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Ryden x Marion Peck
马了很久的Mark Ryden《超灵动物》展,昨天下午看展览目录发现它还有一天就闭馆了,且300米外就是其妻子Marion Peck的《异想世界》展。
14:01看到,14:23就一个人冒着暴雨就出门了
-Marion Peck- BETWEEN WORLDS
先夸夸展馆的空间感十足,展厅在每幅画前都留了足够的空间供人们前后踱步。

Marion她作品相比他的丈夫更随性,也更有社会文化意义,比如女性和鸟成为一体两面的互文,而男性往往以更庄严的形象出现。Marion时常从碎片化的梦境或是细小的恐惧出发,凿绘某一个包蕴而有冲击力的瞬间,画面静止而膨胀着。

看到它的第一刻,以为画名作《缸中之脑》,但其实说的是在容器里所见的变形世界,又名魔幻现实。(名字忘记了)

同样描绘深海恐惧,我就会想到参差的獠牙、鳞片、鱼鳍,但是在Marion眼里,深海有着黏腻柔软的奇异外形,不知是各人感知世界的方式不同,亦或是以一种虚构(童话)来消解另一种虚构(未知的深海恐惧)。

一幅满溢着宗教意义的画面,但是细究起来又发现和宗教并无瓜葛。Marion说不要想去落实象征意义,因为如此便把自身抽象化了。我的理解是,人们往往迷失在能指与所指的指涉关系之中,用符号学去翻译一切“表象”,而以印象主义的方法论来看,要让物走近你,让环境呈现自身,赋予主体以神启,而非主体去贴近物。这幅画表达的可能是万物有灵,且统摄在“守望”的主题之下,已足够有神性了。

Marion常描绘阴沉的天色,她自己也说,黑暗代表着对日间秩序的叛逃,这又和女性、神秘有所联系。让我想到《第二性》中说,原始社会中宗教祭司往往以由女性担任,因为其生育能力被认为是富有神秘色彩的,和土地有着同构性,但是这也是在说,其实女性总是被神化/异化,是为了将其排除在人类的社会秩序之外。再回到Marion,鸟(乌鸦)、女人、黑暗、月光,幼龄化的人与物在环境中魔幻变形,足够引起很多遐思了。
-Mark Ryden-《超灵动物》&《The Tree Show》
被导览定性为暗黑波普风。作品往往非社会非性别,超脱了一切的现实语境,在刻奇中表达神秘宗教意味,于是观者在注视灵物的眼睛时,总会被不自觉地吸引,在吸引的同时颤栗,在惊悚的同时受到神启。
当然我还是觉得波普刻奇和神秘主义差了十万八千里,这样的融合我会觉得是强扭的神秘。

不是很喜欢他这个系列展中的笔触,过于精致以至于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于是沦为了很多网红拍照的背景板hhh


在商店里看到了Ryden其他系列展的画册,the tree show就挺棒,是由阿波罗和达芙妮的神话引发的遐思(达芙妮为躲避阿波罗的追求变成了桂树),于是Ryden将树林作为舞台,将树作为通灵媒介,想来也和各神话中“树”的图腾地位有关(比如北欧神话中的世界树)。




同一展馆中的作品,忘记了姓名,但是很让人舒服,让人想到一只手在其上揉捺辗转的过程,落在墙上的影子也非常有轮廓感,被吸入这一作品中成为其一部分。

从快节奏的工作步调里脱离出来后,看的第一场艺术展,实是有点脑子迟钝。下次一定要和朋友一起看展,总觉得会有1+1>2的效果。
贴一个公众号整理的9月看展合辑 https://mp.weixin.qq.com/s/28ZJKKuQTkmGqKMCqDTYXw
希望复旦不要封校!!9月还可以再苟玩一把!
© 本文版权归 Narenohate_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