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夜车:猫咪们的后盾和萌爪护卫队,以及好人总是自以为是
昨天吃完晚饭去新办公室浇花——养了差不多二十盆花以后,此事日益变成一个甜蜜的负担。其实最多每周只能去一次(像这两周还是周末特意去的),但每次打开办公室门,都觉得一室绿意招招。继有了六大架书之后又有了植物,室内就悄然有了在空气中潜滋暗长的,不断流动的勃勃生气。

——而猫也是一样的。一个地方有了猫,就有了移动的风景。在室内是披着毛皮的最美家具,家庭神龛里的微神;在户外,就是蓝天白云下的精灵,灌木丛里守护一方的神圣领主。
上周末浇罢花正待回去,突然发现我所居住的业主群有许多新信息。这业主群就是我所在小区的楼和单元的,群里人也不多,平时也就只有人问问电梯门坏了怎么办一类问题,不知何故热闹起来。打开一看,发现满屏都是同一个人情绪激动的发言:
——咱们小区有人养流浪猫,把我给咬了!!!
——请问物业怎么处理?
——@物业管家,那些人说是流浪猫,不是自己家里的,带一堆粮食在小区里喂猫!
——小区物业是否能对此事负责?!
——谁允许咱们小区养流浪猫的,未打过针,携带疾病!
下面有人建议她赶紧去打针。那人又是三连发:
——现在正开车往人民医院去呢,我已经报警了!
——@物业管家,谁允许在我们小区养一窝流浪猫的?
——物业打算怎么处理此事??
物业一直没吭声。倒是我终于忍不住开了口:
很多小区都有流浪猫的,一般来说不会主动攻击人。
那人炸了:
——那我就是被咬了啊!我作为业主就活该被咬?!咱们小区的流浪猫可是有人养的!
另一个业主道:警察现在在小区门口。
此话言简意赅,语气冷峻,像声明一件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事,但又暗搓搓加强了神秘的紧张气氛。不知为啥,我有点怀疑是那个被咬的女人的家属。
那人更来劲了:
——现在是疫情时期,没打过针的流浪猫怎么能允许在小区喂养!且物业保安知道是谁家的!
我也有点来气:不是说您活该,只希望大家可以和动物和平共处吧。疫情和流浪猫狗并没有关系,倒是和人破坏自然乱吃野味有关。
毫不意外地又迎来了数段回击:
——你这话什么意思?我怎么没和动物和平共处?我是打猫了还是怎么的?我被咬得直流血,现在要去医院打针!
——你要是不能负责就不要发言了!我现在就是在问物业怎么处理!也在提醒大家有宝宝的一定要注意!
——这不是普通流浪猫,是有人养在小区里的!
——两只大猫一窝小猫!你这么有爱心你可以领养,物业带去做绝育打疫苗,但是就这么散养在小区里就是有危险!
——即时没有疫情,流浪猫也是携带细菌的!
我:我家也有猫,也不小心在喂养流浪猫时受过伤,和动物接触打针防疫都是很正常的,北京各大公园,全国无数小区景点都有人投喂流浪猫,这不代表那些投喂人想害人吧?
说完就暗恨语气太软了。果然一生气就容易语无伦次。
那人:
——谁说他们想害人了呢?我说他们想害人了吗?你家有猫我们业主就活该被咬莫名其妙去打疫苗?现在又下了一窝,没两天小区就变成流浪猫收容所了!
——还是那句话,你要不能负责就别发言了,不要圣母心,我也很爱护动物,我也领养过宠物,但不代表可以让它们随意伤害他人还觉得理所应当!
这时候开始有其他人说话了:
A:我们要善待每个生命,给动物留条生路!我觉得动物不会主动攻击人的。
B:正常遛弯也会被咬?!
