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
遇见 两年前的九月我写了回忆学生的系列文章,发在朋友圈里,被很多人转发,阅读量也有一万加,算是我几篇高光的文章之一。那时我想每年都去写一个系列,但去年没有动手。 时间辗转到2020,我又有记录的冲动了。缘于我现在又遇见一群潮气蓬勃的少年,我又想起了当年做老师的初心,写文章给学生看。 夏天带走了一场告别,仿佛自然死亡,我突然就和很多朝夕相处的人没有了联系,但我还会时常想起那些遇见的身影,或清晰,或模糊,或悠远…… 01杨 我前几天在教学楼下的台阶上遇见了杨,她喊了一声老师好。我一愣,说:“你回来复读了?”她连忙说:“我是给一个学妹送东西了”。然后就蹦蹦跳跳地远去了。我后来在她朋友圈里看见,她又在校园里遇见校长了,还和校长聊了很多,感叹毕业了才敢和校长放开了说话。 我见到杨有点难为情的,可能她多少也有一点。因为杨高考没有发挥好,更主要的是语文也没有考好,她语文应该是接近120的水平,这次严重失常。杨有才气,书写也好,喜欢辩论和演讲。 她应该是个心态不错的女生,高考后发的朋友圈动态还都挺积极向上的,能接受现实,能接受理想的陨落,而且不打算复读。高考只是人生路上一个小的驿站,暂时的挫折会让人变得更强大,也更能激励自己在未知的明天中走得更好。曾经有几个学生高考发挥失常,但四年后读研又去了心仪的大学。我想,杨也应该有了新的人生理想。 我记得高二时我给过杨一篇自己写的文章,杨看完后做了很多批注,还引经据典的,好像老师给学生批改作文一样,我看后还挺感动的。 02杨澜 杨澜是我的语文课代表,平时沉默寡言,个子也不高,文静得很。做事情认真负责,书写很好,字体间有风骨,小时候练过毛笔字,还把自己暑假临摹的《兰亭集序》送给了我,我如获至宝。 杨澜知道我喜欢写文章,每次有文章完成她多会要来读,两年时间她应该有很多我写的文章(我多是写完趁着高兴给出去几份,写过多少就再也想不起来了),有一次杨澜在看过我写的回忆学生的文章后在随笔中写道:“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被马老师写进文章中。”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只是我现在写的文章多数都不公开,她可能看不到了。 杨澜高考还不错,649的分数让她去了中国农大,985高校,只是她有点不满意,她的理想是去武汉大学,差了几分。她语文考了113分,不满意,如果发挥好一些,她是可以有120+的,因为高考前我让她做了一套模拟卷,她得了126分。 杨澜妈妈以前也是个老师,后来做了公务员。我在她随笔本上看到过她妈妈写给她的留言,书写、文采都比我好,有点汗颜。 03黄初 黄初是外地人,中考发挥失常没有进当地最好的高中才来到这里的。此人学识渊博,知识面很广,接触的领域多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思潮和历史渊源等问题,比如他喜欢北大孟繁华教授的观点,也喜欢西方学者尤瓦尔·赫拉利的历史观,还喜欢美国的一个摇滚乐手。在他的影响下,班里很多同学在高中读完了尤瓦尔·赫拉利的巨作《人类简史》《未来简史》,我也买了一套,只是到现在还没有打开过。 黄同学有点高冷的,性格也可能偏内向。班级里好像独来独往,但对人也是很真诚的。我和他的关系是忽冷忽热的,一方面欣赏他的才华,另一方面又不满他的不用心。比如做现代文阅读他的答案很简单,只有一半分,如果多写点就可能满分了,但指出问题后他又不会改。所以高三的模拟考试成绩只是平均分上下。他高考发挥得还不错,116分,如果他认真一点应该是120+的水平。 他英语特别好,英语作文用的都是高级词汇。高考650+,好像去了南开大学。也算是修成正果。 他曾经给我画过一次简笔画似的肖像,很写意,一个大头照,我还比较喜欢,有大智若愚的感觉。这算是我俩关系不错的一个证据。当然,我也给过他不少文章读。 04 谦同学 谦同学是班里的团支书,毕业了还天天在群里催同学转团员关系,多少有点官威的。我记得有一次上课她和同学起了冲突,双方说了很难听的话。可能是同学不满意她的说话方式,就爆发了,双方都有火山爆发之势,因为都是不好惹的人,因为上课铃声已响,我赶紧用更大的声音喊道:“上课了!