嗲与狠,精明与天真:从《乘风破浪的姐姐》看上海女人
嗲与狠,精明与天真:从《乘风破浪的姐姐》看上海女人
2020-08-29 08: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MORE城读关注
原创 安妮 More城读
引
子
出身浪奔浪流的大上海,她们更懂得乘风破浪的意义。
生而为团综,《浪姐》每一次分团(组)都能冲上热搜。“大碗团”、“艾瑞巴蒂团”,宁静团万茜团张雨绮团,吃瓜群众在每一次“勾心斗角”的组团中都能脑补出一部波诡云谲的宫斗大戏。
5轮公演,5次成团,在各种或大神云集或作精扎堆的“组合”中,有一个一直暗通款曲、从未实体成团的隐藏组合——“上海团”。
黄龄、黄圣依、金莎、蓝盈莹、郑希怡,30位姐姐中,有六分之一来自上海。为什么一个节目会集中如此多上海姐姐?她们会碰撞出怎样的爱恨情仇?围绕着她们的争议与赞美,是否代表了这座城市的女性特质?
未成曲调先有情:
姐姐集结,上海团姐妹相认
“上海团”浮出水面,要追溯到第一期初次集结的大型社交名场面。30个姐姐同室尬聊,在一片“你瘦了”的塑料花式寒暄中,一把娇滴滴的嗓子嗲嗲的问“(侬)桑海宁对伐”,那是著名的转音歌姬黄龄。
就在黄(龄)蓝(盈莹)CP老乡相认的同时,屋子的另一边,黄(圣依)金(莎)CP则在上演久别重逢,一句“二十年没见”透露出两个人不同寻常的前缘。4个上海小姐姐的初识与重逢,为后来的组团、个人SOLO战埋下伏笔,不过在当时,除了黄圣依因为一袭高定礼裙及让孟佳端咖啡、让金晨提鞋引起全网吐槽,另外三个上海小姐姐的咖位和颜值基本是节目里的小透明,获得最多点赞的反而是被当作港星的郑希怡。
下车时的点头杀,被网友称作黑道大哥的长女,气场两米八。对于评委的的评审,她更是直接刚,“被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的人去评审我自己”荣登第一期最飒语录。
郑希怡“点头杀”
沪圈式微
女明星集体“乘风破浪”
为什么上海女星扎堆“乘风破浪”,可能要从沪圈式微讲起。
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曾说:“中国之上海,犹美国之好莱坞。”置身中国电影的发源地,风情万种的女明星是上海传奇的一部分,从胡蝶阮玲玉到王丹凤周璇,她们的旧影沉香,交舞成一座风华绝代的城市。
上海女明星的风头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国潮来势汹汹,陈冲、张瑜、龚雪等上海女星首当其冲,她们带着故乡的世界主义视野远赴海外,也将中国电影乃至文化娱乐的中心,带离了上海。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中国电影渐成西北圈和京圈分庭抗礼的格局,此后加入分蛋糕行列的有港圈东北圈台湾圈,沪圈式微,上海籍女星集体错失一线,最大咖的孙俪也将封神之路止步于电视剧圈。
以30+女团为卖点,《浪姐》亦被抨击为“过气艺人的聚众炒作”。30位姐姐中,并没有一位当红女星,这和集体缺席一线的上海女星不谋而合,于是,一群在黄浦江边领教过世界风潮大风大浪的上海姐姐云集《浪姐》,开启了各自的乘风破浪之旅。
向上不止的“上”海姐姐
她们来自那座叫“上”海的城市,所以更懂得向上的意义。
第一期分上下两集播出后,《浪姐》爆红,随之站到风头浪尖的还有几位上海小姐姐:
初舞台评分中,小透明蓝盈莹与黄龄分别以91分和89分的好成绩包揽冠亚军,其中蓝盈莹作为演员,唱跳及钢琴能力十分让人服气。黄蓝CP从一公分组开始合体,深夜宿舍里弹唱《后来》,不但唱哭了队友白冰,更让吃瓜群众拜倒在小姐姐十八般乐器的技能之下,感叹“比你美的人还比你努力”。
强制队友佩戴沙袋训练,蓝盈莹“狼性学霸”的人设算是立住了,被网友戏称为“蓝赢赢”(Blue Win Win)。成也狼性败也狼性,蓝盈莹的全网膜拜没能挺过二公,二公分组,抛弃白冰选择人气更高的吴昕,又让不会乐器的吴昕十天学会贝斯导致后者崩溃大哭,从此走上全网炮轰的不归路。
成都、长沙的悠闲成就了吴昕这样的佛系女生,而蓝盈莹们的拼和狠,在他们祖辈乘着小舢板抵达浪奔浪流的上海滩时,便埋下了伏笔。在这片冒险家的乐园,木心笔下“魂销骨蚀龙藏虎卧”的大都会,若不具备“豪奢泼辣刁钻精乖”的能力,如何适者生存?