C:猫妈妈带着一窝小猫流浪已经很可怜了,咱们尽量对它们好一点吧。
那人:
——没人要赶尽杀绝!但现在事实就是我被咬了!试想您家孩子被咬了直流血就不会这么说了!流浪猫很多,但是在小区遛弯儿被咬也要有个说法!
A:我从来没见过流浪猫咬人。
C:正常遛弯也会被咬?
B:是啊,我也没见过。
那人:
——你们觉得呢!咬的反正不是你!
——否则今天是我,明天就会是哪个好奇的孩子或者遛弯的老人,晚上小区这么黑,根本看不见猫!
B:这小区这么大,猫狗进来很正常吧。我走了这么多次路还真没被咬。
A:物业也不可能挡得住啊,你让物业怎么负责呢。
C:报警是不是也太夸张了?万一走在大马路上被虫子咬了,被狗吓了,被鸟屎砸中,也要国家负责吗?
我最想问的其实就是这个人到底是怎么被咬的。但她一直坚持自己好端端走在路上、猫突然从草丛里蹿出来咬她的说法,而且言辞极富煽动性,动辄搬出“其他老人孩子也可能遇险”,力图造成更多吃瓜群众的共情。果然开始有人“拍了拍”她,表示感谢她的善意提醒。
我本来已经不想说话了,但鉴于这种情况实在难于取信,还是说:
从来没见过流浪猫会主动攻击人的,它们在人类小区里是绝对的弱势群体。
那人:那你小心了,可能下一个就是你!!!
这个“你”不知道指的是我还是ABC。
这时候A和C也都不说话了,估计已发现鸡同鸭讲的事实。B的头像是个漂亮的姑娘,估计年纪十分之轻:希望吧。——表示自己被咬也无所谓。又道:但这也不赖小区吧。人遗弃了猫,猫咪已经很可怜了。要赖,赖那些让猫咪流浪的人吧。
因为别的靶子暂时消失,被咬的人开始猛烈攻击B:
——我没赖你,你洗洗睡吧。收起你的圣母心。
B:你当然不能赖我了,我只是觉得你这么在业主群里长篇大论想证明什么呢。
A:流浪动物活得很不容易,我们都要有一颗善良、宽容的心!要谴责就谴责那些遗弃动物的人!
C:猫妈妈带着孩子流浪,有多难,就不要打扰它们了,应该能了解最起码的母爱吧。
我:母猫护小崽,和人类担心幼儿被咬,护犊之情是一样的。可以问明猫咪遗弃的情况,志愿者带去做绝育也可以,报警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主要是警察也处理不了。
队友陆续现身,B也继续回击:你这么一说,万一物业明天处死它们怎么办,你说的圣母心又是什么?你提醒大家也就够了,就不用谴责这个那个了吧。
那人语气略软:
——猫在草丛里窜来窜去,我也觉得可怜!希望好心人能赶紧领养,物业也可以帮忙宣传!
但立刻又长篇大论地怼每个人帮猫说话的人,继续攻击投喂猫的人,说替猫和投喂者说话的人圣母心。渐渐其他人都不再说话了,倒是B被气得来了这么一句:猫咪如果物业解决不了,我可以都托底养了,只希望别胡乱处置猫。
我不再说话,却私下加了她:如果需要我可以帮忙一起送养,猫太多担心姑娘养不了,还是应该联系救助机构。
B老半天才回:嗯,我也是不想看到因为人的过失,把猫咪当垃圾一样处理掉。
又道:也不是自己多善良——只不过希望这些小可怜也有权利好好活下去。
我:我明白。我还在外面,现在回去路上,一会到小区去看看。
这时候我的确还在浇花回家的路上,十公里路,还要开好一阵子。已经夜里十一点了,离猫咪事件发生至少一个半小时了,真不知道警察来后那些猫咪到底遭受了怎样的厄运。这样想着就一心只想车开快点,到小区也快十二点了。去事发地点寻摸几圈,又给B发了信息:没看到一个人也没看到任何猫……情况到底怎么样了?
