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新闻摄影教程》还没开始背?看这篇就够了!
/ 用心耕田 水到渠成 /

马上进入九月啦,好多复习开始比较晚的小伙伴都跑来问小田心,《新闻摄影教程》这本川大的参考书到底怎么学?觉得它不重要却有可能考到,要复习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只能对着它焦虑地挠脑壳……不要方!新闻摄影怎么考?考什么?应该怎么复习?实在没时间,快速复习的方法又是什么?今天小田心带你全部搞定!
一、新闻摄影主要怎么考?
(一)历年考情

(二)重要程度与学习方法
小田心敲黑板
综合分析来看,新闻摄影会考到的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5分)、简答(10—15分), 考察特点:难度低、软硬考点皆有、重自我理解、近年考察密度低。 同学们要以理解为主,记忆为辅,并且要有结合实践的意识。
二、新闻摄影考什么?
(一)新闻摄影的定义
新闻摄影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瞬间形象摄取,并辅之以文字说明予以报道的传播形式。其构成形式包括画面形象和标题或文字说明两部分。这个定义规定了新闻摄影应具有以下属性:
1. 新闻摄影的报道对象——具有形象价值的新闻事实。
2. 新闻摄影的拍摄方法——是现场选择抓拍。
3.新闻摄影的技术手段——是照相。
4.新闻摄影的传播形态——是附有文字说明的照片形式。
5.新闻摄影的本质特征——是新闻事实现场的瞬间形象纪实。
从新闻摄影的传播形态看,新闻照片应该包含两部分内容:其一,有精彩的画面形象。其二,有一个画龙点睛的标题或是简短的文字说明。它是新闻照片的有机组成部分,用以补充画面形象传播信息的不足。
(二)新闻摄影的特性
新闻摄影作为一种独立的报道新闻的形式有着特有的规律和要求。新闻摄影的基本特性,主要有新闻性、真实性和瞬间形象性。
1. 新闻性
新闻摄影必须具有鲜明的新闻性。新闻摄影的新闻性主要体现在新、值、快三个方面。
(1)新
新闻要新是对新闻摄影的一个基本要求。从时间概念上看,它必须是正在发生的、正在变动着的、或是刚刚发现的新鲜事实,而不能是时过境迁的、陈旧的事件;从内容上看,它是人们欲知、应知而未知的新闻事实;从表现形式看,要求新闻照片的画面形象表现要新颖。新人、新事、新画面,才是新闻摄影新鲜性的完整体现。
(2)值
值即要求新闻照片报道的人或事具有新闻价值,值得报道或是应该报道。
(3)快
快即对新闻事实的报道速度要快。越是突发性新闻、重要新闻的报道速度越要快,越快新闻价值越高。要做到报道快,首先就要反应快,有新闻敏感,能及时抓住新闻事实;其次是动作要快,发现新闻,无论远近,地点条件,都必须迅速赶赴新闻现场;三是拍摄要快,要能抓住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典型瞬间精彩过程;四是图片处理要快,在最短的时间里把照片发出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快”提供了物质条件。
2. 真实性
(1)要真有其事,防止无中生有和弄虚作假;
(2)要真有其人;
(3)要坚持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拍摄;
(4)要坚持在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拍摄;
(5)要防止制作中出错;
(6)要有真实准确的文字说明。
3.瞬间形象性
新闻摄影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有形象、有画面形式,事物的轮廓和外貌特征的具体再现能给人以直观的印象。对新闻照片的形象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画面形象要典型化,形象中包含的信息容量要大,画面应是整个事件中最精彩的一个或几个瞬间,也就是通常据说的最佳瞬间或典型瞬间。新闻照片的瞬间形象决定着新闻照片的视觉冲击力,而新闻照片的视觉冲击力又影响着新闻照片的形象价值,进而影响着新闻照片的传播质量和传播效果。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视觉冲击力是指新闻画面形象对读者视觉的刺激和心理的震撼能力。新闻图片视觉冲击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图片画面的新颖程度。二是图片画面形象与正常状态的差异状况。三是画面形象要有真情实感。
小田心敲黑板
对于新闻摄影的定义和特点要理解性记忆哦!
