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故事:一波几折?
前天是七夕,在大家都在恩爱或秀恩爱或感叹单身的时候,我和F君却为了一千多块钱在杭城来回奔波了一天,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听我慢慢来讲。 事情还要从上周说起,或者确切说,从几个月前说起,故事的主题是 买房。无一例外,啰嗦的我这次写的还是一个啰嗦的故事,写下来更多是为了记录下来给自己看,各位就自取吧。 买房这件事其实从四月份我们就开始留意了,因为也不是特别紧急,所以也是没事情了就看一下,有其他事情了就撂在了一边。 第一个阶段是和家里的严重冲突
最开始提到买房时,F君就说想要买二手房,楼梯房。原因是,电梯房公摊太大,而新房是没有楼梯房的,所以才有这个结论。因为我这几年租的房子全都是楼梯房,所以也没觉得没有电梯有什么,加上周边很多同事朋友都买的二手房,所以对二手房也没什么介意。总之,我大体也是同意的。但是,怎么也没想到,跟家里人尤其是和妈妈说起这件事时会引起那么大的风波。 我打电话跟妈妈提到房子的事情是随意说的,当时目的是为了让妈妈放心,那个时候我和F君刚在一起没多久,她总担心F君把我骗了,所以我就安慰她说我们都打算买房了,然后就说出来了之前我们俩的想法,因为压根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但是却没想到遭到了妈妈暴风雨般的反对。还说了一些很伤人心的话,为此我们大吵了一顿,挂上电话嚎啕大哭,F君当时在家里,安慰了我好久。 就为这个事情,我和妈妈很久都没有联系,联系了也刻意去避开这个话题。不过对我还是有点启发的,我也开始担心以后怀孕及年老之后爬楼梯的问题,于是我和F君打算新房和二手房一起看。 第二个阶段,关注新楼盘并摇号阶段。
那个时候看了很多新楼盘,因为预算有限,所以关注的都是有倒挂的,或者比较偏一些的,均价一定在四万以下的。当时看的有未来科技城的杭语,江那边的涌涛府,城北的沁斓,运河云庄等,西溪公馆,再有就是三墩北的。因为我们现在住的地方就在三墩,而且三墩北是价格洼地,政府限价,倒挂很多,又是西湖区,所以特别关注。但是和光太热,连续七八次都是万人摇,另外它是余杭区的。 新楼盘一般都是配套不成熟的,而且都是期房,自然比不上老小区成熟的配套,不管家里人再怎么对我说以后会发展好起来的,我还是喜欢老小区的生活气息,一直对新房没那么大欲望,唯一动心的是精装修,这样自己可以省事了,但是后来也知道了,精装房都会在装修上打折扣,运气好不用交房就维权,但也是经常出问题的,所以这一点也对我没有了太大吸引力。还有一个,如今新房的户型设计实在不喜欢,几乎都是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都是强调多房朝南,却慢慢削减阳台的作用,中间套的客厅带阳台,但是阳台很小,边套都是阳台在卧室。客厅是飘窗。几乎无一例外,当然房子大了阳台就会大,可是我们的经济能力只允许看90平左右的。 这样看下来,新房的配套和户型全不是我满意的。但冲着红盘倒挂精装修,冲着开发商给画的一个个大饼,还是关注了很多。不过因为我的挑剔,最后我们只摇了一个杭语,当时心里还想着别摇到,因为离主城区真的有点远。也是我多虑了,万人摇怎么会轮到我们呢,果然排到了一千多号。 最后又有西溪公馆,还有心心念的和光,但是都不如意,最后都没有参与摇号。F君倒是不怎么在意这些,按他的想法,这些倒挂的都可以参与,可我不行,太挑,城北幸福里城市CBD吸引不了我,我看到的是超高楼层和小的楼间距。我眼里并不在乎大家都看好的红盘,利好,倒挂,商业街,CBD,等等,我只喜欢浓郁的生活气息,舒适的生活环境,便利的交通。 就这样,在关注,看楼盘,前后考虑的过程中度过了几个月。 到七月份,我的工作基本上确定不会变了,房子的事情再次提上日程。此时,之前的红盘基本都已经结束。二手房再次被提上来。
