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农村葬礼的观察
老家的一个爷爷不在了,他在我的五个爷爷排行老大,并不是我的亲爷爷。
尸体就停放在客厅之中,院子里有摆着他的灵位,到达当天,阴雨连连,院子,过道上用塑料布遮挡,效果并不好。
老家的一切还是如此,每次回到这里,我总是这种感觉,只要这里的人没变,他们翻盖的房子,物品的摆放样式,一切活动的痕迹,从自打童年时的记忆到现在都是自始不变的。
整个葬礼的时间五天,我是第三天到的,时间长而缓慢,男人们抽烟聊天,年轻人低头玩手机,每当有人过来吊唁,我们这些孝子就要趴在地上磕头,等客人鞠完三个躬,等一个喊口令的人说孝子还礼,我们才能起身,作揖答谢,虽然写起来,大概如此,但真实的情况是特别散漫潦草的,应付了事。
每天的吃饭问题,是请人专门做饭,每天基本上是面条,大锅菜是好饭,整个三天只供应了两顿。吃饭的碗是不锈钢的,是由厨师自己带来的,洗完的碗还可以摸起来油乎乎的,基本上就是在水里涮了一下,这就是农村生活的粗鄙之处,你在意也没法子,除非你自己带饭,在我看来,是没有人在乎这种事。
出殡前最后一个晚上,请了吹奏班子表演,在一条新修的大马路边上,演员很卖力也富有技巧,头一次见识到唢呐的威力,这不就是中国人的摇滚嘛。剩下的就是跳舞唱戏,对于戏剧,毫无欣赏能力,半场回去睡觉了。
第五天,中午吃完饭,就要出殡下葬了。
把死者挪到棺材里,盖棺,钉钉,用车吊起,放好。整理好队伍,奔向坟地。坟地是村里的公坟,只要是村里的人,死了都可以埋在那里。
到了那里,墓碑挨着墓碑,长满了杂草,有的杂草长得比人还高,地上到处都是那种类似蜈蚣的爬虫,我很怀疑那些地下的棺材成了这些虫子的乐园。
墓坑已经挖好,用车把棺材吊放进去,众人你一钎我一钎填土,看着土一点一点把棺材埋没,在我的童年记忆当中,这是整个葬礼的最高潮,此时应该哭声震天,人们悲痛欲绝,呼天抢地。不知道是我长大了,感觉钝化了,还是现在的人内敛了,觉得当时的场景一点也没有我小时见到的骇人。
渐渐隆起个坟头,把花圈黄纸扔上去,人们开始脱下孝服,至此,基本结束,人们开始陆陆续续往回走。
在观察整个葬礼当中,我有些疑惑逐渐被解开了,为什么在有些看起来糊弄事的物质条件下,人们对于仪式还是如此地执着?因为死亡是关乎每个人的事,因为我们都会死,我们可以被划分成各种人群,但在死亡这件事上,我们只是人,你不可逃脱,说这与我无关。
我也逐渐理解了,为什么有些老人即使在特别穷的情况下,也要努力为自己准备一口薄皮棺材,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态度,必须庄重而严肃,这也是体面。
我们每个人去遵守仪式,是希望我们也能被如此对待,去帮我们战胜对死亡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