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做志愿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是一篇我的德国志愿工作日记,恩......称之为“年记”应该更好吧,一年的志愿时光都记录在这篇文章中,希望能鼓励到你,趁着有梦,勇敢追梦。
八月
四年前的夏天,怀着期待带着兴奋,依依不舍和家人告别,开启一年的德国志愿服务。经过26小时的长途旅程,终于再次踏上了这片土地。

我服务的残疾小学坐落在一个人口不足1300人的德国小村庄里, 典型的德国乡村生活,田野、农场、森林,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和美好。

校长组织了学校志愿者见面认识会,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概况和每个班级的特点。这是一所天主教全日制学校,学生多为有精神或身体多重残疾的儿童和青少年。每个班都有六名学生、两名专职老师、两名康复师和一名志愿者。我被分配到1年级3班,六个学生中, 三个孩子因脊椎异性压迫神经而不能言语,并只能靠轮椅活动,一个孩子患有严重自闭症,只有两个孩子能正常交流。那天,我认识了我的同事和其他志愿者青年。

八月,在这个可爱的地方,经历了人生太多第一次。第一次参观农场,和奶牛近距离接触;第一次去正宗的西餐厅品尝各国美食;第一次参观城堡感受童话的美好;第一次自己做蛋糕;第一次去教堂……(虽然这是我第二次到德国,但由于第一次只呆了50天,每日事情也很繁多,所以没有好好感受德国的风土人情。第二次来德国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呆一年,所以....自由时间很多)


九月
第一次研讨会在博登湖旁进行(志愿者工作的一年中,共有5次研讨会,每次为其5天,在德国不同的城市举行,与其他机构的志愿者碰面,共同讨论。住宿和饮食都是报销的,因为这也算作工作时间),在这里,我认识了来自其他工作领域的30个志愿者。在自我介绍中,有的人,不知道要做什么样的工作但想了解可能的工作领域;有的人,已经工作了但又想尝试新鲜的东西;有的人,希望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社会、生态、文化并为他人做一点事;有的人,想认识新朋友,扩大自己的眼界。在德国,我们做志愿服务的出发点都不一样,却因相同的温情凝结在一起!

在学校的工作有趣又充满挑战,除了协助老师开展课堂工作、准备教案、制作教具、辅导学生课后作业外,还要进行必要的护理工作。8点30推着轮椅去校车站接Matteo,9点之前帮Ina换尿布,10点30分发点心,上午在教室里进行数学课、德语课,下午便带领孩子们做游戏、做手工活或者做一些康复按摩来帮助他们成长。除去基本课程,每天还会有1-2节特殊课程,周一,骑马、周二森林探险、周三看电影、周四游泳、周五拜访小动物。

十月
对慕尼黑啤酒节早有听闻,国庆节放假,必须得来一顿“啤酒大餐”。

在慕尼黑认识了Rose Oma,一个特别喜欢养花和旅游的奶奶。她带我参观她那复古的客厅和厨房,向我展示他的纪念墙。泡上一杯花茶,从二战时的儿时记忆回忆到环游世界。每个人都是一本书,用自己的经历记录着过往时光。

和同事来一次奥地利两日游,整装待发,露营、登山、品酒,等待过流星,欣赏过月色,在欢笑声中我们闲聊到天明……

十一月
在第二次研讨会周中,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们一同参观了监狱、讨论了性教育、探讨了压力的来源和解决办法,为什么会存在歧视?在人生的分岔路口该怎么选择?大家各抒己见,这五天充实而愉快。

终于等来的德国的冬天,都说最有趣的事莫过于南方人玩雪,作为南方姑娘,第一次看到如此的大雪,激动得忘乎所以,在寒风里瑟瑟发抖,却仍兴奋地和孩子们推雪人、玩雪橇,乐此不疲。

冬日暖阳里,带孩子们去市区逛圣诞市场,落日余晖中,孩子们向我这个“外国人”介绍圣诞节的由来。虽然这是一群有语言表达障碍的孩子,但他们似乎不觉得自己和常人有什么不同,拉着我的衣袖一个劲儿地述说着。

十二月
收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圣诞日历,在Christel 家布置了人生中的第一颗圣诞树,在乌尔姆的圣诞市场,寒冷中喝来一杯Glühwein,再配上一根热腾腾的香肠,终于也能过一个真正的圣诞节了。


