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旅行浮光掠影:鸣沙山,触目为画
一直心心念念鸣沙山,是因为初中时读到一篇散文,里面提到了它的名字。文章的内容早就忘了,只有它的名字还记着。
喜欢沙。QQ和微信,都只用了这个单字,来做网名。而后很多地方的网名,是在沙的基础上,再加其他字。豆瓣就是这样。

沙细微,坚固。微不足道,但也尖锐有个性。少年时看自己,虽然有很多漫无边际的想象,也骄傲,也放肆,不过实际表现内敛,也感觉到自己的渺小。然而渺小也没什么,反而可以更骄傲,只要它内里坚韧,也能够做一点事,活得精彩。

在“沙”里寄寓自我,所以到敦煌,主要是为鸣沙山。这里,真的很美。
大片的沙漠,绵延展开。沙细腻,干净,沙丘的棱脊如割,将光与影分明断开。光照的一面如镜,另一面的影,以不同程度深浅的灰色铺展。看上去,都让人有一种舒畅的感觉。沙如画也如画纸,人走到沙漠里,也成了画。

和青旅遇到的小伙伴一起,爬了两次鸣沙山。一次看日出,一次看日落与星空。鸣沙山并不高,但相比寻常的土山石山,沙丘爬起来更耗气力。第一次上山前,跑了一段路,快到山顶的时候,明显感到艰难。第二次爬山前,在敦煌城里转了很久,爬山过了一半,甚至有了放弃的念头。

但只要爬到山顶,举目远望,便会觉得,累是值得的。
沙漠虽然几乎只有沙,但起起伏伏,视觉上绝不让人感到单调。流沙上光影过度,如乐章陶醉耳朵。仿佛用光影作曲,让人着迷。另外有趣的是,沙漠随着光线的不同,会呈现先不同的颜色。
清晨太阳出来前,沙是灰色。太阳稍升高后,光线变强,显露黄色。不过等光线更强,沙又变为银灰。待夕阳时,则染为金黄与红色。(没看过正午的情况,可能有误差)

拍了很多的照片,拍沙丘,拍骆驼,还有骑骆驼的游客,也给青旅的小伙伴拍纪念照。只要构图不太差,每个人在鸣沙山都可以拍到好看的照片。男生可以在山上留下显露沧桑感的照片,女生可以留下极美的写真。很多游客自带或者临时购置了红色的衣服,在银沙与金沙映衬下,都非常漂亮。

景区里知名景点还有月牙泉,单说景色,走近看没什么特别,最好的观赏方式大概是从山上俯瞰。鸣沙山的门票,不要从第三方平台买,价格可能比售票窗口高。一张票可以在三天内进出景区三次,建议保存好体力,多走一走。

日落之后的感觉也不错。夏季的山上凉爽,抬头望望星空,可以免除很多生活中的烦恼。如果感兴趣,还可以用手机或相机拍下满天繁星。
我自己带了相机也带了八爪鱼脚架,但因为没经验,起初没想到拍星空。结果同行的小伙伴用把脚架借走,用相机和手机都成功把繁星点点拍了下来。于是自己也有了第一次拍摄星空的经历。

肉眼看不清银河,数码的眼睛却可以。大家轮流拍摄,到了深夜,成了最后下山的两伙游客之一。伙伴们返回旅店,但自己还不想走。难得好机会,还想多拍几张照片。
当时景区里已经没了其他游客,四周极安静。星空之下,鸣沙山前,支起脚架,搭好相机,按下快门,等待曝光。这是第一次到鸣沙山,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