上课了!”才算回归了课堂。 谦同学也是个才女,书写很漂亮,特别会制作手写的卡片,很艺术的字体,很张扬个性,她好像也送过我一次,她说可以卖钱的,她靠这个在学校里挣了不少零花钱。因为书写好,班级的黑板报都是她在设计。高考前她出了一期板报,主题是来自于动画片《哪吒闹海》,“我命由我不由天”充满了整个黑板,仿佛是绝望中的呐喊,我觉得多少代表了她的心声,有点悲情,又有些许的不甘。 因为谦同学是个很聪明的女生,但学习上真的不够用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尽管天分很好,但也要靠勤奋去拼搏的。我说过她一次,但还是没有尽全力去拼搏。 她的朗读水平也很高,充满着自信。她也给我画过一张像,不知道是不是用力过猛,眉头紧锁,有种苦大仇深的感觉,算是我生活的另一面吧。 有一年寒假我去农林大学体育馆看CBA比赛,在现场看见了谦同学,穿着马甲,她说和同学做志愿者活动。谦同学是给摄像师牵线的,就是每次暂停时教练布置战术,摄像要去拍射,摄像机是有线的,谦同学就负责放线和收线,和球员是零距离接触,现场看球的感觉太好了,比VIP的位置还好。 05 磊 我对磊同学不太好定义,感觉他有点心高气傲,眼睛很灵光,有时候认真,有时候又有点偏执。 他和我有过矛盾,源于他有段时间对语文不上心,我上课举他的例子说了一下学习的事情,那天他请假不在教室。本来这个事情也没有什么,我也没有什么恶意,但被另一个男生搞事情了,那个男生看着很忠厚的,但他课后和磊同学说老师上课说你了,而且指向是说的不好。 磊同学很在乎个人的形象,因为他女生缘比较好,然后就到办公室兴师问罪了,问我为什么上课“侮辱”他,而且质问不休。我一听也莫名其妙,情绪一下子上来了,就互相怼了几句。他说是同学告诉他的。 我后来找了那个同学,他也认识到自己做的不对,也向我道歉了。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但给我的启示是,不要在公开场合去评价某个学生,尤其是当事人不在场,容易让人误解。 高考前磊同学学习还是比较用功的,经常去办公室问问题,他钻研得比较深,比较细,总能发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做题目很扎实。在模考中成绩进步明显,我还在课堂上表扬过他,也回到了正常的师生关系上。 06 120+ 浙江的高考语文能考到120+就算是很好的了,其他省很容易做到,浙江很难。我的记忆中只有去年高考120+人数较多,因为那年数学很难,语文改卷放水救数学,据改卷的老师讲,只要答案沾边就给分。 今年高考又和往年一样,120+的学生不算多,一个班有三五个就很厉害了。115分左右的很多,也算是平时语文功底很好的学生了。 这里想讲三个女生,她们今年的高考语文都是120+的水平。各有特点,但相同点都是语文基础较好,书写很好,且都是我从高一带到高三的。 钟同学是很有个性的女生,平时沉默不语,但看的书特别多,她曾经写过随笔,罗列了很多阅读过的书,古今中外,各种名著耳熟能详,从鲁迅到莫言,从雨果到马尔克斯,从《日瓦戈医生》的大雪到川端康成笔下的黄昏,从老子的无为到康德的星空和道德法则……反正我是很钦佩的。 因为饱读诗书,她写作文是洋洋洒洒,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且思想独立,有自己的见解,考场作文经常50+。她还很喜欢西方的古典音乐,喜欢听马克西姆的钢琴曲,好像现场聆听过,随笔中说花多少钱都值。 因为读书多,有时候就恃才放旷起来,作为老师,是不担心她的语文成绩的,因为功底深厚,准备高考是轻松的事情。所以对她也比较纵容。只是高考前有两次模拟她只有平均分,多数是文言文丢分严重,我给她一些资料复习,高考算是正常发挥。她的书写有点狂放,我让她收敛一点,不听。如果字写得再认真一些,应该还可以多两分吧。 钟同学高一时默默无闻,到高二才一鸣惊人的。高考前我曾在课堂上目睹过她和另一个女生吵架的情景,很激烈,让人意想不到。 赵同学是一个很有灵气的女生,文章写得特别好,不管是随笔还是论述文,她都能很好地驾驭。她平时是应该下了功夫的。因为很多考试作文的好的创意多是由她开启的,然后很多同学会去模仿。