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生活》读书摘要和笔记(20200818)
几乎每一样被生产者社会视为生产者身上的美德的事物,在消费者社会看来,都会是消费者身体(消费的身体)上完全产生不良后果并且因此是很糟糕的事物。第二种身体与第一种身体的显著差别在于,它是一种终端价值,或者说目的价值,而非仅仅承载着工具性的意义。消费者的/消费的身体,是“本身具有目的的”,它有自己的目的,它有自己的价值;在消费者社会里,这恰巧也是终极价值。消费的身体的康乐,就是所有一切的人生追求的第一目标,就是人类世界其余部分及其任何一个要素之可用性、可取性及可欲性之最终检验与标准。
消费主义不是事关欲望的满足,而是事关为了更多的欲望而激起欲望——而且,最好是原则上不能平息的那一类欲望。
所有社会化的本质,都在于“现实主义”的教程之中:对新到来的人,新出生的人,社会接纳他们的条件是,他们得接受现实对被选中的可能性(现在已经规范成权力支持的可能性)与所有其他的可能性进行区分的权利。——“第五章 流动的现代社会里的消费者”
在流动的现代环境下,教育与学习(若想拥有任何用处)必须是持续的,并且也确实是终身的。舍此再也想不出其他种类的教育与(或)学习;自我或人格的“形成”,除了以不间断的、总是不会最终完成的重组的方式进行外,其他的方式都是不可思议的。
让人类自我肯定与自我改进之努力,就范于此类未来需求的图景,那就预示着许多人类的苦难——挫败、失望以及被浪费的生命。
这也许就是为何“终身教育”计划倾向于(不可觉察的,没有明确解释的)被修改为“终身学习”的劝诫的原因——借此,把技能选择及其习得以及错误选择之后果的责任,“分摊”给处于极度流动而变幻无常的“劳动力市场”接受端的那些人。(注:大多数人都明白,在今天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就需要不断的更新职业知识,学习和吸收新的技术和信息,所以我们需要终身教育和学习给我们自己更多的选择。)——“第六章 学会在流沙上行走”
对那些其个人控制与驾驭的资源不足以略有把握的将真理与“单纯意见”分辨开来的人来说,公众意见感觉就好像是天赐之物。它消除了个人无力作出决定的负担,并且因此把受伤害的羞辱抹杀掉,不让盐撒在伤口上。“什么是真相,什么是单纯的意见”,阿多诺认为是“由社会权力”决定的,“而社会权力则把不合它自身反复无常口味的任何东西都斥之为反复无常。健康的意见与病态的意见之间的分界线,在实践中是由得势的权威划分的,而不是由熟悉内情的判断来划定的。”
“思考不是对已经存在的事物的智力上的再生产。只要思考不中断,它就牢固的抓住可能性。它永不满足的特征,它对迅速而容易的得到满足的反感,拒绝了愚蠢的屈从之智慧。思想越少将自身具体化为一种乌托邦并因此而破坏其实现……思想中的乌托邦时刻就越强烈。开放的思想是指向其自身以外的。”阿多诺坚持认为,哲学意味着“坚定的紧紧把握住知识的自由与真正的自由”,并且仅仅是在这样一个条件下,哲学才有可能如它应然的那样,“免受现状诱惑的影响”。
实践不是真理的一种检验,更谈不上是真理终极而决定性的检验。实践是通向真理的一种障碍,或者是通往真理的一条堤道。实用性,一种行为效果的立竿见影程度,并不能合理的衡量一种理论所具有的力量,也不能可靠的检验理论的质量。当实践放弃过去那些没有实现的希望与许诺,把理论独自留在为保存于救赎那些希望而战斗并且有可能最后获得成功的战场上时,实践就失去了这种权威。(注:实践不是实用性,检验真理的实践不是一次或者几次,而是经过长时期的检验理论才渐渐被人们接受或修正,几年甚至几十年上百年,实践还是检验真理的最可靠的标准。)
阿多诺的格言——批评思想的使命“不是对过去的保存,而是对过去希望的救赎”——一点都没有失去它的话题性。但是,恰恰正是因为这一格言的持续的话题性,所以批判思想需要持续再思考,以继续能够胜任那项使命。同从前一样,在并不是可以直接相容却同样关键的、身为人类社会必要条件之自由与安全之间取得一个可以接受的平衡的希望,需要被放在再思考之努力的核心位置上。
福也罢,祸也罢,用关于善与恶的知识武装起来,就已经发生了什么,就我们做了什么,又没有做什么,我们人类既受到判决,又作出判决。我们把“应当的样子”一词放到陪审团的位置上,把“现在的样子”放到被告席上。我们无论走到哪,无论做什么事,都将(通常称之为“良心”的)审判长带在身边(装在心里)。我们相信,作出判决是有意义的:判决有权力改变我们,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为了更好,或者至少是为了没这么糟。——“第七章 在黑暗时代里思考(再论阿多诺与阿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