第三个阶段,集中看房时期。 我们把周边的小区全部考察了一遍,发现总没有十分合心意的。最后比来比去,每次都落脚到现在住的小区。现在这个小区除了离地铁步行十五分钟远点,楼梯房外,我觉得几乎没太大缺点。户型是传统的户型,客厅带大阳台,卧室有飘窗。一开始想着房间朝南越多越好,但看了很多之后,越来越倾向于客厅的大阳台。如果全南户型和客厅大阳台,我肯定选后者。 于是开始看房。因为所在小区是拆迁房,所以出租的多,房源特别少,买的也更少。不过也还好,最后把所有挂出来的房源都看了一遍,装修就不要指望了,几乎全都是出租的。有一个六楼的,本来不打算去看的,因为太高了,但是看到房子后却很心动,因为房子精装,最主要有一个很大的露台。但是房东要价很高,且态度强硬。另外看了有一楼二楼的,五楼六楼的,独独没有三楼四楼的,一楼二楼嫌矮,五楼六楼嫌高,但是没办法,房源太少。后来看的一个五楼的,就在现在租的房子的前面两排,房子隔断出租,但是因此价格也低,比之前的六楼低了五十多万,因为需要打断重装修也是下不定决心,唯一的好处是它的总价是全小区最低的。 但是相对来说这个小区的房子也是相对最满足我们的需求的,确切说是我的要求。总之结果就是最后定了这个五楼。 上面啰嗦了那么多,还没有进去开头说的那个故事,真的是太啰嗦了,其实这四个多月看房子的过程比这一大段文字还要曲折,但还是忍着别啰嗦那么多了。 第四个阶段,买房阶段。也是故事的正式开始。 2020.8.16 一个周末的下午,签订了买房意向合同,拉开了故事的序幕,只是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后面的事情。 第二周周四的晚上,就是8.20晚上,约去签正式合同。那天F君出差不在家,我一个人去的,因为想着也没什么事情,签个字就好了。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房东实在太难交涉,首先是讲好的定金当首付的一部分,房东死活不愿意,非得等拿到首付款再退回来。女房东嗓门特别大,体型也大,而且房东一家人都在,我这边只有我一个人,可想而知,最后我只好让步,约定合同上注明,首付款到账后定金再退。此时,我已经意识到签合同的凶险了,房东一家人实在奇葩。更郁闷的是,我们的中介是一个新手,争执不过房东不说,在流程上有很多漏洞。其中一个就是,本来应该跟我们这边协调好递交材料申请贷款的时间,就在签合同之前我还确认过,申请贷款着急不着急,因为我还没有咨询过公司准备材料要多久,当时中介还说不着急,可是合同上写的却是七天内必须递交所有材料申请贷款。当时已经周四了,七天内就是下周三就要准备好材料,材料倒也不多,可是我了解我们公司,办事流程繁琐,对于多久能办好我心里没底,虽然中介一再说晚几天没关系,但是看到房东那个样子,谁能知道到时候他们会不会拿着合同说我违约,所以我自然是不依的。我强烈要求中介把递交材料的时间后退,他们一开始不同意,后来我十分坚持,他们答应后退几天,可是这个时候房东又不同意了,他们担心我这边贷款通不过,死活不同意日期后退。要求等我这边材料准备好再来签合同。总之,过程争执十分激烈,有时候我根本插不上嘴。房东实在有点难以沟通。后来僵持到快九点,只能依照房东的意思,下次再来签。 这个时候我心里很是郁闷。回去见到出差回来的F君时心里十分委屈,就像是小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见到妈一样。但是F君感情大条,他体会不到我的委屈,这让我心里更是委屈了。不过后来我们之间误会也解除了,但还是很沮丧。 8.21 周五,请了半天假,打印流水,打印信用报告,去银行审批。本以为审批完了就好了,可是事情又出岔子了。 因为公司规定严格,收入证明不允许虚假,所以收入不够高,贷款额度受限,首付要提高近两成,就是多付50万。这里再次强调下一定要找对中介。我们这个中介刚入行,业务不熟。之前我们问过他这个事情,他一直说没问题。到了节骨眼上,他说他也没有办法。我们之前一直以为他有办法修改收入证明,可是到了现在,又说没办法。