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星教育 | “辰星蒙娃上班记”——跟可爱的小米粒一起学会等待!
在辰星IC班蒙特梭利环境里的“工作”,指的是一种专注的、集中的,努力与环境建立连接,从环境中获取有益事物的行为状态,是能带来心智上的变化的。工作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人类倾向,满足身体和精神的需要,当孩子工作,他的心智和身体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孩子建构自己,发展自己的时候。by 辰星蒙氏工作——专注、秩序、自由。
辰星蒙娃上班记
本期“开工”小主角
小名:米粒
年龄:3岁2个月
进班时间:2020年6月3日

“专注的小米粒”
进班初印象:活泼开朗,愿意主动与老师交流,进班就迫不及待的去探索教室了,有轻微的分离焦虑,规则意识模糊。
米粒专注的进行“工作”
缝纫的工作 照顾环境——擦拭地毯上的水迹


“擦镜子”的工作棒棒哒
喷水、刮水、擦拭、一样的流程,米粒重复操作了4次,在重复中一次次精进,一步一步有序的完成了整份工作。

认真的小米粒
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当米粒想要参与到“小乌龟喂食”的工作时,她有认真听从老师的引导,耐心地背着手静静地观察,等待喂食。在这个过程中,米粒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安静地等待。
“棉花糖实验——等待的能力”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tchel)在位于斯坦福大学的一所幼儿园内进行了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实验的过程是,给每个孩子他们最爱吃的东西——棉花糖,并告知孩子们:如果他们立即吃掉棉花糖,就不会有另外的奖励;如果能忍耐十五分钟再吃,那么就可以得到双份的食物奖励。
最终实验的结果是:只有大约20%的孩子忍受了十五分钟的漫长煎熬,得到了第二份美食的奖励。这次实验之后,先后有六百多名孩子参与了同样的实验。
十八年之后(1986年),研究者对当年参与实验的孩子们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当年“能够等待更长时间”的孩子,在青春期的表现更为出色。1990年第二次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等待”能力强的孩子,在美国高考(SAT)中的成绩更优秀。到四十三年后的2011年,当初参加实验的孩子们都已经步入中年,他们接受了大脑成像检查,结果发现早年“等待”能力强的人,大脑前额叶相对更为发达和活跃,而这个区域负责最高级的思维活动,并且这些人在事业生活方面也确实比较成功。

根据这个实验,人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孩子在年幼时期就发展出一定的“等待”能力,那么他在长大以后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人生可能更精彩。
当然近几年关于这个著名实验也有一些其他不同的声音,比如孩子在实验中是否能“等待”,是要看这个诱惑的强烈程度,对于日常中不缺糖果的孩子,等待可能无须多少控制,对于日常极缺糖果的孩子,那就是一项极大的挑战。
但总归,能够静静“等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拥有自控能力,对孩子来讲是非常重要,甚至影响一生幸福与否的因素。
那我们可以怎么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呢?针对不同阶段的宝宝,辰小星有以下建议可以分享给大家:
“如何培养孩子延迟满足?”
0~1岁的宝宝
策略:1岁之内的宝宝,实在太小,对他们来说,父母要尽量满足他们的生理及心理的需要。当宝宝实在无理时,延迟满足要控制在以秒计算的时间内,最好不超过1分钟。
实操: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喜欢扔东西。一件小玩具,宝宝扔出去了,却又够不到时,宝宝大喊大叫,让父母帮忙。你可以尝试这样做:“宝宝,等一等。”一边说话,一边去捡玩具,这样可以分散宝宝的注意力,然后停顿几秒后再递给宝宝。
1~2岁的宝宝
策略:这个时期的宝宝,对很多话已经明白了大概意思,因此,边做边说是应该的,而且要用简短的语言告诉他们为什么。
实操:宝宝想喝奶,但刚兑好的奶还有些烫,他却已经迫不及待。你可以尝试着这样做:“宝宝,你摸摸,奶还有些烫,喝了会烫到我们的小舌头,你等一等,凉些了再喝。”
2~3岁的宝宝
策略:2岁以上的宝宝,开始出现自我意识,他们也能听得懂大人讲的道理。
“等”字的含义,他也基本明白。这时父母要有意识的让他多体验。“等待”的时间也可以从几分钟延长至一两天。
实操:带上宝宝去超市。当宝宝看到里面那么多好吃的时,禁不住拿起来想吃。你可以试着这样做:“宝宝,在超市里面不让吃,只有妈妈付过钱,你才能打开包装吃的。”虽然宝宝还小,但对宝宝讲清道理,宝宝逐渐就会变得懂事,学会等待。
3岁以上的宝宝
宝宝到了3岁,很多道理已经非常明白了。这种“等待”可以时间更长一些,比如一个星期,比如到他生日那天。在等待的过程中,宝宝也会体验到美好的感觉,当愿望得到满足时,他也会感到无比幸福,而且对得到的礼物,也会更加珍惜。
TIPS:巧妙实施延迟满足
1、尽量满足宝宝的情感需求,多抱抱、亲亲他,让宝宝感受到父母非常爱他。
2、父母答应宝宝的事一定要做到,不能答应宝宝第二天吃雪糕,结果又不去了,这样宝宝会认为父母不守信用。
3、不必所有的事情都延时满足,父母要对宝宝提出的要求加以判断,决定哪个能马上满足,哪个需要再等等,哪个根本就不能满足。延迟满足与即时满足、适当不满足应灵活应用。
4、说话的语气要坚决,让宝宝感受到没有商量的余地。
5、初次使用延迟满足时,宝宝会哭闹,父母要想办法分散他的注意力,并且让他明白哭闹是不起作用的。
6、宝宝做得好时,要给予表扬,比如亲一亲宝宝,奖励宝宝一块棒棒糖等。

孩子,学会了等待,你会慢慢发现
那些姗姗来迟的事物往往更为珍贵
感谢米粒宝贝
让我们今天一起学会了“等待”
❤
这是辰星IC班孩子的蒙氏工作实录也是宝贝们每一天的平凡缩影成长从来不是一瞬间的事情愿孩子们都可以在“工作”中收获快乐与成长也相信像蒙特梭利说的那样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