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录(2018年)
豆瓣忽然关闭读书评论,为避免条目消失等问题,先暂时将读书记录搬运至此,2018年7月开始有意识标注读书短评以促进回忆。
2018年7月
【读过 标签: 西辽 喀喇汗王朝史】 喀喇汗有记载的汗和庞特勤西迁也有100年了 说汗族是回鹘按书中描述还是有缺陷
【读过 标签: 地图 世界史 】很详细的地图 只可惜部分翻译及引文与地图中对应不上(k和c,on和um等)还有一些不是通常翻译,绝域亚历山大变成了音译 药杀水/锡尔河翻译成了药水河等
【读过 标签: 历史地理 韩茂莉 】 比较感兴趣水文变化以及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可惜这方面不多也配图较少
【读过 标签: 历史 西域 考古】 从并非专业角度看,斯坦因的考古报告中透露出了很高的专业素养,如编号、绘图、测绘地图以及其对艺术、文献都谨慎而重视;包括对尼雅、米兰遗址的垃圾房中仔细搜寻木牍等;绝非所谓盗墓和猎奇所能支持;毕竟斯坦因也是能在21岁拿博士的人。向老的翻译在地名方面和现代通行实在有差距 书中也未附地图 难以在地图中仔细对应斯坦因的路径 非常可惜。另外 在文物这件事上,只要做到了合法获得 公开展出 免费研究 自习修复的,我发现自己的民族感是越发的小了..
【读过 标签: 制度史 历史 地理】 国内政治区划学应该世界第一了
2018年8月
【读过 标签: 南方丝绸之路】 关于综述南方丝绸之路的学术类的书少,用于初步总览了解; 书中地图太少了不方便构建地理概念
【读过 标签: 中国 自然地理 】非常详细、专业;前段关于植物动物分布,尤其是关于象群北界的探讨醍醐灌顶。特别关注古黄河、长江的河道流变,可惜关于济水、淮河等水系叙述较少,关于岷江叙述较少。运河部分专业词很多,盘坝的原理未讲,废黄河、黄河等地上河与运河交汇处等叙述有点难懂
【读过 标签: 历史 罗马】 波澜壮阔 每次看到衰落和掠夺都很扼腕
【读过 标签: 丝绸之路 中国】丝绸之路更多是出于政治因素的交流 商业交流很少
【读过 标签: 欧洲史 考古】词典般的体例编排 适合做工具书
2018年9月
【读过 标签: 许倬云 中国历史】周的天命观和商的天命观差别;周人关于夏的记忆
【读过 标签: 语言学】日语的训读和音读翻译都反了 近来商务印书馆水平下降严重
【读过 标签: 考古学 杨建华 草原民族】中国北方青铜文明与欧亚草原青铜文明的联系与相互影响,匈奴的形成过程;草原民族的金属制品非常漂亮,书中有很多器物插图方便比较和学习;
【读过 标签: 建筑类】小时候一遍一遍的看
2018年10月
中亚文明史(第1卷) : 文明的曙光:远古时代至公元前700年
【读过 标签: 中亚 西域 世界史】考古向的中亚史前史,一口气通读还很生疏,未来有待重复阅读;印度河文化的发展及其前序文化河后续文化,在吠陀中的体现;印度-伊朗语的演变和迁徙过程提纲挈领,加喜特和喀什的联系,伊朗-中亚对两河流域的影响;草原民族河南方城市文明的形成过程和相互影响等
【读过 标签: 政治学 近代史】拍案叫绝;清朝的乡村治理体系纷繁复杂 联想到现在的乡村实际 很多情况还是无出其右;最后一章也大尺度保留;基于人性善的制度往往落得恶劣的结果 希望善人充任的职责往往压垮善人却让恶人如鱼得水;农民被各种理由盘剥克扣 生存始终艰难
中亚文明史(第2卷) : 定居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发展:公元前700年至公元250年
【读过 标签: 中亚/蒙古 西域 中亚和草原史】阿契美尼德王朝短短的介绍了一下;马其顿和亚历山大时期;帕提亚的建立;贵霜的建立;前两部分相对比较简略;语言学部分一如既往的犀利;匈奴的军事联盟形式
中亚文明史(第3卷) : 文明的交会:公元250年至750年
【读过 标签: 西域史 西域 中亚 】萨珊王朝的建立和猎狮图像的出现;寄多罗、㘙哒等复杂的草原民族入主时期;笈多、花剌子模、索格底亚纳各自的农耕民族文化;突厥第一第二汗国、隋唐、阿拉伯和吐蕃的同时兴起;可惜对怛罗斯讲的很少
【读过 标签: 龟兹 历史 佛教】数月前看到帖子 正好对西域感兴趣 于是在王老师处购得此书,当时得知王老师尚抱恙在南京看病 ,愿已康复;全彩印刷 以克孜尔等岩窟和壁画等词条为主;德国人抢走了很多壁画精品 遗留的风格有差别;详细的各壁画背后佛本生故事介绍;佛足印故事印象深刻 不知实况如何
中亚文明史(第4卷上) : 辉煌时代:公元750年至15世纪末——历史、社会和经济背景
【读过 标签: 中亚史 西域 阿拉伯】伍麦叶王朝扩张河阿巴斯王朝的崛起,从塔希尔到伊朗最后的萨曼王朝,乌古斯突厥和塞尔柱突厥的先后崛起,喀喇汗、哥疾宁、古耳等突厥化中亚,蒙古帝国的建立和后续汗国,从察合台到帖木儿帝国到昔班尼入侵,喜马拉雅西部和克什米尔诸国及得里苏丹;第一次大面积阅读明代音译风格的人名和地名太难受了(诸如也儿的石河,不花剌),而且拉丁语转译也不是能wiki上查到的模式;第一次了解喜马拉雅及克什米尔诸国到非常有意思;专章中喀喇汗的统治者民族来源几乎未提到回鹘因素,行文更具有亲穆斯林的倾向;蒙古征服中未提及阿巴斯哈里发的终结和后续演变,察合台汗国未提及分裂后的东部的情况;关于中亚货币和金融的研究很有意思。
