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城规考研初复试第一之路
同济城规考研立方高分学员经验分享
2019同济城规考研已尘埃落定,如今三月已逝,2020新的征程烽火再起。回望来路,我们又回到的最初的起点。

从2018年2月决定考同济,8月开始复习,到2019年3月复试结果公布,我的考研之旅终于尘埃落定,取得了初复试第一的成绩,如愿可以进入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深造。在此将自己复习的一些心得体会和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有一定帮助。
在前面必须要说,考研与高考不一样的是,没有标准的复习模式,因此只要自己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计划并且执行完成就足矣,万不可将别人的计划搬来照用,适当的借鉴是可以的。
此外,也建议每一位考生在决定考研目标院校的时候再三考虑,研究各个院校的特点和自身的特点,切忌盲目跟风。同济的确是国内城市规划业界的顶级院校,但同济的试题尤其考察考生的规划素养、规划思维、综合知识和前沿意识,其他学校的所谓“死题”在这里几乎不会出现。很多人仍抱着高考复习的方法复习同济的城规,无异于缘木求鱼。而这些素养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这跟个人的兴趣、积累、本科教育经历、学习能力有着很大联系,因此还是先建议各位理性报考,量力而行。
由于自身的基础和本科学校教育背景,我的复习从七月开始准备,八月起正式开始。七月在忙完大四的城市设计之后,回家短暂休息了几天,一边寻找合租的室友一边收集考研资料和经验分享帖。考研资料有向学长学姐要的,有通过立方获取的,有在国匠城等网站下载的,有按照书单自己找的。这一阶段还看了十多篇过来人写的考研经验,大概总结出了一套时间安排表。我认为这一阶段可称为“磨刀不误砍柴工”阶段。


01 公共课
政治(100分)
①肖秀荣1000题至少两遍,三遍为佳;②肖八刷选择题,肖四背论述题;③业余也可以多看新闻作为积累和消遣
英语(100分)
①选择一本单词书背透;②英语真题至少刷一遍,两遍或以上为佳;③有余力可以买一本外刊精读类的书作为补充
公共课复习建议
①政治九月开始可以用肖秀荣的精讲精练配上徐涛的视频课,大约一两天一章,一天花费一两个小时,然后做1000题。看视频的过程中把提到的重点、补充知识点、总结性表格都记在书上,这个阶段虽然看起来费事,但确是加深理解的重要一步,个人认为理解比什么都重要。
②12月背诵肖四论述题的时候可以参考公众号“学长讲考研”总结的模板,将肖四论述答案的大块文字分出逻辑层次,然后浓缩成重点词,背诵的时候能省很多力气。
③平时多关心时事动态,至少关注一个新闻类公众号每天闲暇时间看看。事实上在1124台湾大选之前我每天都要花一个小时看台湾政论节目。这些对答时政题很有帮助,尤其是最后一道大题写的文思泉涌,停都停不下来。
④英语真题做的时候可以分两天做,四篇阅读在第一天花一个小时左右做完,剩下的除去作文在第二天花一个小时做完,以培养自己快速阅读的能力。
⑤每做完一份真题都结合答案,将整份卷子里好的表达整理进句子库和短语库。我是在11月底才开始复习作文的,也没有背作文模板,因为这时候已经有了很强大的句子库和短语库,考场上可以做到随机应变。建议各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始复习作文的时间,但是积累好词好句是一个好习惯。

