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牺牲了
和很久没联系的朋友难得见了一次面,可以从很多方面了解到她的为人和身上重要的品质。不管是在友情还是爱情方面,她都会尊重他人和自己,不会热脸贴冷屁股也不会为了迎合别人的喜好改变自己的选择。谈到和她男朋友的相处时,她说‘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如果‘我们’俩在一起‘我’会不开心会变得更消极,会需要‘我’受很多委屈,那就拜拜。我很羡慕她的果断和直爽,最重要的是在感情里,她并不是一味的付出和牺牲,把对方看的更重要更珍贵,而是同样看重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有些人会想说我在乎自己的感受好像显得我很自私,但自私就是不好的吗?自私并不代表着我们就完全不考虑对方的感受或者通过牺牲他人、伤害他人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希望很多人,特别是女性,能够意识到在一段亲密关系里,‘我’的想法是重要的,只有当你自己尊重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时他人才会尊重它。不要盲目地认为‘我’一味的隐忍和退让可以避免‘我们’之间的冲突或是能够逃离问题,因为会形成‘牺牲’的心理:‘我’为你放弃了这么多,你应该要对我更好一些;‘我’做了这么多你为什么都不理解,都看不见.... 我们都来讨价还价一下,两个人把自己的需要和想法讲出来,一起寻找适中的方法,各退一步,不好吗?这或许不是两个人最初最想要的,但是‘我’和‘你’都能理解对方,我们也都为此做了努力,而不是我退两步你进一尺。
不光是‘牺牲’的感觉,我意识到不管我们多么想把它们藏起来,情绪最终总是会被表露出来的,只不过表达的形式不一样。有时我们忍住对伴侣的不满,对他的过错避而不谈,却会一回到家,看他哪哪都不顺眼,找着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数落他,或者在受到严重的应激事件和情感冲击时我们的潜意识会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启用自我防御机制,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意识到。想欺骗所有人的我们最终会发现,人的身体是最诚实的:在愤怒时眉头会不自觉地紧皱,牙齿绷紧;受到惊吓时自动抽搐,头部不自觉地往后缩;伤心难过时会嘴角向下,肩膀也会耷拉下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光通过语言,很大程度是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来沟通的。和对象隔着手机屏幕打字吵架时脑海里会不自主地想象和模拟对方的语气和声调,在我看来,这对亲密关系并没有好的影响,说不定对方温柔、出于关心地打的字,在你看来却像是指责,回复的语气自然也不会好到哪去。
每个人的表达多少都带着自己主观的情感和预期,我们的记忆不像录像机,它是可塑的:在给他人传达信息时会重新塑造一份新的记忆并且覆盖之前的记忆,于是我们在讲述自己的经历时可能会添油加醋,会删减我们认为不重要的部分,会扭曲事实,同时传达我们的情绪和判断。接收的人带着自己的理解再将这份扭曲的事实再扭曲着传达下去。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偏见和先入为主的想法认识这个世界,理解身边的人。我们带着各自的有色眼镜,在不同的情境下按照符合自己当下想法的方式解释各自的经历,看待身边的人。
意识到在相处和交流时要更加注意,需要跳出传达的框框里,诚实面对和尊重自己的感受,因为你的情感和需要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