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听过的音乐
听独立音乐时间不长,也就最近五年,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大学的时候我听的都是国内流行音乐,我甚至不知道国内还有那么多独立乐队,身边听这种音乐的太少了,那时对于英文歌也只是听一些老歌,我记得我当时听的最多的是《wonderful tonight》还有就是玛利亚凯莉的歌曲,总觉得她具有丰富的感情,那时候在大学的校园里骑着单车,我经常听她的歌;电视里充斥着各种选秀,以至于自己都想当个选秀明星,也许受这种影响,很难相信大学里选修了一个通俗音乐的课程,有时老师会让几个同学上去演唱,然后他肆无忌惮的在教室里抽着烟。那时候还是把时间浪费在跟室友一起打游戏或者看他们打游戏。后来突发奇想:去北京迷笛音乐学校学音乐,有一年元旦去北京玩,我还特地去实地调研下,当时到了北京,坐着公交车,来到迷笛音乐学校,当时给我印象特别安静,一个操场,一个男人带着孩子,排练室里传来鼓的声音,我顺着声音来到了排练室,看到一个同学正在玩他的电吉他,简单的跟他聊了下,还让我试试谈谈,但是我不好意思的拒绝了,可能是因为害怕出丑,后来加了他的微信,到现在还保留着,他还问我喜欢哪个乐队,我说Maroon 5,因为我那时候特别喜欢看美国偶像;但我还没有听过披头士、滚石、Bob Dylan 、皇后。
最终我没有去迷笛。从北京回到上海,我开始去一些live house,比如Mao、育音堂。那时候我才开始接触摇滚乐这种音乐形式,像打开了新世界大门,后来每周我都会关注这些演出场地的安排,遇到喜欢的都会去看,然后开始了我恶补摇滚乐的一段时间,金属、朋克、迷幻、grunge、另类摇滚,民谣;印象最深的是Metallica的《Nothing Else Matters》,那时候我会一直听这种音乐,如果你认真听的话,或许你会流泪;其次是U2的《Beutiful Day》这首歌我每次听都会产生一种希望,我会把所有的一切统统抛掉,我想要生命,然后重新去感受这个世界,你会听到祈祷、忏悔;
关于英国乐队,最早我听oasis、blur、the cure、the smith、ride毫不夸张这些乐队从某些方面影响了我的性格,或者说我幸运接触了这些乐队,不过我最喜欢的blur,the cure我喜欢他们的节奏,从平常的小事中挖取灵感,描写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the cure这个时被一直忽略的乐队,当时我开始认真听的时候,我才知道我他妈将要错过的是一个多么牛逼的乐队,听听,多听,最好在网上找他们的live看。看着年轻人,你会对这个国家充满了想象;后来又听了pulp,我听了好多遍,我才懂,我觉得Jarvis Cocker的声音里有种急促的紧张感,如果我是女人,我会被他吸引,后来我才懂乐队唱出了英国大部分青年的心声;the clush,怎么会有这么有趣的乐队,或许乐队里加了雷鬼的元素,居然写了《police on my back》,《lost in the supermarket》根本停不下来。然后就是the libertines,我觉得这只乐队是最有文学气质一支,毕竟Peter Doherty读了那么多文学作品 比如《you're my waterloo》
再说下美国乐队,我觉得美国乐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首先他们有纯正的blues和爵士乐。后来Chuck Berry一首《Roll over Beethoven》这种节奏强弱的音乐后来发展成为rock and roll;后来纽约与加州成为美国东西海岸重要的音乐圣地,切尔西旅馆住满了诗人,艺术家,音乐家,在那个年代一起燃烧;首先是The Velvet Underground这是我最喜欢的乐队之一,因为它与众不同,他慢了下来,让你聆听最简单的最轻微的声音,它让你想起了温柔,即便是生活有时是绝望的,难以忍受的,几乎他所有的歌我都喜欢;再说说被他影响最深的一个乐队sonic youth,我看过kim gordon的传记,kim gordon参与这个乐队让它更具艺术性与实验性因为kim gordon本身就是个艺术家,现在还在做自己的展览,基本他们的每首我都喜欢,特别喜欢《Pink Stream》、《cross the breeze》,通过它我开始了解new york dolls,这些乐队,他们的装束,他们的歌词,对我来都他妈太前卫了,是我之前从未想到过的世界;我记得patti smith第一次进Andy Warhol的工厂,他们说她穿的不够摇滚,但我知道只有一个人从未改变自己的装束:Leonard Cohen,外出总是穿着西服,夹个公文包;但是科恩一个人的时候确很随意,一次他的朋友去看他,他赤裸着开了门,科恩是我最喜欢的歌手,可能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