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物质欲望生活下对幸福的思考
原文转自我的公众号:自由潜水教练olivier
导语:
一直以来,我的生活方式都是低物质欲的,我只对一些必需品要求高一些,比如运动装备,跑鞋、球拍等。也许是因为我对未来购房、对养育子女的焦虑使然。
但是来到菲律宾以后,经历了疫情的孤岛露营,将我的低物质欲生活标准一降再降,在克服了对未来生活的焦虑情绪下,我反而获得了空前的满足。我想结合我所看到的菲律宾人民的生活方式,将自己的这一层感悟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01
低物质欲的国内生活
父亲曾是个退伍部队军官,他对生活的开销是目前为止我所能看到,最节省的生活方式。记得小时候,家庭条件还不错,我曾对父亲的生活方式嗤之以鼻,觉得父亲实在是节省的过分了,我以后一定不会如此苛刻对待自己的,但原生家庭的影响,无论好的还是坏的,无论你认可与否,总是潜移默化进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中。
我对吃的、穿的、用的,似乎也在不知觉中和父亲一样,只讲究实用性,一样的食物我可以连续吃几个月都不会觉得有问题。
在华为海外的时候,我每个月都把工资寄给家里,自己也很少跟其他人一样去当地的中餐厅消费,因为觉得性价比太低,总是自己闷在家里炸沾了鸡蛋液的馕果腹,竟也坚持了半年,因为对我来说,食物就是用来填饱肚子的最低需求。如果有好吃的,我当然不会介意享用,但是我格外在乎性价比,虽然也许这是介于生活压力的原因,但我似乎也从未对别人晒的美食表达过任何羡慕之情。

02
在菲的潜水学习生涯
来到菲律宾学习潜水,住在潜店,中饭是潜店提供的员工餐,存在着所有人都在吐槽难吃的情况。有时候,我也确实表示难以下咽,但总方便过自己花时间花精力去准备,最主要,免费。
早晚饭,就随便买点什么水果、牛奶麦片解决了。
后来彻底融入了一户菲律宾渔民家,搭了帐篷住在他家院子里,早午晚餐都可以在他们家免费吃,但是对菲律宾普通人家生活了解的同学可能会知道,炸鱼真的是他们必不可少的主食。
尤其这户渔民家,每天都是三餐相同类型的炸鱼,吃了半个月,我已是吃到想要呕吐了,后来自己开始在他们家准备自己的简单餐食,偶尔也会给他们多做一份,分享。
有时也会去市区买些披萨回来与大家分享,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使他们免费给我吃住用,做人还是要讲人情往来,无论国内国外。
03
malapascua到露营生活
我曾以为,自己真的是一个不讲究吃穿住的人,以为自己对生活的品质要求,真的不是一般国人可以做到的,但我没想到,我的低物质底线远不止于此。
露营在沙滩的81天,打鱼为生,有的时候也是可以蹭下附近民家的餐食,但终究主要还是要靠自己,进入菲律宾的炎热夏季,没有凉席,只有绒面的气垫床入眠,蚊虫叮咬就不说了,没有电风扇的夏夜真的是我的噩梦,总是在半夜浸湿全背的情况下醒来,下半夜的海边通常都是没有海风的。
渐渐也可以在这样反复醒来的情况下,熬到天亮了。
吃的东西主要就是烤鱼了,真正的火烤。后来打不到鱼的情况下,买了鸡蛋,连续吃了两个月的蛋炒饭和煮鸡蛋。我有的时候确实会可以制造困境磨练自己,但我也绝不是自虐狂,但当人真的没有任何其他办法的情况下,也只能接受现状,而一旦真的习惯了低物质的现状,真的就会开始感恩任何高于最低物质欲生活下的所得。
风扇,让我感动,煤气灶让我感动,电冰箱更是可望不可求的物件。

