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向小提琴圣地克雷莫纳最优秀导览员学习小提琴有关的知识我又好了
之前提过好多次的意大利学生Anna是克雷莫纳当地博物馆的导览员,虽然我对她的工作很感兴趣,但我们之前的conversation practice都是在天南海北地讲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故事。最近看了一篇关于中国「贵族」乐器鄙视链的文章,上面赫然写着小提琴处于鄙视链的最顶端,而我从小学的钢琴反而落到了最底端,一时间又对这个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和Anna商量要听她讲小提琴的故事。
https://www.museodelviolino.org/it/www.museodelviolino.org
- 命运的相识
我与Anna相识于今年的4月,互联网和偶然的疫情志愿者参与让我与意大利这座时尚、文化古都有了深刻的联系。到现在还是忘记不了一个星期内掌握意大利全国省份名称、深夜开着电脑监控意大利新闻网页的情景,后来因为能力有限和时间冲突提前退出了志愿者团队,我用语言继续着意大利的情缘。
所以啊,意大利和俄罗斯,等着我吧。
在这4个月内,我们通过网络共同见证了世界疫情的种种变化,谈论美国现状第三世界国家的困境,总结中国经验分享意大利的生活小日常,也有工作的困境也有拓展想象的丰富话题。我有点庆幸目前遇到的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也高兴自己总能挖掘到新鲜有趣的故事。
- 知识碎片的拼接
- 小提琴的历史
现代意义上的小提琴诞生于16世纪早期的意大利北部城市,当时的提琴与中国、印度等地的乐器很相似,还没有发展衍生出提琴世家的主要特点。著名制琴师制作出小提琴之后在贵族圈迅速流行,还得到了法国国王查理九世的喜爱,配合着文艺复兴的潮流,小提琴风靡整个欧洲,也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重视工匠精神和技艺传承的意大利,也诞生了一批批优秀的制琴家族。小提琴复杂的制作原理和各不相同的创意模式使得小提琴必须手工制作,这也造就了提琴的珍贵。克雷莫纳作为小提琴的发源地,被称为小提琴之都,这里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工匠。

看着传统制琴室的照片,我突然想起了《倾耳倾听》里面的圣司,我也突然明白了提琴的工匠精神究竟谓何,有梦想的人可以冲破多少时空束缚的阻碍。梦想成为小提琴工匠师的他,终于能去意大利正式进修,向月岛雯表明了心意。

每次看这个故事的时候,都觉得提琴工匠的人设实在太好了,也许只有像宫崎骏这样半年深抠三分钟的动画匠人才能明白制琴背后时间的磨练、技艺的打磨和慢下来的魅力吧。Anna说,制作小提琴是技术,也是艺术。
2. 小提琴各部分的构造
小提琴的面板一般是用云杉木制作的,琴头和琴脖一般用枫木制作,指板通常用乌木来做。制琴家族有时为了标明身份,会在琴头上玩儿点花样。(边听边找图片的我笑抽在了屏幕前)

哈哈哈哈哈哈,正想着这样的琴头哪个中二的艺术家会用,Anna就告诉我,一般乐团和演奏家都会用看似平平无奇但制作绝对精美的小提琴来用,一方面是为了在团体演奏时更加统一,另一方面也比较符合演奏家的性格。
“比如,演奏维瓦尔第的《四季》时,至少需要10名以上的小提琴手,还有大提琴、中提琴和低音提琴的配合。“
哗,我的脑子里又在播放《夏》,Anna的描述就像画外音一样:《春》里面的鸟叫声,《夏》里面的雷鸣和雨声,《冬》里面的冬风……
太奇妙了,太美了。
短短一节课的时间,我充分调动着我的听觉、视觉和想象力,像一块海绵一样将新知识深刻地记忆在脑海里。这几天发生的种种事情,让我再次相信缘分的魅力,我们总在凭兴趣觅人学知识,也在强化自我的同时吸引着相似相知的人,所谓“缘分不强求”可能真是冥冥中注定发生的事情。如果我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和兴趣,也不会吸引Anna成为我的学生,她也不会和我交流深入文化和精神层面的内容。
有缘自相聚,无缘不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