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 | 生命的关照与笔墨的逸趣 ——关于翁志承的水墨画与新瓷画

翁志承,1973年出生于福建莆田,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创作研究院青年画院艺委会委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中国人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美协青年艺委会副主任。现为福建省画院专职画家,艺术事务部主任。
生命的关照与笔墨的意趣
——关于翁志承的水墨画与新瓷画
文/杨卫
翁志承是近几年崭露头角的现代水墨画家,与老一代水墨画家不同的是,翁志承这一代水墨画家的知识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其艺术的关注点也更为现实,更为日常。其实,这种艺术方式的转变,也包含了世界观的变化,即不再把艺术视为神圣之物,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参与现实的手段,走进生活的同时陶冶情操。
翁志承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既务实又超然,既有人文关怀又有诗情画意,积极入世的同时,又与现实保持着应有的张力。

翁志承1973年出生于福建莆田,自幼习画,先后在福建师范大学就读,并获得博士学位。从小的艺术训练,以及长期的学院教育,为他打下了坚实的造型与人文基础。同时,福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又使翁志承很早便沐浴到了时代新风,从而促使他不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种种这些因素,都成就了翁志承和他的艺术,使他的绘画紧随时代,避俗趋新。

就翁志承的水墨画而言,秉承了“都市水墨”一脉。所谓“都市水墨”,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水墨画领域的一次革新,它摒弃了传统水墨画的清逸幽远,而是将当代城市生活的内容吸收到画面中,投以审美的关照。翁志承清楚地知道,自己作为一个当代人,不可能回避当代生活。因此,他将都市题材作为自己进入水墨画创作的“投名状”,一开始就具有了某种当代意识。

不过,翁志承不是题材决定论者,并没有把自己的创作局限于某个类型。他深知,艺术的感染力,不单只是源于题材的时代性,更是出自语言的生动与鲜活。

因此,他关注当代人的生存命运的同时,也不断锤炼自己的笔墨,尤其是将传统水墨画的晕染方式,即混墨法、积墨法和分染法等,融入自己严谨的造型中,使其画面兼工带写,往往人与景、物与物之间,透着虚实相生、动静相依、疏密相映的意象,从而在关照现实的同时,又不失笔墨的韵味与悠远的诗意。

正是因为翁志承的水墨画赋予了当代生活以某种闲情和逸趣,很快,他便在当代画坛脱颖而出,受到了业界的关注。但翁志承并不满足于此,强烈的创造欲,驱使他不仅在题材上不断变化,而且还变换了不同的材料进行语言探索。近年来,他到福建德化尝试新的瓷板绘画,即是在语言上的又一次创新。

德化瓷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去主要以白瓷雕塑著称于世,近年来,随着产业的扩大,不少研究者也在研发一些新的颜料,以丰富德化瓷的面貌。无疑,这让翁志承看到了创新的可能。于是,他在瓷画颜料研发者曾建平先生的协助下,到德化完成了一系瓷画新作。这些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了极大突破,可以说是翁志承对水墨画的一种拓展,抑或是一种新的转换。

翁志承的新瓷画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充分利用了瓷的温润效果,将水墨画的晕染方式通过材料的转换,衍生出一种全然不同的新意。完全可以说,这是翁志承在另外一个艺术层次上的展开,也是他通过媒介转换将自己的创作观念进一步提升的突破口。

虽然,就目前翁志承的新瓷画而言,还只是处在探索阶段,但有理由相信,通过翁志承创新的观念与灵巧的双手,这个新瓷画定能在他的笔下曲尽其妙,绽放异彩。对此,我满怀期待。
2020年8月23日于北京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