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日记-2
学单车记
我比普通人晚学习单车,大概是小学5年级的时候才开始学习怎么骑单车,当时的契机应该是我爸给我哥买了个单车去上学,而我还是要坐校车上学。十分苦闷之下哀求我妈教我骑单车,我妈晚上的时候就到市政府门前的空地上教我,她说两只脚放在踏板上,左脚搭在下面,右脚在另一个踏板上发力,手扶着前面的两个左右刹车保持平衡,她描述得很简单,说四岁小孩都会。无形中给了我压力,我说平衡好难,我怕,我妈说你别怕我在后面扶着,我就开始骑,发现起步好难,因为害怕摔下来,我下意识往后面看我妈确定她有没扶着,但我还是不敢踏出第一步,这样试了两次都因为胆怯无法保持平衡,第三次好不容易保持平衡,踩出我的第一步,回头看我妈没有扶着,一下子失了平衡,我就摔了个大踉跄,从大腿到小腿底划了一个大口子流血了,我气得对我妈吼了,你说你扶着的啊,我妈说,你怎么那么笨啊,我不想教你了那么简单都不会,说罢她就往家的方向走。我一个人坐在路灯下,心里都是怒气。我发誓,我自己学不靠任何人。后面每天放学后我自己拿着我哥的单车去练习,终于学会了骑车,忘了摔了多少次。现在回想起来,我该感谢我妈吧,激发我逆反心理去学习去厉害给她看,貌似也在我心里助长了这倔强的种子,不会向谁屈服。
倔强精
说起倔强的事,得追溯到大概2-3岁的时候,我对这几段记忆完全没有任何画面,都是靠爷爷奶奶的转述。在我出生的时候由于缺钙,我学习走路的时候无法直立行走,只能弓着脚趾靠着脚背力量走路,奶奶说走路就像跳芭蕾舞的样子。有一天,奶奶用小土灶在煮药间隙有个亲戚过来,她便走出厨房去跟他们聊天,不料顽皮的我往厨房哒哒哒的走去,随手就把滚烫的药壶打翻,滚烫的药泼到了我的两个手臂关节处,奶奶听到药壶翻掉的声音马上过来,看到我站在灶炉旁边一声不吭,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奶奶看到我的手发红快烂掉的样子,马上抱着我去了卫生所。她在卫生所的时候问我,痛不痛。我说痛,奶奶对不起。这件事情给奶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她提了不下10次)她说从那么小的时候,她就知道长大后日子会对我来说不简单,不会喊痛的倔强小妹注定比别人得受更多的委屈。
还有一次是我5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贪玩不吃饭,被我爸罚站他下令任何人不许给我吃东西,他用一个呼啦圈圈了一个地方,让我往里面站,如果腿迈出呼啦圈一步,他就用扫帚打断我的腿。一开始我是静坐抗议,奶奶在旁边拿着小碗给我喂饭,但我就是不吃,后面实在有些无聊了,我便试探性想站出来,怎料我刚一步迈出,我爸的扫帚就打下来,这时戏剧性一幕出现了,奶奶抱着我,扫帚打到了奶奶的背上,我爸立马慌了,奶奶骂我爸,她不就是个小孩子,你至于那么大力吗?后面的剧情我也记不得了,奶奶笑着说,我也算是你半个救命恩人呢。
说实话我真的不太记得以上的事情,但我也相信这就是我。
无题
成长中也有几段令我特别惧怕的记忆,当然现在可以说出来,表示我已可以坦然面对,但在此之前也是让我害怕了好一段时间。
在我14-16岁期间,我哥跟我便是特别的叛逆,上学的时候我哥不太喜欢学习,他喜欢玩qq音速,跑跑卡丁车,梦幻西游这些游戏。他常常早上很早去学校抄同学作业,放学时候跟同学去网吧玩。在那个时候他也算半个“cool kids”,我特想跟在他身后做个跟屁虫,渴望也成为“cool kids”一员。有一回是放学的时候,我哥跟他的朋友见面,我跟在他身后赴约,他们去了烧烤摊吃东西,那天晚上回家晚了,我们差不多九点才回家。我爸特别生气,我们回家后气氛十分尴尬,我爸怒气冲天看着我俩问,你们去了哪里?我忘了我哥说了什么,我爸开始用皮带抽我哥,然后抄起了绳子把他捆在吊扇上面,我爸看了我一眼,抽起扫帚把棍子那头拿出来,用棍子打我,一边打一边说:说啊,说你错了,跟我认错。我看着他,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流了眼泪也不说一句话,我记得扫帚棍子完全裂开了,但记不清后面的故事是什么,但每次我想起来,画面里开花的扫帚,吊扇的哥哥,还有皮带,我后背便发凉,也可能间接铸成了从18岁开始我便逃离了家,从那以后我很少与我爸说话,连节假日问候都几乎没有。
还有一段记忆是,在某次期中考试后,我跟我哥成绩不理想,被爸妈叫到了他们房间,我爸很生气让我们跪下,用衣架打我们两个,我记得我跟我哥疼的哭了,我妈用我爸的手机帮我们两个录像,我记得我爸说,录下来看看你们两个丢脸的样子,读书都读不好,以后能做什么?我跟我哥羞愧的样子被记录在手机里。虽然已经事隔10多年了,我仍然可以想起那种胸口苦闷,无助的感觉。
小时候,我有一本日记本,每次被我爸妈打骂,我便会记下来,日期-时间-为什么打我。那个日记本前言是我永远不会对我的小孩做的事情。可惜我已找不到这个日记本了。
可能在成长中,还有很多很多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但我真的记得不太清晰了,唯有这两件事情,印象十分深刻。
现在的我,可以坦然地接受并且慢慢开始释怀这些事情,我大概也可以理解,我爸我妈也是第一次做父母,这是一堂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学科,也没有可以参考学习的范本,在育儿的路上也是走一步看一步,我现在相信他们是爱我的,虽然在青少年的时候我并不这么认为。他们的人生也因我们二人进行了转变,他们本可有更好的选择去过他们的人生,但因为我跟我哥,有很多的东西不能再实现,从质疑-改变-接受,相信他们也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从他们身上也让我想清楚一个事情,我应该不会去生儿育女,在做好“自己”的这个学科上,还有许多需要摸索的空间,而我也还未准备好去迎接并承担另一个生命的责任。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