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矶探秘----蛟矶原名蝗矶,八百里皖江中一座小岛
蛟矶探秘----蛟矶原名蝗矶,八百里皖江中一座小岛
蛟矶探秘 严冬腊月观音庵,升腾云雾的江岸,祥云在蛟矶庙上空环绕。 我一人骑单车来到这里,仰望肃穆、恬静的蛟矶庙,端庄圣洁的蛟矶娘娘和诸佛菩萨,虔诚之意油然而生。香烟缭绕,木鱼声声。庙里没什么香客,只有一主持在念佛。主持释弥松法师,古稀之年,精神很好,念佛结束,礼毕,我便与他攀谈起来。 主持很健谈,向我介绍了蛟矶庙的来历,并且拿来一串钥匙,打开许多关闭的殿堂,陪我参观。 蛟矶原名蝗矶,八百里皖江中一座小岛,相传矶下一洞,潜住一条老蟂常在这段水域作怪,有时无风起浪翻船,江水泛滥成灾,相传孙权的妹妹人称孙娘娘,许配给了刘备,是个有善良之心的人。这事被孙娘娘知道以后,便带侍从拿剑杀了作恶的老蟂,人民感激娘娘盛德,上书朝廷,皇帝降旨赦封灵泽夫人,并建祠堂九十九间庙宇,有僧尼一百多人,后因上游泥沙淤积,使蛟矶庙和江北大堤联结,成了三面环水一面堤岸的一块地方,殿宇毁于日寇,又经文化大革命冲击,只剩下两间濒临倒塌的寮房,和一对无法挪动的石狮。后来在各方鼎力支持下,在老正殿重新盖起了庙宇,修复古迹蛟矶庙。七间偏殿里佛像熠熠生辉,偏殿还供奉着一石碑,上书:灵泽夫人祠,是后人供奉孙娘娘的。 主持释弥松,俗名彭志道,受父亲的因缘果报应信仰之深,下决心长大出家修行。加之上过几年夜校,书报也能阅读,收集了不少草头药方,学习中医医术,对孤、老、病、残、贫者深抱同情之心,为这些人看病不收分文,带送饭菜施舍,虽然被世人所不理解,但他却初衷不改,行善一生。1966年,他辞家别子,怀着一颗求道之心,徒步朝拜九华山,参拜了佛寺,观赏了九华十景,那渗透着劳动人民智慧汗水的文化艺术古迹珍品,使他开阔眼界,禅机大悟,由于贫穷没钱,他挖中药和野果充饥,渴饮山泉,在九华佛教协会拜见了仁德大和尚,听他演讲佛法要义,又拜见一位长者,求教救人治病医术,学习了李时珍的《本草》、听了孙思邈的《千金方》概要,他牢记长者所言:我哪有仙丹,只不过借山川灵气和香灰这种含多种原料成份的特别土壤生长的药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治病的精神! 1990年,彭志道专程到巢湖岱山拜上宏下济长老为师修行几年,1995年又受长者委派,去西安卧龙寺圣叶大师处受戒,授法名弥松,从此他正式成了佛门子弟,学成要求到蛟矶劝善修行,虽然历尽苦难,但他白手起家创业,再苦也不退缩,为复兴蛟矶昔日的辉煌,从此,弥松便面对孤灯,点燃一根香火,披着僧衣,捧着钵盂化缘劝善,一生信佛。 “蛟矶烟浪”,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一页,由于战乱不已,它暗淡了,今天,当它适应改革开放的时代脚步,成为文化旅游宗教景观的时候,它那仙山琼阁般迷人的圣境,定将重放光芒。
展开剩余内容
---------------
原文在360doc个人图书馆,已经被删除,没有存档,唯有百度快照一张,粘贴如上。
在收集弥松法师的资料。
百度快照真是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