02 专业课
大家一定要重视专业课的复习,每年有一大片的人挂在专业课的单科线上。同济的专业课知识涵盖面广,考试知识非常灵活,且多结合热点,需要大家充分提升专业素养再来进行知识运用。
原理(150分)
(1)七八月:七月底到立方上课前我还没有开始复习原理,因此暑期班算是我第一次接触原理复习,暑假班中主要把原理和道交市政的主要知识点、考点成体系地给我们梳理了一遍,可以减少自己盲目摸索的时间。8月4日暑期班结束后,8月8日我才正式开始了原理的一轮复习。由于刚开始阅读原理四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理解,加上复习初期没有紧迫感,一般读完一章需要半天时间。这一期间还把同济考试书目中的一本区规、两本历保、一本住区读了一遍,并且划了重点整理了框架,后面就没有再翻开过了。
(2)九月:九月开始,我开始了整理专题的过程。有参考立方上课ppt的也有参考原理团的,按照每天一个的进度布置,九月前半个月原理的复习都在跟着专题团走。但由于觉得原理书太厚,无法把握其主干,九月的下半个月我开始了每天一章整理框架的过程。具体工作内容就是将原理四的一二三级标题整理下来后将其中重点填充进去,这个过程很麻烦,但是看着框架会觉得很精炼扼要。这一工作持续到了10月13日。


(3)十月:前面说到原理团的专题,我觉得原理团划分的十个专题很科学全面了,但同时我也觉得这样有点粗略,想要细化下去,于是结合立方上课的课件以及专业书,十月开始开始了在每个大专题下整理小专题的过程。大约每个大专题下面有十多个小专题。小专题的来源有:
①每个大专题中提到的专业名词,例如多规合一中的“主体功能区规划”;
②行业里新近流行的专业词汇,如“生活圈”;
③同济老师的研究,如”简易综合管廊“。



整理的方法是每条下面都按照概念、特点、背景、内容、方面、因素、目的、理念、原则、意义、存在问题、概念比较、优势、劣势、优秀观点、实施流程、案例、规划举措、总结类观点来整理,这样做是为了确保能对每一个名词都能深入理解,避免只知道皮毛而以为自己掌握了。资料来源有公众号、论文、会议讲座等。小专题的整理一直到了考前,整理了110多个小专题,考试中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就在其中。
此外,原理四框架整理完一遍以后,我开始了第二轮的充实。这时候依然是按照一天一章,但是看的资料有立方的PPT、同济本科PPT等。也就是说,经过这一阶段,我手上所有的资料都被整理进了原理四的框架之下。这一工作一直持续到考前。
(4)十一月:十一月开始做历年真题。我的方法是按照每个考察内容将所有题目归纳到其下,如“住区”“历保”“区规”等,一天可以一次做某一方面很多题目,做完后可以总结出经验。由于开始做真题的时间比较晚,加上网上有往届做过的答案,我的方法是将答案全部复制到题目下面,看一道题先内心大致构思一下再看答案,然后在答案基础上添改,或是发现有自己没想到的点再标记一下。此外做题的时候可以将自己认为好的题目标记留待后面重复做,并且可以整理一些常见的答题思路,比如宏中微、经济社会环境、空间非空间等。月初回学校现场确认时,我将同济主要出题老师近两年的论文都下载了下来,读完以后将内容逐一整理到框架和专题中。此外,年底的各类论坛会议也多了,学科发展论坛和规划年会都要保持关注。

(5)十二月:12月4日回到了西安,在学校图书馆自习室复习。一回学校先按照3小时时间做了2018年真题,并给立方的盛学长评阅,以便发现自己答题的薄弱环节,考前抢救,同时提前把握考场节奏。随后就是开始一遍遍过我的框架和专题。原理框架按照一天两章、专题按照一天一个大专题的节奏,到考前一共刷了两遍。刷的时候一边用加粗、加红的方式在电子稿上标注重点,一边在纸上写下总是记不住的部分的提纲,以供晚上睡前和第二题回忆,此外我开始在每个小专题前面加了一栏“tips”,即把这个专题的定义、特点、措施、意义等用最简明扼要的词汇总结,方便记忆。除了这一阶段开始了近十年真题的二刷,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开始积累“预测题”,有盛学长和钟学姐预测的题目以及自己做的预测,大约每天做一两题,晚上与同学交流完善自己的回答。然后考前一天就安心看所有电子稿里面的重点部分了,几分钟就可以过完一章。