B:我也是,刚下去什么都没看到。
无功而返地继续和B聊天,讨论明天要不要一起去找物业交涉。一开始她回得极慢,有斟词酌句之感,和之前在群里仗义执言的状态略有偏差。但我也没觉得有啥不妥,心想大概快睡了所以反应慢吧?直到多聊了几句,我说:我就住咱们这单元六楼,你要是回头收养了猫咪需要帮忙,可以问我。
B说:噢……我住十楼。
我随口问:你多大了?不是住这儿的公务员吧?
B:你怎么知道?我九五的,是住我姥爷分的房子。
我:猜的。我是个姐姐呀。
B:啊!原来你是个姐姐!我一直以为你是个男的……
至此她的说话速度陡然间变得飞快了起来,简直是秒回。原来此前她一直以为我是一个搭讪的男邻居,还可能是油腻中年男那种。
B:对不起对不起,我刚才说的楼层也是错的,不过其他信息都对!我还以为你是上次在门口和我搭讪那大哥呢……
我:(捂脸表情)是不是我刚才在群里的发言太刚了?
B:我刚才点开你的头像看,一张自拍都没有,就是转点文章,看不出男女啊也……
谈话至此变得格外顺利和愉快起来。又聊了一会儿童年养过的动物和心理阴影什么的,一起痛骂了一会那个“被咬的坏人”,半天才依依不舍地互道了晚安。第二天又分头去联系了物业,终于得知那些猫咪昨天就已经被平时一直投喂的几个邻居转移到安全地带了。但两人操心模式已然启动,依然不大放心。安全地点?所谓安全地点在哪里?据说有些动物收容机构会随意处死没人要的动物……
越聊越神经紧张。于是在微信上商量好继续向物业问明后续情况。大概一小时后,一个自称是“七区三号楼物业”昵称还有完整电话号码的大姐加了我微信,开门见山地告诉了事情真相:
原来昨天那个女业主带了一只很大的金毛下去遛弯,金毛看到草丛里的猫妈妈和小奶猫们就主动过去寻衅,猫妈妈被迫反击护崽的过程中,才误伤那个人的。。
原来如此。这一来一切都能解释通了。——但告知完真相后物业大姐便神龙见首不见尾,信息时回时不回。按昵称电话打过去也没人接。那真是一整天的至暗时刻,我急如热锅蚂蚁,任何别的事都干不了,就一直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直到B告诉我:找到那个带走猫咪的邻居了,物业有她的联系方式。
事情就是从这一刻突然变成喜剧的。
那个姑娘叫万万,飞快地通过微信申请后告知我们,猫咪们并没有送到什么领养机构,而是转移到了小区内一直和她一起照顾猫的小哥家里,现在一大六小(猫妈妈竟然一胎生了六只!)母子平安。


万万还说:小花(英雄猫妈的芳名)不是我们弃养的,那人说得根本不对……咱们小区一直投喂小花的总共有十几个人呢。只是我昨天正好在现场,目睹那个人纵狗伤猫的全程,简直都快气死了,一开始就让那人把狗带走,说了五六次她不理,最后终于猫狗大战,自己被咬了就一直骂我……就好像我喂猫就要对猫的所有行为负责似的,破口大骂完,居然还报了警。
随后她还精确报出小区其他猫咪的情况,有小花上一窝已经长大了的三个孩子,分别是玳瑁,黑白花和一只小橘猫,还有一只白手套的黑猫警长也是母猫,最近刚带去做了绝育,原本恢复好也是要重新放养的,现在怎么办?

