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对《阅读浪漫小说》和前段时间录制podcast的一些感想(2)
本系列第一篇:https://www.douban.com/note/776382067/
继续看《阅读浪漫小说》的第二章《读者和她们的浪漫小说》,发现自己对浪漫小说的定义和书中调研的读者群并不一致,按照她们的观点,并非所有涉及爱情故事的小说都是浪漫小说:
浪漫小说是一个爱情故事,并且爱情渐进发展的过程必须是从女主人公的视角来讲述。(……)性爱描写的侧重点必须是通过性接触来传达的爱情上,而不是它的实际细节。(……)男女主人公不止相互爱恋,而且男主人公还有极其不同寻常的一面——他会温柔地表达自己的一腔痴情并关心女主人公快乐与否。(第93页)
这段粗略的定义说明了很多问题:首先,浪漫小说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小说,假如完全以外部视角描述恋爱过程的起承转合,那它仍旧不算是浪漫小说。其次,它表现的对象是爱情关系的完整(而通常跌宕起伏)的发展过程。值得强调的是,作者在后文中补充,那些读者认为,假如一部小说表现了爱情的发展过程,但是结尾并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那么它便算不得浪漫小说;相反,哪怕爱情的发展过程极其狗血,比如充斥着性暴力,只要男女主最终在一起了,那么这本书就是浪漫小说(过程发展不合理的大团圆结局小说属于“糟糕的浪漫小说”)。至于女性视角,作者的采访说明有些读者并不坚持这点,因为她们也希望看到恋爱中男性的心理世界。让我比较关注的是读者希望女主角受到男性关爱。过去我和女性朋友普遍会把这种心理需求视为女主角缺乏独立人格、依附于男性等的表现,继而觉得浪漫小说的女性读者也有这种倾向,但是《阅读浪漫小说》的作者给出了另一种解释:正因为在社会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中,女性被要求扮演关爱提供者的角色、男性被要求扮演感情内敛者的角色,女性才会在对丈夫、孩子持续而单向的感情付出中感觉内心被掏空,于是转向阅读浪漫小说寻求关爱的补给。也就是说,就感情而言,浪漫小说的女性读者在生活中真正扮演的不是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而是自我牺牲式的付出者角色,她们在现实中的依附对象与其说是不能向她们提供关爱的丈夫,还不如说是社会强加给她们的婚恋关系——“女性的价值只能在婚恋中得以实现”的传统观念。这种境遇也说明了异性恋女性在现有异性恋婚恋关系中的尴尬处境:她们的深层心理需要基本无法通过男性得到满足,因为与温柔、关爱、呵护有关的特性在父权制社会中与“男性气质”相悖,得不到多少男性的重视,更不要说实践。这些读者批评说:
男性鲜少具备“敏锐”或“敏感”的特质,而且绝对多数男性都无法写出作为优秀浪漫小说之灵魂的“温柔”。(第97页)
读到这里,我略感震惊,因为这些绝大多数已婚女性读者的表白似乎透露出她们几乎不指望(可能也不相信)自己的丈夫能和小说中的男主一样关爱自己——尽管她们自己对丈夫的关爱方式正是如此。不知道其他女性对这句话的感受如何,反正我觉得蛮可悲的。它让我无法不去思考女性到底能从现有的异性恋婚姻关系中得到多少感情方面的裨益。
说到跟浪漫小说相关的同人小说,我立刻就想到自己对同人作品中某一类型的厌恶其实和《阅读浪漫小说》中读者对某类浪漫小说的厌恶有一些关联:她们厌恶不关注女主内心感受的男主,我厌恶在恋爱关系中低自尊的角色——用俗话说大概就是舔狗。有趣的是,我厌恶的并不是不尊重舔狗的对方,而是明知对方不尊重自己还痴恋对方、容忍对方贬低自己的舔狗本人。这是否说明我认为恋爱中的双方(不论性别、性向如何)都要承担同等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像《阅读浪漫小说》中的那些读者那样期待男性承担更多责任(换言之,假如我在浪漫小说中看到了一个不关爱女主的男主,我的反应更可能是厌恶不换掉男友的女主,而不是讨厌的男主)?另外,我也注意到,跟上世纪80年代的女性读者相比,当下的女性读者、作者已经能更直接地面对性需求了,不然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各种同人创作平台上都有大量PWP(即基本无情节的性描写作品)。
对浪漫小说读者的分析也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我不是狭义的“同人”(即同人浪漫小说)的忠实读者。我对狭义的“同人”的态度与其说是喜爱,不如说是容忍——因为同人浪漫小说是同人中的主流,假如要看原作的衍生作品,我似乎没有太多其他选择。至于为什么在需要消闲放松时选择阅读同人而非原创小说,我的一位朋友的解释很合理:这种“复习”具有一种安定人心的效用,类似于《阅读浪漫小说》中的读者不断消费同类读物;同样的心理机制还有幼儿喜欢让父母反复讲述同一批故事。
在阅读浪漫小说,包含同人浪漫小说的时候,我内心经常有一种疑问:角色们整天谈情说爱,还有时间工作、学习吗?疑问背后隐含的价值观似乎就是恋爱过程或者爱情对我来说没有建立功业、获取知识等等来得重要。实话实说,我能体验色情小说带来的感官刺激,却基本不能体验传统意义上的浪漫小说着力于传达的恋爱过程——相互试探、误会、重归于好、加深理解等等——的乐趣,我的反应通常是这冗长且浪费时间精力。相应地,在现实生活中,我也从不憧憬在爱情或恋爱过程中达成某种程度的自我实现,也就是说,我并不那么重视(不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的)婚恋关系。所以,我个人的例子似乎也验证了《阅读浪漫小说》的作者的观点:在现实中没有婚恋对象的女性未必会投向浪漫小说的怀抱,反倒是那些因为重视情感需求而走进了婚恋关系,却在这些关系中单方面地投入了大量感情资源的女性需要在虚拟恋爱经历中寻找抚慰。
本系列下一篇在这里:https://www.douban.com/note/776571213/
© 本文版权归 lost_special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雅恕斋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05 21: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