从大世面里锤炼出的上海人见惯了成功,知道人上有人,从出国潮到炒股潮,上海人不放过每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作家路明在《我们的曹安路》里写:“当街上的林弟和村里的乡妹四处游荡之际,我们被关在家里写作文、做奥数、读英语。”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江南小镇,涌来了“回不了上海,便一心一意地指望子女回去”的上海知青,富庶的江南小镇子女读书向来是听天由命,而知青子女,考回上海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宿命。
路明是八零后,和上海的几位姐姐基本同龄,金莎、蓝盈莹都是十几岁回(来)到上海,命运早早将向上的使命交给她们。因此,5位起跑线上或小透明或全网黑的小姐姐,一路乘风破浪齐刷刷走到五公,在复活赛上狭路相逢(金莎为三公淘汰复活归来),显示了上海组的不俗实力。
若没有强大实力,人气垫底的上海姐姐显然走不到五公。牌面上看,无论在女明星里还是参加节目的30个姐姐中,上海姐姐从颜值到天赋都不算出挑(似乎从龚雪们出国后,上海许久不出人间尤物级的女明星),郑希怡扭脚后从打碟到打鼓、黄龄带着满腿淤青挂在钢管上跳舞、黄圣依场场危险团依然靠强大内心在舞台上闪闪发光,上海团跌跌撞撞一路逆天改命,相比那些众星捧月的幸运姐姐,有人说,上海团才是真正在“乘风破浪”。
“出名要趁早”的上海姐姐
张爱玲在上海写下了“出名要趁早”,上海人也就更能懂得这句话的意义。
“十五岁时,听说有新办的戏剧学校招生,她和班上几个小姊妹一起去考。那个年龄,总是到处留心机会,不甘心现状”,王安忆的《桃之夭夭》写出了上海女孩子在青春期就早早迈出了改变命运的脚步,她笔下的王琦瑶靠参选“上海小姐”走上了浮光跃金的人生,《浪姐》舞台的上海姐姐,也都早早通过各种选秀提前出道。
上文讲到,第一期黄(圣依)金(莎)重逢时说了一句二十年没见,20年前,“羽西之梦”新千年电影MJ主持大赛,17岁的黄圣依和同样17岁的金莎分别获得冠军和亚军,此后不到20岁的她们分别在青春偶像剧《红苹果乐园》和《十八岁的天空》中扮演校花,黄圣依更是凭借《功夫》成为星女郎,年少成名,出道即巅峰。
在黄圣依金莎参加选秀的一年前,1999年,18岁的郑希怡参加新秀选拔赛被杨受成看中,之后便签约英皇,成为一名唱跳歌手。出生在上海乌鲁木齐北路,郑希怡是地道的上只角Girl,在2007年推出的国语歌《上海娃娃》中,一段上海话RAP表明了上海女孩又A又酷的恋爱态度——“被人家抛弃我勿吓,我加好是侬损失,我有信心再去拣”。
在黄圣依、金莎、郑希怡出专辑、拍电影开始走红的时候,2004年,一个同样17岁的上海女孩参加一个歌唱比赛时被星探发掘签约环球天韵,出道歌坛。小时候住在林荫路弄堂,黄龄似乎理所当然要比另外几个姐姐更“上海”——弯弯曲曲扭扭捏捏的上海弄堂,更能造就“作”与“嗲”的上海气质。
2007年,20岁的黄龄首张个人专辑《痒》获得东方风云榜东方新人银奖,“来啊,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时光”,那千回百转的女声里,恍若周璇、吴莺音、李香兰们“灵魂附体”,拖曳在百代留声机里,拖曳在弄堂的电匣子里,拖曳在百乐门的弹簧地板上,拖曳在外滩2号远东第一长的吧台上。
二十年时光如水,当年自选秀脱颖而出的小姑娘,再次站在了评委面前。“到了这个年纪还要和大家比较”,郑希怡怼评委的名言,前半句亦透着辛酸,再次接受比较的上海姐姐一定付出比当年更大的勇气,面对节目组“你不怕完美形象受损吗”、“如何看待歌红人不红“的灵魂拷问,面对网民的攸攸之口,面对五次公演五次危险团、每次分组都因为没人选而被剩下来的尴尬局面。
五公个人SOLO战,几乎每次分组都被剩下的黄圣依凭借出色的唱跳赢得了在线团的第一场胜利,似乎是宿命指引,复活团和她Battle的是金莎姐姐,“我选择我小时候就参加比赛的好朋友黄圣依”,尽管明眼人都知道金莎选黄圣依Battle的真正原因是另一个对手李斯丹妮人气太强,这个理由还是引起了一波回忆杀。
岁月不饶人,她们亦未曾饶过岁月。二十年前,她们靠唱歌跳舞和青春外表赢得主持人大赛的冠亚军,这座城市的小囡总比同龄人多一些才艺,因为她们不断向上的父母总希望孩子多一点改写命运的可能。二十年后,她们用全能表演证明年少成名并非浪得虚名,二十年的每一寸光阴,她们都没放弃勤学苦练,未曾荒废的童子功、弹钢琴的新技能,靠着上海姑娘的自律好强和豁得出去,战胜争议,以漂亮的姿势赢得全场掌声。
王安忆将参加选拔到处留心机会归纳为对现状的不甘,隔着20年岁月再次站在PK台上,两个上海姐姐也许依然是出于对现状的不甘。不甘于社会对30+女性尤其是女艺人的忽视与歧视,不甘于日渐过气被观众遗忘的残酷规律,再次站回到舞台上,直面被比较被选择的命运。
因为,她们是既嗲又娇,媚中带傲,“在声声吴侬软语、浅笑烟视之中,有种豁出去的魄力”的上海姐姐。
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