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头顶物的技术

你有“用头顶物的技术”吗?打出本段文字时,我在头上放了一不薄不厚的书——随着手指的跳动,书本发生微振,头皮有点酥麻。
“用头顶物”的好处之一是:可以稳定姿势;如果把眼睛凑近电脑屏幕,让脊柱弓起的话,头上的平衡就会瓦解,物件会滑掉。
顶到现在,才顶了两三分钟而已,我已经感到不舒服。
叫做“书”的东西,看上去没什么了不起的,其实很有分量——尤其是在我们这个不喜欢使用“轻型纸”的国度。
所以现在,让我晃荡一下脑袋,使那东西离我而去。蛮多时候,轻盈一点确实好一些——可以为此付出“弯下脊梁”的代价。
是这样吗?
*
今夏里面,我重新喜欢上了纸和笔。
我已经从义乌之类的地方,订购了多种空簿册;并用使用自创的、简单粗暴的技术,去改造了它们的封面和封底。
写这篇随笔之前,我又DIY了一本崭新的、(暂时)独一无二的、私享的本子:


上面的图像,是从荷兰国立博物馆的网站上下载下来的。
那家博物馆开放了“数字资源”,鼓励全球网友以具有想象力的方式任意地使用它们。网站上甚至设置了友情提醒,告诉网民:图像可以印在T恤衫上,也可以做成轿车上的喷贴,更可以被时不时地捏在手心上——印在手机壳上。

你已看见,簿册上的日本人顶着蛮多东西。一位顶着小包裹,一位顶着梯子和囊袋,另外一位顶着一捆木材。
三人大概都是妇女。顶木材者走在最先,双手摆出有助于平衡的姿势——类似。顶包裹的那位负重显然最轻,她侧目于技艺高超的同路人,露出吃惊或者赞叹的神情。
此画的绘制者身份不详。博物馆的注解上说,可能是一个叫做Matsuda Shinsuke的人画的。作画的年代是:1826年左右。
那位画师晚出生一百五十年的话,可以成为漫画家。那样的话,此画底下可以附上逗趣文字,以适应当代人的趣味,诸如:别人喜欢“抱树”,我擅长“顶木”,不知道谁的“碳足迹”更多一点?
*
“用头顶物的技术”在非洲大陆上相当盛行。妇人们比男人们更擅此道(可能是因为:妇人们需要处理更多家务,也需要腾出手来控制小孩子。)
据说,她们的头顶可以承受约为七成体重的重量,此后依然能够平稳行走,甚至可以欠身去捡地上的东西。
在缺乏运输工具的情况下,身体的机能被开发出来了。身体之机能,许多都是意想不到的——在不同的时空和文化下,身体会变得很不一样。也许会让你自己都大吃一惊——身体会吓到脑子。

用头顶东西会损害身体吗?维基百科说:不会的。在被压垮之前都不会。
一般认为:这项技能是很好的,会增强平衡感,让人习惯于昂首挺胸——从而从行为上改动心境,增强自信;也会让人变得优雅——平衡和优雅是结伴出现的——大脑喜欢连接这两个概念。
但是,用头频频撞击东西的话,脑中神经就可能受损了!前几天听到一个说法:职业足球运动员罹患脑病的风险很高——可能和少年时期频密地练习“头球”有关(具体的关联性还有待科学家去证实)。
*
在本世纪初期,也就是“互联网世界”刚刚开始与“日常生活”交错起来的时候。有一只生活在日本的兔子成为了当时的网红。此兔子不怎么蹦跶,它总是很安静地呆着。它的兔头上,常常顶着一些东西。
有时候,顶着一片海苔;有时候,顶着一捆手纸;有时候,顶着一块可丽饼;有时候,顶着另外一只兔子——坏蛋兔(21世纪初期的网红卡通兔)。


这只名兔被叫做“乌龙”(Oolong,ウーロン),出生于1994年,死于2003年。
千禧年逼近时,“乌龙”的主人调教了该兔子,发扬了它的天赋,使之更加能够施展“顶物技巧”。进入新世纪后,“乌龙”的主人开始不断发出“乌龙顶物”的照片。当时没有朋友圈,也没有Instagram。尽管如此,“乌龙”的形象仍然得到了广泛的、持续性的关注。 请注意这个词:持续性!
今日此时,万物都在闪烁,而在“乌龙”的有生之年里,事物被遗忘的速率会慢一些——“乌龙”只要举一反三地顶着东西,许多网民就会一直跟踪它,直到它死去,也不会罢休。
现在,很多动物正在网上顶东西呢!我刚刚随便检索了一下,发现了几只擅长作秀的猫咪和狗儿,它们顶着各类东西——给人的惊喜也是有的,或许不如“乌龙”吧……
为什么要让动物顶东西呢?有人说:这是在虐待动物啊。不管怎么说,我从未看见我家的狗用头顶物。动物们都不喜欢练习杂技吧?
我试图把一枚水果搁在我家黑狗的头顶上。当然,我无法成功。狗完全不理解我在干啥。

我的狗不喜欢做一个偶然的、优雅的、懂得平衡术的网红。当我剥掉果皮后,我的狗才会来劲——为了吃了它。
*
在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的数字资源库中,我找到了“头顶容器”的“男女双面相”。
请看以下这件器物——它诞生于公元前五世纪的晚期,出现在希腊的阿提卡地区,是具有波斯风情的饮水器。
双面的一侧是女性的脸,另一侧是男性的脸。一面温和,一面怒目。


男性的面孔上,出现了“骑着豹子的女仆”;女性的面孔上,显示着一个怪物,它逮住了一位青年(青春的象征)。
头上顶着这样的形象,还是蛮有意思的。你的头上会顶着什么?请闭目,想象一下——头顶的空气,会因为你的念力而动,会变出一种造型。
如果你看见了那个虚空之物的话,请继续闭眼,并在脑海中旋转一下你的头——看看你是否可以做到这一点。
这也是一种技术哦。
*

mulai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两次丧子,技巧和怪癖
- 地球上最雄心勃勃的日记 (1人喜欢)
- 我想抱住一只狗,一直和它对话下去,直到它说出实话 (2人喜欢)
- 不看新闻的尝试 (1人喜欢)
- 脸像是浑浊的碗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