平安夜,尝到了德式团圆饭,互相赠送了礼物,“听说你很喜欢吃肉,特意给你买了两罐香肠罐头。”眼中藏有的星点,都是满满的感动。

一月
Ivi邀请我去柏林跨年,吃完自制火锅后趴在窗台前等待“辞旧迎新”的烟花。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天空中绽开,我们耐不住激动奔跑到街道上欢呼跳跃,庆祝新年的到来。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志愿者一年中有26天带薪休假,因为我是在学校工作,多以我的假期和学校放假是同步的,如果你在其他地方工作,如文化中心、剧院等等,那你可以自由选择休假时间。)

一月去了一趟卡塞尔,在Ingo的陪伴下拜访了难民中心。孩子们的世界充满好奇,“你知道李小龙吗?”“中国在哪里?”“你从天上来的吗?”,我教他们折纸飞机,他们“教”我画画,画中的天空格外蓝,小鸟儿飞过,爸爸妈妈坐在草坪上看着孩子们尽情的嬉戏,这就是他们心中家的模样吧。一个小女生告诉我她有两个姐姐,旁边的男孩听了赶紧反驳:“胡说,你明明只有一个姐姐!”。小女孩眨巴着眼睛,指着我:“她也是我姐姐。”
离开前,小女孩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的名字,“我本来想写祝你有一个愉快的周末,可我还不会写德语。” 心里顿时涌起一阵暖流……

在德国,除了元旦前夕,其他时候是不能放烟花的。为了过中国年,除夕当晚朋友拿出打火机,火苗照亮了整个黑夜,他说,这就是烟火。老干妈配上四川火锅,竟有点儿想家了。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半年的志愿服务工作已如同手中紧抓的沙子,无声无息的流失。这6个月里,在学校老师、康复师和心理师的指导下,学会了给孩子换尿布、挑战了让语言障碍者开就说话,我永远忘不了一个人推着轮椅带着两个孩子去田野里散步时的手足无措,更忘不了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主动拉起我的手对我微笑。
我很希望通过我的工作,所有孩子都能够取得进步,我也望我可以引导他们获得最大的独立并建立起自信。而最重要的,我希望我可以带给他们带去一段难忘而快乐的童年时光。
二月
从没想过会在德国全麻拔4颗智齿,好在保险可以全额报销,好在可以带薪病假10天,感谢志愿服务,感谢德国医保。

月末在南德的一家青年旅社参加了第三次研讨会,我很开心研讨会在小镇郊区进行,我们的周围都是山丘和森林、各个季节的野花野草、树林间的野果蘑菇,都是大自然的恩赐。依旧是讨论与娱乐交替进行, 这一次,我们讨论了“社会融合”、“宗教”和“面对死亡”,话题虽然沉重,但所有的情绪都在傍晚的派对上得到释放。


三月
假期,永远忘不了初次到马略卡这座小岛上时的惊喜和冬日在帕尔马沐浴阳光,吃着冰淇淋感受各种街头艺术的惬意。在地中海的怀抱里美美地做了一个贵族的梦。






四月
第四次讨会,从折纸到绘画,从制作陶具到搭建理想小窝,从远足郊游到设计课堂游戏,充实而自由。夜晚的天空布满繁星,我们坐在门口的藤椅上,仰望星空,幼稚地哼起了一曲“小星星”,在“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中,我们找回了童年。

“April April,er macht alles was er will”。
四月的天气让人捉摸不定,研讨会后趁着复活节逃离德国,领略了瑞士的美。在Fred家感受了“面朝森林,冬日雪山”的舒适,悄悄溜进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课堂蹭了一节信息技术课,征服了于特利贝格,看到大街小巷可直接饮用的喷泉水惊奇不已!见识了卢塞恩的湛蓝和那中世纪的教堂,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厅,百年老店,长街古巷,比比皆是,湖光水色映照城中美景,悠游其间,亦真亦幻。



五月
终于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大地欣欣向荣。公路两旁一望无际的油菜花,随风飘散的蒲公英和嫩绿生气的大树也是我日后脑中挥之不去的想念。

孩子们的进步越来越大,Ina 学会了自己吃饭,Matteo可以说出自己的家在哪里,连Nora也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了。因为缺乏锻炼,Nina的大腿变得不能受力,为了避免更严重化,我们每人轮流带她骑自行车锻炼腿部肌肉。
六月
六月迎来我们最后一次研讨会,这也意味着我的志愿服务渐渐进入尾声,与其说是研讨会,不如说是一次难得的“团建”,日常讨论结束后我们去玩迷你高尔夫、在多瑙河上划船、在野外烧烤…… 最后一次聚会,得到了志愿者证书,举办了“毕业晚会”。大家互相写纸条留言、拍照合影,我们拥抱、告别、祝福,空气里都是不舍的味道。