这就意味着我们的首付提高了50万,心里多郁闷就不用说了。 没有办法,只能借了。 下午三点多结束银行的事情,因为周五晚上我们赶火车,周末两天都不在杭州,就打算约房东来签合同,房东借口说晚上有事情死活不去。于是合同推到了下周,周一F君上班,回来都晚上了,于是推到了周三就是8.26。 事情还没有结束。 8.24,周一。上午我拿到了收入证明,看到上面除了工资总收入外,还有一项公司为个人缴纳的公积金,一千多每月吧,这是没有计算进总收入的。心里开心的要死,这就意味着贷款额度可以提高,首付能减少十多万呢。于是委托中介询问银行,可是得到的答复却是不能算,要算入总收入才行。又跟公司沟通,是否可以计算入总收入,公司这边说不可以。 晚上又咨询了几个买房子的同事,打算多问几家银行试试。这时已经不信任中介了。 8.25,周二,也就是七夕这一天。 上午,我们把四大银行(中行,工行,农行,建行)和另外的杭州银行,南京银行都查了客服电话,打算一个个的咨询。 后来费了好大的劲联系上了中行,说如果能证明公司缴纳的公积金确实没有计算在内的话,是可以算进去的,但是不确定公积金是否认可。这一句话实在太重要了,这个时候才知道,不仅商贷银行看收入证明,要求收入为月供二倍,公积金也要看的。她告诉我们去面谈,到古墩路97号。挂上电话一查才发现这个地方是省直公积金管理中心,我的是杭州市的公积金,再打电话询问时已经没有人接电话了。 此时将近十一点半了,也不知道工作时间,网上也查不到咨询电话,就打算先过去看情况。打车过去,到地方时刚过十二点,还下了一阵很大的阵雨,悲催的是,上午刚关门,下午一点半才开始上班。没办法,只能先去附近吃饭。出发的太着急,伞也没带,水也没来得及喝,充电器也没带,手机电量都不多了。吃过饭,等到下午一点半开门去咨询,几个大银行在这里都有驻点。我们先去交行咨询了下,被告知只要公积金认可,他们就可以。内心一阵欢喜,但是也担心,原来不只是银行,还需要公积金部门认可。 再去公积金贷款咨询窗口询问,被不耐烦的告知不可以。还是有些不死心,因为这是省直公积金,说不定市公积金不一样呢,于是我们又赶往杭州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在文一西路858号,这个是我们自己推断的,但是跑过去后傻眼了,这里只负责办理业务,至于审批他们不负责。 于是打电话12329,公积金贷款咨询中心,询问的结果是,他们也不确定,以前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他让我们去信贷部门面谈。于是,在下午两点四十左右,我们又马不停蹄的赶往信贷部,位于延安路126号耀江大厦。打车过去,路上竟然还蛮堵的,三点半左右才到。其实,这个时候已经知道可能性不大了,但是总还是不死心,虽然是一千多块钱的事,但是我们却可以少借十多万呢。来到信贷部门,奇迹没有发生,被告知以前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是不可以的。 这一下算是死心了。公积金不认可,别的任何银行都没有必要再去问了。 之前询问我们公司的时候,公司财务说,开了那么多年的证明,也没见别人这么要求过。到了银行这边,银行说我们公司太死板。或许谁都没有错吧,都是照章办事,可是未免也太死板,稍微变换一下方式,也没有违规,也是不行。 我们遇到的这种情况,别人不是没有,公积金部门说以前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信但是也不信,这种情况肯定是有的,我们公司还有几千名员工呢,他们说没遇到过,可能的原因是,要么有的人通过中介可以提高收入,要么有的人收入足够高不在乎这一点,要么有的人在询问银行后觉得不可行就没有再追问下去,要么有的人通过其他途径解决了,总之,像我们这样一路追查到公积金信贷部的,而且还是个人,不是中介,相信可能还真没有。