我之前实在病急乱投医,还联系了一个以前来这边喂过猫的前同事想问明情况,而前同事之所以来喂猫,也因为她研究生同学刚好住这个小区,此刻我、B、前同事和前同事的同学,再加上新认识的连夜转移走猫咪的万万,迅速组成了一个微信志愿者群。一开始我还和B以及前同事在群里努力讨论了几句如何对付“坏人”,后来随着万万不断拉入之前一起喂流浪猫咪的邻居们,整个群基本就变成了不断地打招呼:你好你好!欢迎新朋友的加入!你住哪栋楼?……
原来我们小区一直默默照顾流浪猫的人这么多。
就像绿色植物渐渐占据了整个书房一样。再走在这个小区里,突然间觉得氛围和气息都不一样了。
当天晚上我本来要坐飞机到泉州去。但白天一直在和B姑娘断断续续讨论猫事,后又不慎拉了一个不断会自行壮大的群,更多对物业的具体意见逐渐成型,以及对昨晚事件的复盘,交流最新得到的物业处理情况……忙活了一整天什么行李都没收拾。时近黄昏,惊闻物业已去那个被咬的金毛主人家实行安抚了,那人进一步要物业赔偿狂犬病疫苗费,以及提出驱逐小区所有流浪猫的要求。
这一不平等条约在群里引发了新的沸腾。集体情绪至此到达了顶峰。大家一开始都说这小区也不是那业主一个人的小区,她要求物业赶猫,我们还不同意呢。随后便歪楼讨论起金毛主人的养狗资格来。
“她的狗是大型犬,让物业去查狗证,肯定一查一个准,绝对是六环外的。”
“那我们就让物业转告她,以后看到她出来遛狗立刻报警,见一次,报一次。”
“物业不会说的啦,刚才还说,第一次去交流,先别刺激她,慢慢来。——就跟还要去安抚多少次一样!”
“合着她被咬了就有理了?我们这么多人都不占理?”
“听说那金毛之前上电梯,还把小孩子吓哭了。物业还说也一直在找这个金毛的主人呢。”
大伙儿越说越气,讨论来讨论去没有结果。而航班的起飞时间眼看已经快到了。我说:不然现在就一起去物业表明一下我们的集体意见吧。我晚上的航班还有点时间,七点前回来就行。
没想到这一时冲动立刻得到了广泛赞同。群里立刻有五六个邻居踊跃报名,包括连夜转移所有猫咪的姑娘万万,也有我昨天刚结识的B小姐。这效率简直让人感动,刚刚认识的朋友们这么快就要集体行动/面基了吗?
但组织的力量是无穷的。十分钟后,我们所有报名者都在物业处集结了。总计五个女生,两个男生,有个姑娘大概准备去跑步,还穿着跑鞋和运动衫。大家在群里聊得那么热火朝天,见面却不免社恐,但随即也熟稔起来——原本好几个就经常相约去喂猫的。老人们也和我们这些新成员分享各种小道探听来的信息。总而言之统一诉求:不许赶猫。
“那金毛主人到底有合法的养狗许可证吗?物业能否查明?””
“你们就不该给这样的恶人赔偿疫苗费。从哪项法律法规来说,小区物业都没有这样的义务——咱们也可以看看居住合同。更何况,走在小区外大马路上被鸟屎砸中了,难道也要国家负全责?”
“流浪猫也不光这儿有,别的小区都可以人猫和谐共处,为什么咱小区就不行?”
“那人昨天在群里骂了那么久,只字不提自己先纵狗伤猫的事,还一直在群里带节奏,博取群众同情,各种妖魔化流浪猫,真是太坏了。”
“还是养动物的人呢,对猫这么不友善。她还是先管好自己的狗吧。”
“到底她要你们赔偿多少疫苗费?五六百?天哪,这么少钱都要讹?真活不出来啦?”
