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鱼
老妈上个月25号来的杭州接外甥女,28号就离开回老家了,我中途抽了半天去看他,因为快开学了,儿子也没带过去,老妈想见宝贝外甥也没看到,但是听说是因为快开学了,不宜外出,对我说没关系,学习要紧。
老妈从老家给我带了很多东西,老家的鱼,面粉甚至面条,她觉得这里的东西很贵,没有老家的便宜。因为要赶着回来,我只在杭州呆着2个小时,吃了一顿晚饭就回来了,连跟老妈说话的时间都没有。老妈更苍老了,头发花白,行动也很蹒跚。我想帮她染个头发的时间都没有。
她虽然行动很吃力,但是老家她依然种了很多地,还兼带了养鸡场的捡鸡蛋工作。晚辈们虽然反对,但是老妈嘴上虽然应承,却依然还坚持着种地和捡鸡蛋。种地是因为作为地地道道的农民看见地慌着心里难受,她样样都种,大豆、花生、芝麻、红薯、一年四季的菜,为的是晚辈离家外出的时候她有东西能捎上。大豆花生芝麻可以榨成油给晚辈们捎上,红薯可以制成红薯粉给晚辈们捎上,一年四季吃不完的菜可以制成干菜晚辈们捎上。她一年四季的想法就是“我能弄的什么给孩子带出去吃”。在农村没有养老金的老太太,为了自己手上能活络点,她接下了村里农场捡鸡蛋的活。虽然很累,但是她很开心。有什么能比自己能赚点零花钱开心呢!孩子们给的也比不上自己赚的开心。
老妈给我带了很多的鱼,都烙干了。各种各样的鱼,大鱼小鱼,大鱼是买的,小鱼是自己用网捞的,因为洪涝将农田都淹没了,村里很多人用网在田里捕鱼,老妈也学村里其他人用网捞的。小鱼是很小很小的,一指长,捞上来后一只一只清理干净,在放在锅里烙干的。有的放了盐,有的没放盐,怕我嫌盐。全部都是熟的,我要吃的话只要放点油盐在放点水焖一下就好了。那种小鱼很难很难清理,要一只一只过手,烙干的时候要火不能也不能太小,还要勤翻锅的情况下,才能烙到一只一只很清爽的状态。我不知道她如何在身体不便,视力也不好,性格也很急躁的情况下做到的,是对我的爱吧!我带去2包东西看她,而拎回来3、4包东西。
老妈有5个闺女,而她偏爱我却是事实。我是最小的女儿,老妈在年近40的时候才生下我,我是踩着80后的尾巴出生的,那个时候计划生育已经开始实施,已经有不少独生子女了。而我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环境中,一度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孩子的心性是敏感而自尊的,为了能在一个贫寒而复杂的家庭中生存,我从小会察言观色,揣摩人心。那个时候老妈和大姐的的性格都是张扬而凌厉,一不小心就会唇枪舌箭,那些“箭”一不小心就会伤及家里的每一个成员,为了躲避伤害我时常躲在一个角落里,隐忍而克制。为了家里的风平浪静我愿意忍受莫须有的罪名,我不善言谈,因为讨厌争辩,我远离社交,因为我喜欢独处,我的不自信,因为我从小被攻击和怀疑。我时常觉得出生在这样一个的家庭环境里,其实我的命运早已注定。
为了逃避原始家庭的伤害,我远离家庭里的每一个人,远嫁,去外地工作,一年只回一次家。而这些年老妈对我的爱也越来越明显。褪去年轻时候的影子,老妈现在变得越来越温和慈祥。从下班的时候才给我打电话,到精心给我准备各种食物,放假过节虽然很想我回家但也不催我回去,怕我路费花费太多。
我老家在鄱阳湖边上,我们那边世代都爱吃鱼,老妈也爱吃鱼,而我也很爱吃鱼。老妈出生于物质匮乏的年代,食物是她那代人最爱的东西。能表达她的女儿的爱意,大概是她精心准备的每一条鱼吧!老妈给我准备的鱼,我大概能吃上一个月。老公和孩子都不爱吃,只有我爱这种家乡的味道。
她的这种爱,让我觉得我无论多么渺小多么平凡多么如一颗尘埃而还是有人爱啊!人因被爱而伟大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