比如作文中的过渡,多数同学是“回溯历史”“从古至今”等,她用的是“撑一支长篙,向历史的纵深处漫溯。”然后开始举古人的例子论证。 她还很喜欢把古诗词写进文章中,增加了作文的文化底蕴。她读的书也不少,而且还有一本自己的读书笔记。 赵同学的书写是很清爽的,干干净净,得体大方。她的作文经常50+的,很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是分不开的。 吴同学高考前最后一次模考语文是123分,高考也是123分,而且我发现一大半学生的高考成绩和最后一次模考的成绩很相似。 吴同学的基础特别扎实,是属于平时学习脚踏实地的那种,重基础,且夯得很实。这和她平时良好的学习习惯分不开的。 高考前有一次模考成绩不理想,她立即做了很多相关的练习,及时弥补了漏洞。现代文阅读她从12分做到18分。她借鉴了很多优秀的考场作文,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模式,作文分也上到50+了,她学习目标十分明确,知道自己该去提升什么,有针对性,学习效率也很明显,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事半功倍吧。 她的作文很注重思辨,不花哨,十分严谨,一般都是辩证去看问题,先分别表述,然后综合分析,浑然一体。作文很注重结构,有人是表面的显性结构,如凸显一些关键词“诚然”“但是”“由是观之”“反观当下”等衔接与过渡的词语。而吴同学注重的是作文的隐性结构,将思辨发挥到极致。显得很有思想。 当然,作文的结构很重要,显性结构和隐形结构相结合是最好的形式。 疫情期间上网课,我给学生准备的一些资料都是吴同学帮我校对的,让人放心,因为她是一个很认真的人。 07 逆袭者 如果一个人在高中阶段一直都是平平常常,不温不火,但高考却取得了个人最好的成绩,这应该算是逆袭了。楼同学就是这样的。 楼同学的书写很糟糕,对语文而言,书写很能影响得分,高分语文十有八九是字写得工整好看的。楼同学高二不显山不露水,成绩很难到平均分,但他参加了社团活动,比如模拟联合国等,锻炼了自己的演讲和辩论能力,思维水平也上去了,所以在楼同学的作文中就很好地体现了思辨的特点,尽管他的书写很糟糕,但作文分数没有低于45分的。而且他很好地掌握了一种作文模式,每次都是这种模式,得心应手,也算是很特别的存在。楼同学的作文模式是我给他的,大概是这样的。 题目就是观点 第1段:引材料,得出观点(开门见山) 第2段:深入议论一下 第3段:正面说理 第4段:反面说理,与上文形成正反对比论证 第5段:综上所述或由是观之(因果论证) 第6段:再次强化观点,呼吁号召,主旋律价值观 到了高三,楼同学积累了一些素材,又把作文提升一个水平,文章中引用了名言,逼格立马高了很多。 楼同学平时喜欢读历史类的书,他的作文举例论证多是历史人物和事件。可能是阅读的基础不错,给他逆袭创造了条件,平时的成绩多是90多分,上100的都不多,但高考前渐入佳境,因为他很努力地在做模拟卷,主动找我批改,成绩慢慢有了提升,能上100分了,最后一次模考112分,他很高兴。高考语文114分,是他最高的一次。 他选考成绩也不错,平时总成绩都是在重点线徘徊,高考一下子超重点30多分,也算是逆袭了。只是,八九个和他同样处境的学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逆袭成功,多数还是在重点线徘徊。 如果有同学也想现在偷懒,以后逆袭,现在最好先打下阅读的底子,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幸运者。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注重平时积累,脚踏实地地学习,水到渠成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08 帅哥 帅哥名字里有个彬字,一米八多,高高大大的,头发有点自然卷,有点韩星范,去办公室女同事都说他帅。 帅哥家境殷实,所以他没有强烈的进取心,学习上不算努力,成绩在重点线下徘徊,但帅哥又不甘心成绩的平庸,也想出人头地,所以帅哥有很多矛盾,有时候表情带着点不成熟的忧郁。 