“昨天被她指着鼻子骂了好久,气死我了。我当时都反应不过来。”
“真的好气——真想帮姐姐把她约出来,咱们双方再重新对决一次啊。”
“如果她非要逼着找机构来清理所有猫,那麻烦您告诉她,我们以后见到她和她的狗一次,就报一次警。”
——一时间物业处叽叽喳喳,现场演绎了何谓七嘴八舌。但我们当然也不是真的要对狗狗赶尽杀绝。只是让物业知道我们的愤怒而已。
那个加了我们所有人微信的物业是个胖胖的圆脸女生,皮肤有点黑,看上去也很年轻,听口音像本城郊区居民。她之前不让我们在群里再提这事的真相,什么纵狗伤猫的,统统都不许再说。又说一切怎么处理,还要看那个报警业主的诉求——仿佛是很明显的偏帮了,为了息事宁人。而我此前也打过电话给她,说明了这边准备成立一个流浪猫志愿小组,如果需要送猫去做绝育、找人领养都可以,并不会只简单投喂,任由猫口泛滥;但也希望不要因为一个业主的所谓问责就把小区里所有流浪猫都赶走,这样第一物业不可能做到严防死守,第二也毫无必要。此刻我仍是把说过的话重新说了一遍。但电话里物业一直打太极,此刻却明显地被我们的人数和气势吓到了,不断用对讲机说:又来了一个……又来了一个……现在六个人,不,七个人了!
物业随即说她在郊区也养了十六只流浪狗。我们也短暂地被十六这个数字吓到了。
这么多狗?那都养在哪里?
郊区有个农家大院,露天养……她含糊地说。
随即有个女生悄悄扯了下我的衣袖,说起之前小区已经请人驱逐过一次流浪狗的事。也是因为有人报警,一夜之间所有流浪狗都消失了。难道就是这十六只?
但无论如何,她这个声称依然得到了所有人的共同好感。我们又反复表达了两次不希望驱逐流浪猫的意见后,自行离开了。
回去路上,我对和我住在同一栋楼的B说:真没有想到,最后这场猫狗大战变成了公序良俗大讨论。
B说:是啊。明明是她放狗狗先去咬猫的,那个人为什么只字不提狗?
但万万之前在物业也说:其实金毛也没错……狗就是喜欢欺负猫,母猫也会因为护崽奋起反击狗……这都是动物天性。有错的只是人,反应过激、处理不当的也是人。遇到这样的狗主人,金毛一下子变成全区公敌,它也够倒霉了。
我:更奇怪的是为什么不能在业主群里说明真相。那人反复说流浪猫威胁老人孩子,这也算一种隐瞒事实,散播谣言吧?
B:早在电话里和物业说了,没用。他们就害怕人闹事,根本不在意我们其他人的诉求。
这时已走到自家楼下了。B突然孩子气地扬起脸,大喊:什么人啊,为了六七百块钱讹物业!真活不出来啦!
我没制止她,也没告诉她,其实按物业不小心说漏嘴的地址,那个人应该住在这栋楼背面。而我们在楼正面怎么喊大概都不会被听见。——那个因为被咬而成为受害者的“业主”,此刻也仍然是物业天平砝码上较重的一边。而我们所有其他人和猫都在另一边被高高跷起,一时落不了地。
而我的飞机就要在一个半小时后起飞了。
赶飞机途中上我唯一能做的,只是在起飞前发了一条送养小花和奶猫们的朋友圈。落地后收获若干点赞,但有意领养的人暂时还没有。
这个故事的尾声比我想象中来得却还要快一点。
一天后,万万在群里说担心坏人加害,已把其他三只半大猫(小花之前的另一窝孩子)都抓到了,寄放在小区另一户人家里——也是一起去物业抗议的女生之一。
三四天后,六只奶猫和半大猫也都分头陆续找到了人领养。其中有两只还是我在泉州远程联系送出的,亦算小有贡献。
四天后我回到北京,落实了那两只猫咪的送养。给猫找到的主人都是很好很善良的姑娘,而猫也都是很好很亲人的猫咪。至此,这段纵狗伤猫猫反被逐的公案,也总算有了一个较圆满的结局。
但我们小区的公共绿地上,短期内依然暂时不会有猫咪雀跃、和人类孩童互动的画面了。——那天晚上那个金毛主人欺负猫的时候,据说就有很多小朋友伤心地问:“这个养狗的阿姨为什么对猫咪这么凶?”“这只猫妈妈一直在这里,从来没有咬过我。”大小猫咪都好可爱的!可不可以请警察叔叔不要赶它们走?”
