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3
为使人生幸福,必须热爱日常琐事。
隔一阶段的酒,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但是能排遣情绪,把纷繁复杂的世界抛在脑后。
活在中年,要想维持体面不容易。你要能挣钱。你要远离糖分,碳水,烟酒,脂肪,婚外异性吸引,不评论他人外貌,不议论别人是非,维护家庭正常运转,做家务,顾孩子,不冒险,不冲动,不抱怨,遇事自省,解决问题,止损,突围,有急智,懂自嘲。
居家,看电影看书,写字,应该是最快乐的事情。改一个学生的剧本故事大纲。
纵是一母所生,差别也是很大。年家三个儿子,老二卖菜,老大也是卖菜,可是你去镇上的菜市场走一圈,你就明白老大和老二的菜是不一样的,年老二的菜是大路货,茄子、菱角、荸荠等常见的铺满一地,喜欢哪个就拿哪个,买茄子送你两个荸荠也是未尝不可。年老大的菜不一样,精致高端,菜都摘地齐整,不常见到的一些香椿苗、芦蒿,甚至最常见的韭菜,也是一根根的排列很整齐,用挺括的牛皮纸包裹起来,你不会看到一点点泥和泥的痕迹,买一是一,赠送是不可能的,自然价格上不便宜,但是吃惯了日常菜的刁钻的主妇们,犯贱地隔三差五还得光顾老大的菜摊,一周七天,你去年老二的菜摊子五天,另外两天必须要去年老大的摊子,改改胃口,提升提升菜的质量。老三不一样,早早离开了家,平时在苏州做装修工,到了五十那年,得了癌症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撑了一两年走了。
这一母就是凤老太太,老太太应该名字里面有个凤字,九十多了,依然端着小板凳在门口摘菜,在菜地里收菜,似乎对凤老太太而言,劳作就是她的生存方式。儿子们都在的时候,老太太是轮流来,这个月老大,下个老二,然后老三,循环着来,各家有啥咱们也就吃啥,年老二把房子后面的库房腾出来一间,留给老太太住,老太太也无所谓,老头子走了二十年了,原先在鱼塘边的老宅子早拆了,修成新的承包实验田了。
老太太不是闲人,在哪个儿子家,自然给儿子们帮忙。可是儿媳们不干了,年老二媳妇是本村的,西边陆老三的独生女,她看到凤老太太给老大摘菜特别精细,就火的不行,各种挑老太太的毛病:为什么给老大摘菜就一根根摘,给我家摘菜就一把把摘。
对于老年人而言,耳朵眼睛不好使,也是一种生理保护机制,凤老太太全占了,年二媳妇看凤老太太没法正常对话,那就中午不做饭,等到老太太饿得不行了,端出早晨的大麦粥说没办法,这一阵子菜卖的不好,只能喝粥了。
凤老太太也不恼,有啥吃啥,没啥我自己找吃的,老太太能活九十岁,最大的秘诀是碎嘴子,每天必须做的功课是伦琴村十组必须从头走到尾,到了最后一户人家了,算是通透了,开始下地干活,老太太跛着个脚颤颤巍巍,一次大概就是一两小时,老太太逮住谁就是一通神侃,这个时候老太太耳朵也不聋了,眼睛也不花了,别人家的故事总是精彩,大家都听的神采飞扬,田间地头休息时,开始了下一轮的传播,谁家媳妇不孝顺,谁家公公扒灰,谁家儿子成绩好,这些都飘荡在田间秧苗水渠边。年二媳妇败下阵来,这个月老太太在,每周必须有一天让年二从镇上买鱼、买鸡、买肉,也不和老太太废话了。
可是这次不同,竟然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