【读过 标签: 格萨尔王 西藏 史诗】主角设定的年龄都还不到10岁,格萨尔王(5岁)成了如神迹的存在,反面主角囊见日吉单达(10岁)反而有血有肉,类似赫克托尔;各人物行驶事件时按照韵律发言,首先阐明地点和自报身世,与荷马史诗也有类似之处;最后两章提到了佛教对苯教的胜利,似乎岭国和丹国的斗争反映了佛教在西藏的传播;青稞宝物从被征服的丹国做为战利品传至格萨尔王所在的岭国可能也有一些族群流动的含义
【读过 标签: 格萨尔王 西藏 史诗 西域】霍岭大战(丛书不含)的降将与原班手下的内讧较量,矛盾解决是靠神力出现的模式
中亚文明史(第4卷下) : 辉煌时代:公元750年至15世纪末——文明的成就
【读过 标签: 中亚/蒙古 西域 中亚史】中亚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各派流变及异端;中亚中世纪黄金时代的哲学、法学、数学、天文学时代,尤其是无处不见的拉齐、伊本西纳和比鲁尼;吐蕃医学与阿拉伯医学乃至希腊医学的流变,吐蕃对于亚历山大事迹的文学保存;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英雄史诗;看后越发觉得中华文明在中世纪也不过尔尔,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仍然对回回馆杂字风格的音译很不熟悉,好在译者在初次出现多会给出通常译音。
2018年11月
【读过 标签: 藏族 英雄史诗】此版本从格萨尔王诞生讲到霍岭大战结束,正好填充了角巴东主格萨尔汉译本第一册与第二册缺少的内容;此版本乡土气息浓厚,战前斗嘴,亲友吵架都是一问一答风格,略有刘三姐、快嘴李翠莲风范;格萨尔的诸位王妃形象刻画尤其丰满,霍岭大战中珠毛拖延战术极似奥德赛中的佩涅洛佩,而后离不开孩子的形象又略似蔡文姬;相反,主人翁格萨尔很难去喜爱,无论降妖除魔还是消除霍尔,要么靠母神要么靠对方阵营的女眷,一不小心就被妃子迷住忘掉要做的事耽误两三年,或者走到一半就饿得不能前进...
【读过 标签: 中亚 世界史 西域 】后帖木儿时代碎片的中亚公国,昔班尼王朝/布哈拉、希瓦、浩罕、喀什噶尔;草原地区蒙兀儿的演变,哈萨克人、土库曼人的形成,吉尔吉斯的迁徙;蒙古最后的准噶尔帝国的崛起和覆灭、土尔扈特的西迁和东归、满清的影响;萨法维、凯加时期的波斯,十八世纪最后的征服者纳迪尔沙赫;巴布尔的喀布尔罕国、莫卧儿的建立,阿富汗的形成;似曾相识、前现代时期状如桎梏的妇女地位和逐步停滞的科技能力;逐步固化的建筑技术、风格,以及巅峰泰姬陵;自成体系、体系内涵丰富的文学、绘画(袖珍画)和纺织(地毯)艺术;巴布尔运动、锡克教和萨满教;金融体系及通货;各立场编者的差异相对前几册更明显,诸如政治宣传般的语汇出现在和塔里木相关的章节中;中亚核心地区逐渐边缘化却征服者不断,克什米尔等地碎片和部落化的政权形式,面貌越来越模糊
【读过 标签: 阿合买提·玉克乃克 诗歌 喀剌汗】短篇的箴言劝诫诗,喀喇汗末期
中亚文明史(第6卷) : 走向现代文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
【读过 标签: 中亚/蒙古 西域 中亚和草原史】殖民时期的中亚史,各章作者受政治立场影响严重;俄国在北部中亚的蚕食,奥伦堡等军事殖民堡垒的建立;英国从北印度试图影响阿富汗甚至喀什;中亚民族主义觉醒,突厥斯坦、希瓦和布哈拉的多民族实体消失或破灭,在苏联政策下又按民族成为了五个斯坦,并形成民族;短暂的革新主义;五个斯坦各说各话的一章,民族的独立苏联的迫害和抹不掉的苏联现代化遗产,后苏联伟大总统的正确指导;蒙古独立的内在决定因素,喀尔喀蒙古的长期自治;印巴分裂和巴基斯坦分裂,英国的民族主义策略,巴基斯坦的坎坷民主道路;阿富汗、伊朗20世纪初期政治强人的现代化努力,后期受大国摆布的逆现代化过程,美国对极端派别的纵容;苏联时期女性地位的强制提升,甘地女性态度的变化;五个斯坦苏联时期科技水平的超经济实力发展,民族艺术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斗争
2018年12月
【读过 标签: 古罗马 古典学】 非常好看 对于入门罗马史很受用!平民史观的角度 理顺了很多历史事件的逻辑;王政时代的部落酋长性质和私人军队的现状;罗马对族群和文化的开放性 公民权的范围 ;帝制形成的原因;罗马第一个千年后帝制体制的崩溃;罗马地方统治方式的演变和效率等
【读过 标签: 彝族 叙事诗】看到结局还是很悲凉 反映了某种对强权的不可抗;整理版也可能改变了一些思想背景和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