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则是终于知道同一个小区里一直存在一个隐形而不计回报的……猫咪护卫队。那个一天到晚热热闹闹的群,名字就叫“猫咪们的后盾”。
还记得第一次见面那天,我对万万说:我们其实也不是不喜欢狗,对不对。
她看我一眼,很快就明白了我的意思:
对啊,我们也不是不喜欢狗。包括那只欺负小花的大金毛。
我们不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个乱报警的金毛主人。
但事后我仍然稍微多想了一会儿。金毛主人被咬伤了,当然也很让人遗憾——我在最早的单元群里(非猫咪的后盾群)表达过类似意思,但她完全没理我。只因为其诸多过激言行,导致我方一开始就很难同情她,对她的愤怒甚至加强了群的凝聚力,让大家的行动更高效了。
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其实也不知道自己是好人还是坏人。B被骂了一晚上圣母心后一通过微信也立刻辩白:我也不是多善良……只是不想让猫咪变成被随意处置的垃圾。
那个金毛主人在群里提醒其他人别被猫咬,尽管有事实瞒骗和博取同情的成分,多多少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好人”吧?至少她的自我认知如此……甚至也不愿意被陌生人认为自己不善良,所以才一再争辩。
有本书的名字起得很好:《好人總是自以為是》,副标题是“政治与宗教总是让我们四分五裂”,作者是写《象与骑象人》的强纳森.海德特(其实我没看过另外这本,但看名字就很想读),繁体字,台版。

它的扉页简介是:
道德之刃 凝聚人心,亦使人目盲。
每個人在談到心中視為神聖的目標時,都是目盲得無法視物。
為什麼(自己以外的)每個人都好像是偽君子?
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得自以為是——我是對的,你是錯的——造成二元對立的分裂局面。政治與宗教就是兩大角力場,人們相互打鬥,彷彿世界的命運有賴於我們這方贏得每一場戰役。
就像不确定自己是否是一个好人,我其实也不知道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到底赢了没有。今天单元群里热烈讨论的话题依旧是“左边电梯门坏了”“右边已修好”之类的话题。一礼拜前的流浪猫大论战再没一个人提及,就和无数网上热议话题一样,一夜之间就足够消弭得干干净净,事了无痕。而一只只送走小猫的路上,我感到充实,同时又感到更大的空虚。不管怎样,短期内小区是再也看不见草丛里突然跳出来的小猫了。只有人类横行的世界,终究是寂寞的吧。——但肯定也有人不这样觉得。那些人内心的愤怒、冷漠和不屑,曾在某天晚上,漫溢出来灼伤了群里的陌生人,同时也伤害了自己——至少发现有人和她的想法不一样后,也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连篇累牍地反驳,辩白,争论,证明“我也不是没有爱心”。
而她所谓的爱心到底是什么呢?
再想到疫情爆发以来,乃至成年后发生在朋友之间的若干争论,一一暴露彼此的傲慢与偏见,不免更觉得虚无。反正我们终究是无法改变彼此的固执到绝望的成年人,分享同一个小区,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国度,同一个地球。猫和狗一起,壁虎和蚊子一起,战狼和五毛一起,民粹和公知一起,土壤深处的蚯蚓和飞过天空的鸟一起,宋小女和王漫妮一起。美国人民和中国人民一起。更细化一点:三和大神和硅谷一起。好莱坞和蛇口地王一起。
不管怎样,还是希望那些小猫咪在新家过得好吧:至少它们现在和愿意爱它们的人一起。
——在最幸运的时刻,世界原本也可以达成简单的共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