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里斯朵夫》读后感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以贝多芬为原型塑造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用了120万字的篇幅作了诠释。他通过对青年的一生叙述:有迷茫、痛苦、欣喜、奋争......但仍不失对生活的全情投入,通过融入自己的浓烈情感的音乐,把自己的光和热毫无保留地倾泄给这个让他既爱又恨的世界。人生的不幸让精神和肉体懂得如何坚韧不拔;孤独、耻辱、忧愁揭示出神秘的使命;痛苦在撕碎心灵的同时却也使生命开出了花。
在作者眼里,上世纪的德国和法国的上流社会,都是病态的伪善社会:充斥着肉欲、享乐、名声、金钱的铜臭,艺术被异化为一个徒有其表的华丽躯壳,奢华空洞而无真正的意义和激情,而那些所谓的艺术家、作家、评论家们的东西,除了讨好、谄媚以及对物欲享乐的崇拜,看不到一点有血性的东西。正如鲁迅所说:从繁华坠入困顿,才最能够感受人世间的冷暖炎凉;一切灾祸的好处就是,它像一根鞭子,时时抽打着,不让你闲散。从孩童到老去,我们见证了约翰·克里斯朵夫这个伟大而孤独的灵魂,是如何在人世间不屈地战斗着:走过童年的贫困,漂泊异乡的无奈和孤独,体会爱情和友情的得而失去,但依然坚守追求音乐本真的初心......
生命所在的地方,就是神所在的地方。作者借舅舅高弗烈特的口,让约翰·克里斯朵夫克服对虚荣的追求,完成了对天然去雕琢的自然复归:要用心感受一草一木,鸟的鸣,水的呜咽,虫的呻吟,鸡的啼鸣......自然风物是音乐的灵感来源,而这也是我们最后的精神乐园!
舅舅高弗烈特指着在绚烂而寒冷的天边显现出来的朝阳,对约翰·克里斯朵夫说:你得对着这新来的日子抱着虔敬的心。别想什么一年十年以后的事。你得想到今天。把你的理论统统丢开。所有的理论,哪怕是关于道德的,都是不好的,愚蠢的,对人有害的。别用暴力去挤逼人生。先过了今天再说。对每一天都得抱着虔诚的态度。得爱它,尊敬它,尤其不能污辱它,妨害它的发荣滋长。便是象今天这样灰暗愁闷的日子,你也得爱。你不用焦心。你先看着。现在是冬天,一切都睡着。将来大地会醒过来的。你只要跟大地一样,象它那样的有耐性就是了。你得虔诚,你得等待。如果你是好的,一切都会顺当的。如果你不行,如果你是弱者,如果你不成功,你还是应当快乐。因为那表示你不能再进一步。干吗你要抱更多的希望呢?干吗为了你做不到的事悲伤呢?一个人应当做他能做的事。……Alsichkann(竭尽所能)。
愿你我均能竭尽所能,过好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