04
无游客的妈妈岛生活现状
现在我已经搬离了帐篷,就像我所说的,我不是一个自虐狂,而且目前岛上的民宿价格已经低到了一定境界,而且经过最艰苦的露营生活,我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对于目前低消费下酒店生活,对我而言已如天堂一般。
我依旧每天吃炒饭,因为便宜。剩下的钱我可以买甜品吃,这简直是露营时所不能想象的生活。每天花1元钱买一个苹果,心情好也会请朋友吃东西,和其他人分享我简单的快乐。
05
我眼中原住民的生活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当你经历过亲眼看到原住民每天的饮食后,你就不会再对生活愤愤不平。因为没有收入,没有积蓄,大部分原住民的全部生活物资都来自于海里,海岛附近的鱼群被捕光以后,可以想象一下,他们每天吃什么。

有些许积蓄,或者有亲戚在海外工作的人还有钱买汽油,驾船出远海打渔,甚至也经常是无获而返,对于其他没有任何现金的家庭,就只能指望家中男性的渔猎了,当然也就只是最简单的渔枪,运气好,也就是打到几只巴掌大的鱼,这会是全家几口人的食物。其他的消费品,就不用去想了,这就是岛上大部分人的生活现状,所以每天能有一个苹果吃,能有一口甜品吃,已是极端的幸福。

当然我的幸福绝对不是来自于与其他原住民的横向对比,是来自于对我前后生活的纵向对比,任何高于露营生活的生活条件的提升,我都满怀感激之情,也让我变得更加乐于分享,我视这些高于最低物质欲下生活条件的提升为恩赐,看到其他人开心的神情,我会比自己多吃几口还要开心。
05
对低物质欲下幸福感的思考
正是由于我经历过那种原住民的生活方式,让我开始对幸福的思考更加接近于原住民,如果天气条件不佳,加上运气不好,出海打鱼会是无功而返,一家人的食物也主要来自于其他有收获渔民的分享,所以菲律宾渔民乐于分享,大家互相的分享提升了彼此的幸福感。
对于满载而归的情况,他们会视之为上天的恩赐,与邻里的分享更会加倍这种愉悦。
大海是残酷无情的,生活在海边的人都会对大海心生敬畏,更会知道人类面对大自然的渺小,所以几乎所有的菲律宾渔民都有谦逊之美德,因为几乎每家每户都能找到几个丧身大海的亲朋好友。
与菲律宾朋友的相处,让我每天都非常开心,加上目前我乐于分享任何额外的获得,例如我文章的打赏所得,都会与周边的朋友分享,这也极大增加了我的幸福感知。
总结篇
人是群居动物,与他人的对比在所难免,出污泥而不染的荷叶也或多或少黏上些许淤泥。
更何况我们很多时候的焦虑不只来自于自己,即使可以控制我们自己的消费观念,但来自于对子女的教育条件对比,来自于配偶的吃穿用攀比,也会增加我们的挫败感,大大降低我们的生活幸福度。
生活在菲律宾,当大家都买二手衣物、鞋具的时候,你不会觉得自己花几块钱买的衣服鞋子穿不出门,甚至一个几十元的二手网球拍,也让自己开心不已。

所以,环境是挺重要的。
在物品极端缺乏的市场,你不再有品牌对比的焦虑,因为能买到需要的商品已经是你的幸运,买或者不买,就是一个简单的判断题,而不是众多品牌的选择题。
其实抛开所有的物质欲,人类照样生活了几千年,照样有人生活开心,有人悲观丧气。所以,物质欲并不是能够制约人的幸福感知的决定性条件,决定权还是在于心态,和我们追求的幸福目标源自于哪里。
在我看来来自于物质的幸福获得是永无止境的攀比:因为你永远不会是获胜的那个。买得新商品的瞬间喜悦是短暂的,更多的还是在沮丧的深渊,因为你永远都是想要向上对比。
我们所处环境确实很重要,但我们是人,我们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主动权,如果想通了不适合自己,我们是可以选择离开的。但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我们对物质欲望的心态调整。
© 本文版权归 自由潜olivi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