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柏林!这座国会大厦历经二战,如今浴火重生,展示出新时代的和平之美
电影《攻克柏林》中苏联红军把旗帜插上国会大厦楼顶的镜头,让人记忆犹新。1945年4月30日下午2时半,红军战士把红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就在此刻,法西斯头子希特勒用手枪结束了罪恶一生。希特勒死后,德军没有马上投降,争夺国会大厦的战斗依然在进行。

5月1日,苏军向柏林市中心的德军最后据点发起攻击,先后攻下了德国空军大厦、秘密警察总部大厦。直到5月2日下午3时,德军才完全停止抵抗,柏林市防司令率残部投降。5月8日,德国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的战争宣告结束。

柏林的这座国会大厦见证了如此惨烈的一段历史,经过两次战争的洗礼,在战争结束时,已经是残垣断壁。

德国国会大厦(德语:Reichstagsgebäude),官方名称为“帝国国会大厦大会场“,前身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帝国议会,后来在魏玛共和国时期是共和国议会的议会会址。从1994年开始每五年德国联邦大会在这里选举德国联邦总统。从1999年开始它是德国联邦议院的会址。

经过战争的创伤,旧国会大厦已是残缺不整,为此德国政府举办国际竞标,最终英国建筑师诺尔曼·福斯特爵士的方案中标。保留建筑的外墙不变,而将室内全部掏空,以钢结构重做内部结构体系。经过福斯特的大手笔处理,国会大厦这一古老庄严的外壳里包裹的是一座现代化的新建筑。

建筑底层及两侧的几层空间内安排着联邦议院主席团、元老委员会行政管理机构办公室以及议会党团厅和记者大厅,中央为两层高的椭圆形全会厅。全会厅上层三边环绕大量的观众席,普通公民可以在观众席自由地观看联邦议院的辩论。

中央穹顶在二次大战中被毁后未能重建,这次福斯特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玻璃穹顶:其内为两座交错走向的螺旋式通道,裸露的全钢结构支撑,参观者可以通过它到达50米高的瞭望平台,眺望柏林的景色。夜间,穹顶从内部照明,从而为德国首都创造了一个新的城市标志。

国会大厦前飘扬着一面巨大的德国国旗,也是从1990年10月3日开始的。

上面的文字是“为德国人民”,镶嵌于1916年。本来国会大厦于1894年竣工时原设计人保罗·瓦洛特的方案里就有这几个字。但当时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因不满国会大厦高过了皇宫而不同意镶嵌上去。直到一次大战时才最终放了上去。不过再加上紧接着德国发动的二次大战,着实有点讽刺意味。

参观的入口处有一座蒂尔特·阿佩尔特创作的纪念碑,纪念在第三帝国时期被谋杀的97位社会民主党和共产主义共和国代表。仔细看可以看到上面刻着他们的名字。

根据预约的时间,我们来到了国会大厦的大厅,首先乘坐电梯,从底层到大厦的楼顶平台。走进大厅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根用镜面镶嵌的十边形倒锥体立柱。您能看到我在哪里吗?

四周是环形步道,游客可以沿着步道缓缓上行,一圈圈的来游览国会大厦内外的景色。

突然发现原来步道上有一些颜色稍显不同的地方,正在好奇的时候,导游过来告诉我们,这就是报告你所在位置的信号。德国人,好周到的服务。

沿着环形走道,边走边看外面的风景。这是流经柏林市区的施普雷河。静静的顿河,自西向东,穿梭过市井小镇,百姓人家。

中间高大的二十五层大楼是国际贸易中心,后面是高368米的柏林电视塔。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一片和平景象。


到了玻璃拱顶的顶部了,那是一个休息厅。几乎每一个游客到了这里都会坐下来稍事休息。既是歇息、又可放飞想象。

不可想象的是拱顶的最上面竟然是露天的。坐在顶层,呼吸着新鲜空气,别有一番感受。怪不得有人把中间那根玻璃镜面镶嵌的柱子形象的叫做“漏斗”呢。

从休息厅往下看的拱顶大厅。中间还有一圈展台呢,不少游客在那里参观。拱顶里的每一样东西被这些镜面无限反射,如梦如幻。

离开休息厅沿着环廊缓缓前行,不知不觉地又回到了大厦的楼顶平台。

这里展示着关于德国国会大厦历史的照片,不少照片相当珍贵。看着这些图片,让我们又一次回忆到了战争年代,不禁感慨,和平才是世界主旋律。

1995年当重修大厦工程刚刚开始的时候,艺术家克里斯托用织物把整个国会大厦包裹了起来。国会大厦在阳光下成为了仿佛闪烁在空中的艺术品。二十天,五百万人前来观赏。

楼顶墙面上的雕塑也相当精致。据说德国国会大厦在九十年代重新改建时为了保护整座建筑的外形和艺术价值,把整个外墙完全保留了下来,改变的是大楼内部。


走出国会大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既被现代化的装修风格所震撼,也被经历战争的图片所感染,历史的长河,静静流淌,德国铭记历史,但不被历史所牵绊,在国会大厦这里,我们就看到了这点,大厦的改造交由英国建筑师。唯愿世界和平,远离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