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线玄武门站,氛围超棒的24小时书店

1号线玄武门站1号口,经过长长的湖南路地下通道,出来就是一间内外通透的玻璃房子——凤凰云书坊24小时书店。

这家书店我想听过的人应该不少了,毕竟它是一家少有的24小时书店,内部空间又有陈卫新老师操刀,外立面和整个的设计也都漂亮。
但实际去过的人应该……没多少。
毕竟,如果说小时候有1000个理由软磨硬泡想去书店,现在就有1000个理由不去书店。
去书店干嘛呢?
手机不好玩?在家吹空调不香?
火锅不好吃还是咖啡店不好呆?
真想看书买书,手机翻翻也很便捷。
好像再也没有什么非去书店不可的理由了,除非是新出了什么地标前去拍照打卡。

但你在某天某时,突发奇想,特地去了一个躺在收藏夹许久的书店,会意外地发现能在书店看看书,还真的挺不错。
因为,你很少能在书店以外的地方,再看到这么聚精会神闷头学习看书的人了。

即使自己早已不是其中一员,这种场景还是让人感慨万千。

而且,在书店漫步和逛网上商城不同,所有的书籍都在你身边陈列,可以看可以摸可以闻,那种感受是直接的而强烈的,你不需要再借助别人的点评来判断它是否适合,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双手就可以给大脑传递新鲜的信息。

平时想不起来去翻开的书,在这样的场景下就翻开了。平时在家读两页就搁置的书,好像换个环境也能顺畅的往下看了。

毕竟人嘛,还是很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的。
当大家都在玩手机的时候,自己也玩手机没什么不好。当周围的人都捧着本书静静阅读时,好像也会受到某种感召……不如我也找本书读读吧?

读着读着突然想起来,欸?这不是一家网红书店吗?怎么嘟嘴拍照打卡的人似乎寥寥,正经埋头看书的人却不少呢?
想了想,原因有三:其一在于湖南路的没落,周围除凤凰书城外可专门跑一趟吃喝玩乐的地方不多,把这个书店作为“游玩”的一项似乎不大划算,因而游客便自然的少了。

其二在于这家书店的设计,通透的玻璃质感和原木的搭配当然也美,却不是“抢眼”的漂亮,专门跑一趟只为拍照发圈的动力似乎也不是那么强。

其三则是氛围的叠加效应。你说大家都在安安静静地读书呢,你举个相机咔咔咔在旁边拍照也挺怪异的。得有多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旁若无人地摆pose拗造型呢?算了,还是看看书吧。于是,看书的顾客+1,拍照打卡的顾客-1,大家都见贤思齐焉,读书的氛围也就愈来愈浓了。

氛围浓归浓。埋头读书这件事吧,时间长了也蛮累人的。且不说思想上的累,一直歪着坐着,时间久了,腰腿也僵,少不得起来活动活动筋骨。
那就要说到这个书店,给人的另一重惊喜了——这里每个月都有新鲜的展览!
而且展览的档次还不低。

比如说7月份展出的是“第五届Hiii Illustration国际插画大赛获奖作品展”,就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匈牙利、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种类型和风格(手绘、数码绘画、拼贴等)的插画师作品。
— 部分插画展作品—



这之前,云书坊还筹建过藏书票展、艺术文创展、皮影戏展、艺术书展等蛮多种形式各异的展览。


身为一家书店怎么默默地就做起来艺术展呢?
这和主理人张驰的关系很大。张驰的本科和硕士都毕业于南艺美术学院插画专业,后来成为绘本画家和独立策展人,本身兴趣和专业都在此,在他手里凤凰云书坊慢慢走上具有浓厚艺术气息书店的路子,似乎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何况,背后还有凤凰出版集团的强力资源支持。

于是,不声不响地,一批批优秀的艺术品就在这个湖南路1号的玻璃房子里进进出出,在短暂停留的间隙期待逢着几双赞叹的眼睛。
这么好的展这么优质的资源,怎么市面上没听到什么宣传呢?

我去的那天下午,一个叫做“思潮”的进口艺术书展正好也在展出。书展旁边的凳子上一个男生戴着白手套安静地翻了几小时的书。他时而停顿沉思,时而出神地对着空气比划,不出一声,动作轻柔,好像除了手中的书,世界都不存在了。


所以我想,不铺天盖地去做宣传的原因也在此。他们不着急,也不气馁,想要做一些更长期的事情。
与其靠噱头吸引来一群咋咋呼呼看新鲜的游客,不如先耐心地做事,吸引真正喜爱的人群聚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