研讨会结束后放假一周,趁此机会来到欧洲十字路口的中世纪童话城------在爱沙尼亚的塔林老城,寻觅中世纪的时光印记。




七月
七月流火,德国的骄阳炙烤着大地,我们在院子里搭建了一个小型游泳池,以此缓解孩子们烦躁不安的心情。期末,备课内容越来越多,这怎么能难得到我呢?经过一年的锻炼,撰写教案、制作教具,都非常之熟练了。



小镇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射击节。德国小镇的射击节起源于中世纪并保留至今。列队游行,喝酒跳舞,节日气氛浓厚。上午带孩子们参观农场,马匹、牛羊是孩子们的最爱,午饭后开着校车到达小镇,能参与到射击节中,孩子们激动得拍手欢呼。

7月的最后一周是学校的“项目周”,每个年级设计一个节目,在八月汇报演出。我们决定编排一个带有中国特色的舞台剧,说干就干,设计节目、完善细节、写剧本、制作道具、购买服装……为了体现中国元素,我们穿上了旗袍、买了折扇,还用了一曲古筝小曲儿做背景音乐。孩子们可激动了,说是要跟我回中国看看真正的熊猫,吃一碗用电饭煲煮的正宗白米饭。

八月
学校举办了一次共享自助晚餐,同事们忙碌地在学校厨房准备自己的拿手好菜(好吧,我承认,除了沙拉,就没什么了)。我和校长负责准备面包和果酱,校长开玩笑地说道:“你刚来那会一点都不喜欢吃面包,你总说德国的面包硬得像石头,再过几周你就可以脱离面包的苦海了!”虽是一个玩笑,但意识到快要离开了,对同事们不舍,也放不下学校的孩子们,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班上的老师特意为我举办了一个简单的告别仪式。收到了一本纪念册,一年的回忆都在这里,再也忍不住,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掉落下来,抬头一看,同事们的眼睛也湿润了,大家转过头,忍住即将离别带来的悲伤,默默拭去眼泪,假装一切都还好。
(以下是纪念册中我们班级两名老师和两名康复师给我的留言和祝福,虽然打上马赛克不太还看,但是欧洲人隐私保护很重要,所以我还是打上马赛克吧。另外,小朋友的部分我就不放上来了,希望大家能理解。)




正如一年前的志愿者见面会,一年后的今天校长组织了一个学校志愿者告别会。大家憧憬着未来,诉说自己的梦想和愿景。“我想申请大学,就学特殊教育”,“我想参加一个职业培训,成为康复师”,“我还是比较适合安静一点的工作,所以会转行”,作为外国人,大家都很好奇我想做什么,我看着大家,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想去德国中部再生活一年,因为我想学习标准德语。”大家听后哈哈大笑,因为这个南部小村只说方言,他们有一句俗语:我们施瓦本人什么都会,除了标准德语。
从对德国志愿年的未知,
到现在感谢所遇见的一切,
尝试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
这是一种
不断突破自我的感觉。
离开那些学校已有四年之久,
迄今我依然心系那些可爱的孩子们。
离别是为了重逢,
我期待,
下一次的相遇。
-
温如玉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5-10 23:18:15
-
レグルス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7-29 17:19:40
-
小新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2-20 07:35:36
-
豆友201357556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30 03:05:37
-
豆友PY13xPYF0I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24 15:22:32
-
熊出没之怪兽计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24 19:25:48
-
777.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29 10:13:07
-
豆友182259314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28 23:27:20
-
Yuxiyyy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27 12:36:27
-
遇见心之林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26 20:17:07
-
我是一只小蜜蜂q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26 19:40:39
-
C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24 06:40:31
-
7001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21 22:47:17
-
断木流萤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21 20:41:58
-
幕后煮屎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15 15:02:53
-
ms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15 13:32:55
-
林木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13 13:47:5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10 16:24:37
-
Emerald^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06 08:20:46
-
同葬无光之愿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06 06:50:28
-
秦尧尧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05 23:25:32
-
阿列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05 20:35:56
-
LLLLydi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05 10:45:20
-
一条会飞的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05 09:25:46
-
小宇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05 08:45:27
-
butterflyaway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05 06: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