我和他关系还可以,有时候也会关心他,向他催交作业,第二天早晨会把作业交上来,还不忘说一句:“我昨天熬夜完成的。”然后用带着惺忪的眼睛看着我,略带点迷茫。我没有感动,心想这一点作业用得着这样夸张吗,少玩一会早完成了。 帅哥的成绩多是100零几分,很多时候是不到平均分的。每次考试前他都会去我办公室一趟,问我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成绩一下子提高上来,我苦笑着摇了摇头。学习上是没有捷径的,只有一点一滴的艰难跋涉,慢慢接近梦想,若是到达了山顶,定会看见日出时的光芒万丈。 我曾经写过去南京的文章,写了南京的梧桐很美,南京的咸水鸭很美味。帅哥高考后去了南京,还问我哪里能买到好吃的咸水鸭,他应该也去看了梧桐。 高三最后他还是很努力地冲了,毕业后也疏于联系,他没有主动说,我也不好问他的成绩。希望能过重点线吧。帅哥追求内外兼修,他也很要面子的。 09 班长 班长很有能力,有大姐大的风范,遇事冷静,她和同桌一起做了我两年科代表,经常接触,也发现了她的活泼。 我是到高三的下学期才知道班长的朗读水平很高的,有专业的水平,沉稳大气,收放自如。后来我经常让她朗读学生的作文或是幻灯片上的文字,效果很好。 班长和同桌都是聪明的女生,平时语文成绩都是同桌好,但高考班长超过了同桌,117的分数也接近她的最好成绩了。班长总成绩一开始只是班级十多名,然后每次都有进步,高考成绩班级第二,去了华东理工大学英语专业,我觉得她以后会大有作为,因为她的语言天赋太好了。 其实我现在写她心里是有点不安的,因为我好像让她失望了,只是我的感觉,她并没有表达过。因为自己的原因,他们班拍毕业照和吃散伙饭我都没有参加,而班长都事先联系了我,我和人交往有点社恐,她可能会觉得我不通情理。但愿是我多想吧。 10 张同学 我对张同学的印象都是在高三最后一学期,缘于她的刻苦努力。那段时间我腿伤了,每天上完课就回家里躺着,每次来学校总能在办公桌上看见一两篇学生主动写的作文让我批改,其中一定有一篇是张同学的,我给她看了,指出问题和不足,她回去后又会在写一次,第二天放在我办公桌上,就这样,同一个题目她能写三四遍,她找到了写作文的秘诀,因为提升作文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把同一篇作文反复修改,不断提高。所以,她的作文就有原来的43、44分到后来的50+的水平。就这一点,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愿意重新再写一遍的。 最后的时间试卷很多,根本做不完,每次都是选几个题目做一下,而张同学每次都要把整张试卷全部完成,包括作文,比其他同学付出了很多,所以最后两次模考她的成绩都在120+,高考后都没有了联系,我不知道她的高考成绩,我想应该会有好的结果吧。 以上都是刚毕业的学生的记忆。我写他们是给现在的你们看的,并不想让他们本人看到,所以用了简称。我两年前写过对以前学生的回忆。接下去我还想再写一个学生,是上上届的学生。 她叫王菡,语文水平很高,随笔作文水平都好,只是每次写随笔都要换个新的本子,我不知道的原因。她的素材积累最丰富,我不知道她到底背记了多少名言,反正每次都不重样,真的达到了极致。作文从来都是50+,参加作文比赛也都是大奖。 她声音一般,但参加即兴演讲比赛却是第一名。因为评委被她的才华折服了。没有任何准备,上去就说,她就是用积累的名言和古今中外的素材滔滔不绝地说下去。而且是恰到好处,她后来把那篇即兴演讲稿整理出来了,我看后赞叹不已。 高三模考的时候,她的作文最后的结尾段一定要引用《诗经》中的语句,而且是恰到好处。那年高三复习研讨会让我去发言谈谈作文的教学,我就是用王菡的例子讲下去的。 下午五点,学校放假的日子,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我一个人,也没有开灯,仿佛黄昏的临近。我很享受这样的书写时刻,一个暑假也没有这样记录过生活了。而此刻,因为新的遇见,我想起了曾有的遇见,如果两年后的今天,我还能书写遇见,该是多么美好啊! 2020/8/30 暨阳楼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