(三)图文并重
所谓图文并重的含义是:承认新闻摄影是独立的、不同于甚至优越于文字报道的一种新闻形式、新闻兵种,报纸总编辑及整个编辑部应当像对待文字报道一样同等地重视新闻摄影,发挥新闻摄影的特性与优势,充分利用新闻照片的形象价值,大量使用照片来表现新闻事件尤其是重大事件,充分发挥其独立的兵种作用,使报纸办得更生动,更能得到读者的欢迎。
(四)专题报道
在新闻摄影报道中,专题报道又称为组照、图片故事等,是指以多幅或组的照片与文字结合,集中阐释一个主题思想,深入细致地刻划人物的精神面貌,以全面的表现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的一种报道体裁。专题摄影是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它通过系统提供背景材料,分析和解释新闻事件的性质、起因、后果和发展趋势等。它从不同的发展层面表现同一对象,从而使被摄主体立体化,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与其他几种新闻摄影报道体裁相比较,专题报道具备以下特点:一是每则报道均由多幅照片组成,有助于全面、完整、深刻地揭示主题与深化主题;二是每则专题报道均需与文字相结合,能充分发挥文字的作用和图片的优势,使报道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提高传播效果;三是每则专题均需精心编排,按照其内在逻辑顺序或主题发展,将每一幅图片每一组文字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新闻报道的整体,有助于读者形成完整的概念和对新闻事件的清晰的总体认识。
PS:组照与专题摄影的区别
组照,是对一个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的全面性报道,通过一系列的不同瞬间,按事物的发展脉络,把一个人或一件事较为完整地介绍给读者,让读者对事物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组照通过讲述新闻故事、记录新闻事件或展现社会现象来表明明确的传播主题,它强调的是图片之间的“相互关联”,而并非数量上的要求。
专题摄影是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它通过系统提供背景材料,分析和解释新闻事实的性质、起因、后果和发展趋势等,提示其社会意义,反映人物的活动及其情态变化。它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表现同一对象,从而使被摄主题立体化,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了解即可】
(五)公民新闻的勃兴及其对新闻摄影的影响
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伴随着今天Web2.0时代的到来而兴盛。目前对公民新闻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或者把它称之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 道”。公民摄影记者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新闻摄影报道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新闻摄影者的非职业化发展趋势;
2.时效性更强,如“现场直播”新闻事件;
3.传播载体的多样化;
4.影响力变大。
(六)名词解释
1.事件新闻摄影
事件新闻摄影分为突发事件新闻摄影和一般事件新闻摄影。突发事件新闻(breaking news)是指那些在人们不可知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对于其发展进程和结果都难以预料的事件,其特点在于偶发性、突然性和不可预见性。一般事件新闻(general news)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见的新近发生的事实,它又包括政治新闻、社会新闻、娱乐新闻、经济新闻等众多题材。
2.不干涉对象摄影
(1)定义
不干涉对象摄影通常有抢拍和抓拍之分。
抢拍,是被摄对象没有觉察或准备状态下进行拍摄。
抓拍,又称之为选择拍摄,被摄对象知道要拍,但不知何时拍。
无论是抢拍还是抓拍,它都要求摄影记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干涉采访对象,拍摄地点必须是新闻发生的客观现场,不能随意加以改变和变动。对被摄的人和物不作任何改换,这样的画面才是真实的。新闻摄影应以不干涉对象摄影为主要方法,其理由主要有:
