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十七讲》笔记(三):冯延巳
冯延巳
1.冯延巳的词一方面给人直接的感动,一方面又给人丰富的联想。
冯延巳所写的是感情的意境,韦庄所写的是感情的事件。
2.“谁道闲情抛掷久。”盘旋郁结。
闲情。“高山有崖,树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曹丕《善哉行》)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回旋往复。
惆怅者,是仿佛如同有所追求,仿佛又如同有所失落,是精神上没有依傍的空落的感受。
3.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王国维《人间词话》)
王国维所用的是一种感发的方式欣赏词。
4.“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冯延巳的词有悲剧精神,即在痛苦之前执著而不放弃的精神。这种悲剧的性格带着反省色彩。
这两句表现的是“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饶宗颐《人间词话平议》)
冯正中是一个命中注定了的悲剧人物,这是最为不幸的事情。冯正中的身世与南唐密切关联,而南唐注定灭亡。
“翁俯仰身世,所怀万端,缪悠其辞,若显若晦,揆之六义,比兴为多……其旨隐,其词微, 类劳人思妇、羁臣屏子,郁抑怆恍之所为 。翁何致而然耶?周师南侵,国势岌岌;中主既昧本图,汶不自强,……翁负其才略,不能有所匡转,危苦烦乱之中,郁不自达者,一于词发之。”(冯熙《阳春集 · 序》)
冯的词不再像是温庭筠那样的不具个性的美丽的歌词,也不再是韦庄那样只写感情事件的抒情诗。他的词所写的是一种深挚的感情的意境,这正是冯正中的开拓。
中国的词,就是在几个关键人手中,以他们的学问,他们的怀抱,他们的身份地位,他们的生平遭遇,使得短小的爱情词的境界开阔了。
5.“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正中的固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归宿,独有我仍立在桥上,寒风满衣袖。
这首词直到结尾,也没有明写这么沉郁盘旋的感情是什么。他写的是感情的一种意境。
6.“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这就是冯正中用情的固执、执著,那种在苦难悲哀走向灭亡之中,都要挣扎的用情态度。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后主是哀悼,无可挽回的哀悼。
7.“楼上春山寒四面”,隔绝和寒冷,冯延巳一贯表现的感情。
“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怅惘哀伤,幽婉缠绵。
“一晌凭阑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千回百转,我所等待的那个人我没有放弃。
8.“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陶渊明《读山海经》)
陶渊明虽不能在仕宦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他主动辞官后完成了自己的品格和理想。“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辞》)
而冯延巳整个地是失败了,整个地是落空了。“小桥流水共盘桓”,流水消逝不停,与之久久盘桓。写的悲哀。
9.“波摇梅蕊当心白,风入罗衣贴体寒。”白的色彩,迷茫的感觉,摇动的闪烁。“心”,是波心,更是词人之心。那摇动的波光,那梅花的花影,就不只是在波心之中摇动,也是在词人心中摇动。那是冯正中自己的感情,他时时都感到寒冷,时时都觉得被隔绝和孤独。
“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欧阳修《蝶恋花》)
10.“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
冯延巳有悲剧精神,他有奋斗、有挣扎、有反省,而且有永远不放弃的精神。
11.“逐胜归来雨未晴,楼前风重草烟轻。谷莺语软花边过,水调声长醉里听。款举金觥劝,谁是当筳最有情。”(冯延巳《抛球乐》)
12.人不仅外表有个姿态,用情的态度也是有一种姿态。
13.南唐词特别富于一种感动兴发的意味,它由自己感情本质的感发的生命,引起读者的感情、品格、心灵、情操的联想。
14.“冯正中词,晏同叔词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刘熙载《艺概》)
15.逐胜,游春赏花之胜。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刘禹锡)
冯正中不完全是悲哀,也不完全是快乐,有美好也有缺憾。
16.“楼前风重草烟轻”,写草色烟光的变化。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柳永《蝶恋花》)
17.“款举金觥劝,谁是当筳最有情。”
我要把我的感发投注给一个对象,但是我投注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