了4亿的《1942》未达预期票房,华谊损失惨重,股票大跌,2012年成为华谊由盛转衰的重要拐点。
随后的《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两部影片市场表现也不尽人意中,过分依赖冯小刚的弊端显露无遗。

华谊还有一个弊端,就是从根本上无法解决人才的流失。
签约五年后,王京花带着陈道明、刘嘉玲等一线明星出走华谊,接着合约到期的范冰冰、黄晓明、周迅、邓超等不满足“寄人篱下”,纷纷出走,独立门户,成为华谊的匆匆过客。
明星创办工作室这种自营形式,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华谊本质是一个在跨界中野蛮生长的文创企业。
2013年,华谊兄弟成立20周年之际,王中军决定了“去电影化”发展策略。
其实所谓的“去电影化”,就是除了投资电影外,将精力分散到游戏、实景娱乐等领域。实景娱乐是啥呢,这个词可能比较陌生,其实就是类似“迪士尼乐园”,而华谊叫“电影小镇”。

为了加速实景娱乐板块的扩张,华谊2013年开始大量收购,大小的并购案达十多起,进一步渗透到房地产、互联网软件、咨询等多个行业。
随后还相继在苏州、长沙、海口、郑州创建了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实现四城联动。
华谊将大量资金砸进了实景娱乐和收购项目中,直接导致公司现金流的紧张。这其实就是典型的“饼画得太大,消化不了”。
而实景项目,游客稀少,部分场景未开放,体验感极差。同年投资的电影也是损失惨重。
这时的华谊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04.拐点2018,“影视一哥”陷入颓势
2018年成为华谊的拐点,真正陷入颓势中,而也是这一年,华谊净利润开始出现首次亏损情况。
这一年发生了人尽皆知的崔永元炮轰冯小刚。
当年因为《手机》令华谊赚得盆满钵满,而《手机》中的“严守一”映射崔永元,令崔永元饱受争议,他本人还说为此患上了抑郁症。
当崔永元知道冯小刚在开始筹拍《手机2》,他开始曝光明星及影视机构的阴阳合同和偷税漏税问题,其中涉及了冯小刚、范冰冰、华谊等一干明星导演。
冯小刚+范冰冰组合是华谊的主打王牌,崔永元的子弹直击范冰冰,导致电影停排,华谊股价大跌,5个月市值蒸发百亿元。

冯小刚名声也是一落千丈,戏份被剪,新拍的电影票房也是无比惨淡。
2018年范冰冰事件的爆发,华谊出现了上市十年首次亏损,归母净利润亏损10.93亿元。
2019年,亏损幅度进一步加大,亏损金额近39.6亿元。

一年亏掉近40亿,相当于亏掉了此前五年的利润总和。
少年与爱永不老去,即便披荆斩棘,丢失怒马鲜衣。
为了挽救华谊,华谊也开始了各种其他有力措施。
王中军除了卖画,2.2亿港元甩卖其香港豪宅外,抵押了旗下全资或入股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就连位于海南的3套别墅、7部影片收益的应收账款、10家影院未来的票房收入等也位列抵押之列。
截至目前,王中军累计质押共计5.71亿股华谊兄弟,占其持全部股份的90.77%。
王中军曾表示:“为了公司的安全,我什么都可以卖掉,这个没有什么丢人的。”
05.大哥出走万里,归来时江湖已变
当华谊决定走“去电影化”路线,从电影走出去时,必然没想到今天回归之路会如此艰难。
2006年到2008年,国产电影排名前十的票房收入中,大约有六分之一都被华谊赚走了。这样的历史传奇,恐怕难以被超越。
要想不被淘汰,只有跑在前面。
华谊的不前进,就是在退步。
去电影化的几年里,华谊的龙头地位也荡然无存。
光线传媒因《哪吒之魔童转世》实现了从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让光线净赚10亿有余;
博纳也凭借《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扭转了影响力,尤其去年的《烈火英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三部电影的总票房收获了77.31亿。
而华谊的“头牌”冯小刚也被徐峥、开心麻花等这些后浪“拍死在沙滩上”。后起之秀的影视公司,将华谊的优势一点点磨平。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这或许是王中军和王中磊两兄弟最真实的写照。
而突发的疫情,对华谊来说更是祸不单行。
昔日枭雄,命悬一线。
梭罗在《瓦尔登湖》说:
“只有我们睁开眼睛醒过来的时候,黎明才会到来。即使在你陷入酣睡之时,黎明也不会放弃你。”
2020年初,华谊兄弟重新获得了银行贷款。截至5月末,华谊兄弟手中21.09亿元借款实现了展期,延迟偿还。
《八佰》的上映也是最大的转机,《八佰》的意义不止是盈利,更多的是让华谊重拾信心。
辉煌了二十年的华谊,到底会不会退市,或许今年年末就会给出答案了。
记得刘同说过一句话:
多数事并不如你想的那样一帆风顺,但你却因此成为了可以乘风破浪的人。
影视行业,内容为王。《八佰》初上映,豆瓣评分7.9。《八佰》能否帮助华谊逆风翻盘,答案在未来一周票房上揭晓。
经过磨难的华谊,会不会卷土重来?
我们敬请期待!
——END——
声明: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