也没办法,我们也是点儿背,所有的可能性在我们这里都行不通,父母年龄大了,不可以作为共同还款人,人脉不够广托不到人开虚假收入证明,胆子不够大不愿也不敢走其他不正当的路子,钱不够多就不说了吧。说到底,还是钱少人脉少。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去年姐姐买房,也是和我一模一样的情况,周边认识的人借了一遍,充分体会到了人情冷暖,我们这次虽然没有借个遍,倒也是为了一千多块钱的收入跑遍了整个杭城。 这种收入被分为两部分标明的案例,应该是没有明确做过规定是不是可以算作总收入的,对于政府部门,没有明确规定的事情绝对不做,没有先例的事情绝对不做,所以被拒绝也是可以理解的,更何况我们只是那么多人中的无名之辈,更何况这部分收入加起来也只有两万左右。虽然这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重大,但是对于那个咨询窗口冷冷的回复我们的人,对于信贷部门接待我们的人,对于每天照章办事的人来说,毫无意义。他们的一个不确定,一个随意的拒绝,就意味着我们要竭尽全力去筹集十几万。可是,没有办法。作为低层的我们,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和资本。 想一想也是后怕。如果第一次我签了合同,当时还是按照三成首付算的,后来审批不通过,那么到那个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必须要通过中介来运作,多交近三万的手续费。如果,当时询问银行,银行说可以算了总收入,但是没有提到公积金,如果我们按照加进去的总收入算的首付去签了合同,提交了材料,银行通过了审批但是公积金不通过,那就是贷款批不下来,此时依旧很难办,这个时候也没有选择,估计还要通过中介运作,原来这就是中介所谓的套路了。 谁也不怨,怨就怨我们自己对中介的那么一点点信任。得出的教训很重要:一定要找一个业务熟练的中介。一定要在一切开始前敲定每一个点,一定不要依赖中介,所有流程自己还是亲自扒拉清楚吧。比如,关于收入证明这个,当初中介以为我们公司这边可以多开,我们以为中介可以修改,结果两个都行不通。当然,如果中介打定了主意要套路我们,我们也是没有办法的。 就这样,七夕这一天,我们在杭州奔波了一天,除了多出来的一点教训,对事情没有任何帮助。 回去公交车上,我和F君都没有多说什么,都有一些沮丧,都很疲惫。或许,这也是一种过七夕的方式吧,一起经历过的事情。一次次的询问,一次次的转换场地,一次次的被拒绝,也把我和F君绑在一起更紧了。 总算,死心了吧。 这才刚开始,意外就一个个出现,原本以为板上钉钉的事情,现在却总是胆战心惊,不知道还会出什么意外。但是不管出什么意外,多米诺骨牌已经推倒,一切都已经开始,我们都没有退路了。 8.26 约在晚上去签合同。 下班后出发,出门时下着大雨,等坐到公交上,鞋子衣服全部湿透了,坐上车反而不下了。 这次算是没有大的意外,签了合同,这天晚上估计把一辈子的字都签完了,把一辈子的手印都按完了。回顾看房子的四个多月,拉扯的战线太长,回顾过去的短短一周,太多意外和奔波,签完合同并没有开心或兴奋的感觉,反而有种惶恐,因为意外的发生,预算的突涨,首付已经搜刮了我们所有的一切,虽然后期压力会小一些,但是眼前却真正是一个坎儿。这个坎儿让我对拥有自己的房子已经没有了什么感觉,回去的公交车上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渡过眼下这个关头。本来三成的首付宽宽裕裕,如今一下子捉襟见肘。但总算了结了一件事,后面虽然还有很多流程,但是应该不会再有多少意外发生的空间了,也不用跟难缠的房东打交道了。 整个买房过程中,我也更多认识了我的F君,毫不怀疑他是一个让人放心为之自豪的男人。接下来的事情更多,一辈子还长,愿我和我的F君能够披荆斩浪,细水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