一是不干涉对象摄影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记录其形象,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事物的真实程度,使事实的真实和形象的真实、现场气氛的真实达到统一。
二是不干涉对象摄影让被摄对象处于自在自为的状态,其情绪自然、生动,不会导致僵化、假笑、假动作等状况。
三是不干涉对象摄影是在事件现场直接面对事件的发生发展作拍摄,容易抓住典型瞬间,再现真实环境和现场气氛,增大画面形象所包含的信息量。
四是不干涉对象摄影可减除摆拍方法带给被摄对象的麻烦、干扰和不良影响,减少摆拍带来的劳民伤财之苦,有利于恢复新闻摄影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印象。
(2)萨乐蒙(沙乐蒙)
萨乐蒙运用1922年问世的世界上第一部小型相机艾尔玛诺克斯,创造了“小型相机+现场光+不干涉对象摄影”的新闻摄影方法,在新闻摄影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用这种方法拍摄的照片能够真实地再现新闻事件发生的场景,真实地表现被拍摄人物的神态,照片生动、自然,有浓烈的现场气氛,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萨乐蒙的技法使新闻摄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感人内容和形式,这种技法成了新闻摄影的主要方法,萨乐蒙也被后人称为“新闻摄影之父”。
3.黑镜头
不少记者在拍摄突发事件新闻时,多以死亡、流血、疾病、贫穷等人类的苦难作为表现主题,因而拍摄的照片色彩多为低沉阴冷的灰黑色,使得受众在看到这些照片时产生压抑、痛苦、绝望等情绪,这类照片被隐喻为“黑镜头”。
4.曝光
曝光指在拍摄时,根据外界光线的强弱程度,通过相机光圈和快门速度的结合,在相机快门开启的一瞬间,让景物的反射光线通过镜头射到感光片上而结成景物的潜影的过程。曝光的准确与否,决定着负片的密度、反差、层次、和影调,从而决定着照片的成功与失败。影响曝光的因素有:感光片的感光度,外界光线的变化,景物物面亮度,光原色温,显影条件。
5.延时摄影
延时摄影(Time-lapse photography)又叫缩时摄影,是以一种将时间压缩的拍摄技术。其拍摄的是一组照片或是视频,后期通过照片串联或是视频抽帧,把几分钟、几小时甚至是几天几年的过程压缩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在一段延时摄影视频中,物体或者景物缓慢变化的过程被压缩到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出平时用肉眼无法察觉的奇异精彩的景象。通常应用在拍摄城市风光、自然风景、天文现象、城市生活、建筑制造、生物演变等题材上。
6.色温
色温是指光线中的色光的光谱成分,也就是专门用来量度和计算光线的颜色成分的方法,是用来表示颜色的视觉印象,单位:开尔文(K)。当绝对黑体在某一特定温度下,其辐射的光与某一光源的光具有相同特性,则绝对黑体的这一特定温度就定义为该光源的色温。
7.景深
反映在被摄物上与焦深对应的被摄物清晰范围的纵长深度叫景深。从聚物焦点到最近清晰点的距离为前景深,从聚焦物点到最远清晰点的距离为后景深,最近清晰点又叫景深的近界限,最远清晰点叫远界限,而从物体的近界限到远界限的纵长深度就是景深。决定景深范围的因素有:光圈系数的大小,镜头焦距的长短,拍摄距离的远近。
8.白平衡
白平衡,检验各种色彩还原的基准色。纯白色为平衡色,即各种颜色均处于平衡还原状态;白色上呈现其他色彩即为色彩失衡,其画面就会出现偏色现象。白平衡就是根据光线条 件选择相应标志还原色彩的有效技术手段。
小田心敲黑板
以上名词解释要适当背诵记忆哟~
整体来说,《新闻摄影教程》这本书考试时考察难度不大,重点较少,并且单独考察新闻摄影这一知识点的可能性较小,很多题都需要调动其他知识点来综合思考,因此小伙伴们在复习时不用过度焦虑。
另外,如果复习时间不那么紧张的同学,小田心也强烈建议除学习以上内容外,把咱们「重点笔记」上「新闻摄影」部分的内容进行掌握。同时,要格外关注新媒体环境下(新技术背景)下新闻摄影所产生的变化,或者说当下的网传传播环境对新闻摄影产生的影响(辩证思维),这一类题目也是最容易被考到的题目。
另外,大家有任何问题和疑虑都可以私戳或通过评论区联系小田心,有我在,别怕!
联系我们
立足川大 辐射西南
专注于新闻传播类考研
欢迎加入全新Q群交流
川大2021级:970443302(20年底初试)
川大2022级:808756384(21年底初试)
西政2021级:861136765(20年底初试)
成理2021级:964351786(20年底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