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老爷的肉丸
舅老爷的铺子在菜市场的一角,卖了很多年肉丸,熟客云集。
市场里有好几家肉丸铺,或者肉丸档口,但我们家独沽一味,每次买肉丸必定到舅老爷的肉丸铺。
不是因为与舅老爷有亲戚关系,而是舅老爷的肉丸特别筋道,所以才一买再买,吃了好久。
小时候被大人领着去舅老爷的铺子买肉丸,大人在寒暄的时候,小孩儿很无聊,到处踢踢踏踏,大有造反的趋势。舅老爷塞了一颗肉丸到小孩儿嘴里,小孩儿马上被肉丸吸引,专心咀嚼肉丸,感受肉丸的滋味儿,也不去理会大人在做些什么了。
冬天吃肉丸的人比较多一些,因为天气冷的缘故,大家对肉类来者不拒。
以前的肉丸一般是猪肉丸,近年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口味,也推出了牛肉丸,鱼肉丸,不过猪肉丸还是主打。
平时吃青菜,都是热油快炒,青菜又嫩又鲜。到了冬天,也想喝口青菜汤暖暖身子。但是又觉着青菜汤寡淡,所以才往汤里添肉丸。
肉丸和生肉不同,买回来的时候基本熟了。下到汤里煮,一滚就能吃。青菜肉丸汤上桌,孩子们常常使坏,把肉丸都扒拉到自己的碗里。本来浮在汤面上的肉丸瞬间消失,各自被几只碗收归。
起初大人尚且容忍,二次三次便阻止孩子胡闹。只要见到孩子们端着自己的碗挤到汤盆前,马上声明每人只许捞两颗丸子。
要说大量吃丸子,还得是春节的时候。春节时大家来来去去地拜年,吃顿饭是少不了的,而青菜肉丸汤奇迹般地普遍受到青睐。
到外婆家拜年,亲戚太多,摆了好几桌。桌面大鱼大肉,少不了一盆青菜肉丸汤。
转头去姑姑家拜年,又与肉丸汤相遇。此外,在叔叔家,舅舅家,表姑家,表舅家,舅老爷家,无一例外,肉丸汤遍地开花,到哪都能遇见。
更难得是,虽然家家都煮肉丸汤,但是肉丸汤都被喝的干干净净。不像其他大鱼大肉,在姑表家吃了,到了姨表家便食欲大减。
除了与青菜煮汤,肉丸也和一种叫做夜来香的花蕾煮汤。小孩儿不喜欢吃夜来香,只要有夜来香肉丸汤,一门心思只捞肉丸。大人也不勉强孩子吃夜来香,宁愿与孩子分食肉丸和夜来香。在大人看来,夜来香的价格比青菜贵上好几倍,没有嫌弃夜来香的道理。
直到现在我都不喜欢吃夜来香,总觉着有一股怪味儿。
肉丸也可以炒来吃,不过很少这样做,大多还是下到汤里煮。不过有一种情况可以吃到炒肉丸。
去亲戚朋友家参加宴席,肉丸汤少不了。有时候吃到结束,肉丸汤还剩下大半,于是打包回家。次日,把打包回来的肉菜倒进锅里加热,肉丸也在其中。因为数量不多,也不必要挑出来拿它专门煮汤,索性加热吃掉了事。
各种肉菜的滋味在煮沸后融入汤汁,彼此吸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肉丸此时也被滋味丰富的汤汁浸润,味道又添了好几个层次。有时候没留神火候,肉丸被煮焦。不用懊恼,因为这样的肉丸更好吃。
煮焦后的肉丸外焦里嫩,如果肉丸吸收的汤汁够多,咬开后还会噗嗤喷出一口汤。
火腿肠撕开包装就能吃,但是烧烤摊上的火腿肠大多数人都无法拒绝,因为太好吃。焦肉丸也是如此。可惜数量不够多,煮焦的概率也不大,所以每次吃到总是倍加珍惜。
姑姑家的隔壁就是一家肉丸铺。据表哥说,这家的肉丸因为是手工捶打的缘故,肉质紧密,入口弹牙筋道,所以广受好评,每天简直是供不应求。
在姑姑家小住的日子,每天凌晨就听到嘭嘭嘭的捶打声。表哥说这是开始做肉丸了。赶早做好第一批肉丸供应早市,早市罢市后又紧接着做第二批供应午市,午市过后又准备第三批供应晚市。如此反复,一天中就看这家铺子的人进进出出,有条不紊地做肉丸,卖肉丸。看着看着就犯困,突然被几声大笑吵醒。揉着朦胧的睡眼,寻找笑声的出处。原来是肉丸铺的老板趁着空挡与人聊天,因为兴致高昂而发出的笑声。
每次我们到姑姑家住,表哥总是少不了买肉丸给我们吃。当然,也是煮成肉丸汤。青菜肉丸汤被我们瓜分殆尽,夜来香肉丸汤则只捞肉丸。
原先的肉丸大多是用人力将猪肉捶打成肉酱,然后挤出肉丸。当搅拌机的价格越来越便宜,许多人就想偷懒。用搅拌机搅烂猪肉,再挤出肉丸,能省好多事儿呢,何乐而不为?虽然省事了,但是肉丸的味道也受到影响。食客的味觉是最敏感的。吃到这家肉丸味道不如从前,嘴上不说,但却很少甚至从此不来买。
肉丸铺子把捶打猪肉的时间省下来,或者睡大觉,或者到街上转转,和熟人唠唠嗑。谁曾想,就是在这悠闲中,顾客逐渐流失。等到有一天,原本供不应求的肉丸堆的盆满钵满。有的人恍然大悟,连忙恢复手工捶打猪肉。有的人却仍旧在迷茫里沉沦,搅拌机也越转越欢。终于有一天,搅拌机不用再转了,因为肉丸铺早已易主。
傍晚时分,孩子最是饥肠辘辘。无奈晚饭还在准备,尚不能开饭。摸到厨房,发现有晚上吃的肉丸。也许肉丸才出锅就被买来,所以此刻正敞着袋子散热呢。
孩子偷偷拈了一颗肉丸塞嘴里,发现肉丸还是温热的。迅速嚼了几下,滋味甚美,于是再吃一颗。吃了四五颗后,眼看大人端着洗好的菜往厨房走,孩子连忙再塞两颗肉丸到嘴里,低着头从大人身边一溜烟跑了。
塞了两颗肉丸在嘴里,唇舌都无法动弹。只好慢慢地嚼,细细地品,越嚼越有味儿。全部咽下后,满意地打了一个饱嗝。
又路过舅老爷的肉丸铺,决定进去称一斤肉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