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弹幕的一点思考
不想去管什么大众语言或者弹幕的什么可怕影响或者对私人化语言消失的争论,我就想写我们“看弹幕”这一个行为本身。
在很大程度上,弹幕这一发明是创造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b站也将其利用的很好。仅论弹幕内容本身,其实并无可以批判的地方,因为有发言限制,大体还是很干净和谐的,争议都在可控范围内,有些时候还会很有趣。
弹幕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弹幕发出者的身份完全隐蔽,因此不会出现像评论一样出现大规模的骂战(更严重是人肉),毕竟有力无施处。再因此,我们看弹幕时大多数(注意是大多数)都会收到正向反馈,或者说不会引起坏心情的结果的内容。
这就导向了今天的正题:发弹幕、看弹幕等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个寻求共同体验的过程。共同体验,或者说共鸣。
我总结了一下弹幕的大致分类:一、各种形式的鼓励赞美up主(或者视频主角);二、对视频内容开玩笑或玩梗;三、对视频内容的解释说明;四、有限的讨论;五、签名式的留言;六、攻击性言论
因此结论很明显,看弹幕的目的,或者弹幕吸引我们的地方,就是共鸣与共情能力。(举个例子,在一些b站上少有人看的电影里,会有“找伴”的行为,因为b站有显示此时此刻有多少人和你一起看这个视频的功能,因此有人会喜欢发“某月某日某时刻的另一个人是谁呀”这样的弹幕,因为太少我没有列在前面)
我是在最近才注意到这个现象,是在看《jojo的奇妙冒险》时。一开始我很排斥看弹幕,又会影响视频本身又是很多看不懂的梗和尴尬无聊的刷屏。慢慢到后来(从大乔到四乔的疯狂钻石),我竟然开始依赖弹幕。一到有梗或者自己觉得很搞笑的地方就会控制不住地打开弹幕,然后发出狂笑。直到现在,我已经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是在看这部作品本身,还是在看弹幕了。
而且我相信,这种情况不只是我一人。
当然,这不能全怪弹幕,还是人类的心理在作祟。
普通人,正常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总是希望自己能有一个伴(或者说有跟自己同样行为的人),不论是死是活也不论国籍男女或者距离远近。因为我们都会对同一的归属感感到欣慰与安稳,因此对于不同与叛逆会感到害怕或退群。这是本能反应,就像生物的定义之一:永远趋利避害。
显而易见,弹幕这种产物为归属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灯塔。
但是,弹幕的魔力如此之大,几乎使得我们看弹幕的行为逐渐脱离了弹幕的宿主视频本身,或者说,我们观看视频的目的(对象)已经从视频转移到了弹幕。
这作为一个事实,将非常可怕。
为何这么说呢?首先当然是对作品的不尊重(也不论弹幕中几乎无下限的对作品的玩弄);其次是我们会失去自己对于作品本身的评价能力,而被众多的弹幕浪潮带着走;再次,我们会在潜意识当中将自己观影(不限于电影)的行为转化为一种(强行)寻求共鸣的行为,一种为了回声而观影的行为,一种可以显示自己“有所归属”“有所共鸣”的行为,而忽略了到底是什么在真正的吸引我们观赏。举个例子,如果《jojo》是一部名不经传又几乎没人看的作品,又甚至根本没人看——你会去看吗?
一点拙见,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