道交市政(150分)
与原理严密的复习计划相比,市政道交的复习有点随意,因此也是考后最没底的一门,最后竟然考了123,我认为可能是日常积累的缘故,毕竟自己是个轨交迷和交通爱好者,另外原理的体系和思维也对答市政道交题目有很大帮助。
从8月中旬到9月上旬是市政道交的一轮复习,大致是一天看一到两章。之后停了一段时间没复习。9月末到10月中旬是道交的二轮复习,依旧是看书。因为还是觉得课本太厚重不易把握主干,10月中旬到10月底按照一天两章的速度在幕布上把道交两本书的框架整理了。这段时间又把市政给扔了。进入十一月开始紧张,于是在幕布上把市政课本的框架也整理了,并且把戴慎志和高晓昱老师的课件整理了进去,并且整理过程中整理出了一套市政名词解释,留到了考前背诵。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担心考到老师的研究成果,我把潘海啸和戴慎志老师近几年的论文都看了一遍,并且整理进了小专题。
之后到考前主要就是专心完善市政道交的小专题、一遍一遍过框架以及背诵两本规范。可能是由于兴趣培养的基础加上一定的规范学习才让我取得了高分。


03 复试
复试主要包括三部分:专业英语笔试、快题和面试。
专业英语主要是在考前突击一下专业名词。
快题方面,如果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可以在初试之后再学,但是快题班并不是万能的,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积累,尤其是日常积累规划实例,总结建立自己的案例库。
面试方面,可以在初试结束后认真准备自己的作品集,毕竟自己的能力还是要靠设计作品证明的,精心打磨过的作品集能体现你的态度和诚意。专业问题方面,如果初试复习时有认真积累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04 复习中的小tips
接下来说几个我在复习中的小tips,希望对各位有启发:
电子化办公:
整个复习过程中我并没有手写太多字,只有在十二月才开始试着写了一套模拟题一套真题,来测试对时间的把握。复习过程中主要使用了三个软件:Xmind、有道云笔记和幕布。Xmind用来整理原理四每章内容的框架,有道云笔记用来整理小专题、历年真题和写日记(每日学习所得),幕布用来整理市政道交框架。本科期间在学习之余,日常记录听到的新名词、新案例也是我的一个习惯。这对考研不会有直接见效,却潜移默化充实着知识体系。


广泛搜集信息:
由于本科学校教育层次的差异,所有学校与同济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差距,可能师资、硬件、课程上已经无法弥补,但我认为考研复习期间可以缩短的是和同济学生之间的“信息鸿沟”。透过一切途径广泛了解同济老师们的动态和研究成果、规划业界最新的理念和经典案例,不仅对短时的考研有帮助,也是在培养一个规划师收集、整理、内化信息的能力。
多观察实际案例:
课本上的内容枯燥难懂时,多观察生活,看看身边的二次过街和立体交叉口,梳理一下自己家乡的中心体系和用地布局,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点。

05 一些问题
最后对可能会有的问题做一个解答:
是否一定要去同济复习?
It depends.个人认为在同济复习的好处是开阔眼界,体验同济校园生活、接触同济老师、参加论坛讲座等,只有跳脱本科有限的视野才有可能让自己“更像同济学子”。
是否一定要手写/电子真题和笔记?
It depends.手写和电子笔记各有利弊,我选择用电脑是因为方便后期添改和搜索,而且自己不太擅长手记笔记。
是否要把原理四背下来?
可以,但没必要。理解之下的记忆是最好的,这样哪怕考场上不记得原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

06 寄语

我的考研之路最后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考同济要有足够强烈的欲望、足够强的执行力、足够多的思考和足够多的投入。各位考生加油!

07 加入我们
2020立方城规考研备战qq群:548670535;
跟立方学城乡规划理论qq群:783166891;
咨询qq:2690445885;
咨询微信:shuizhiyun91;
咨询电话:18221218719/13127992339.

南园春半踏青时,
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
日长蝴蝶飞
-
DT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13 17:4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