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越便宜越好?降价比涨价更可怕
对于通货膨胀我们不陌生,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比较温和的状态,至少收入还能抵消掉部分增长。而恶性通货膨胀就是灾难性质了,从委内瑞拉,津巴布韦都可以看出,货币是如何变废纸的。几乎在一夜之间物价呈几何式增长,快的连货币后面的零也跟不上物价的翻倍。

与之通货膨胀对应的就是通货紧缩,需求越来越少,导致产能过剩,以致滞销,售价也一跌再跌,比成本价还低也卖不掉。这种需求萎缩存在收入减少,其他生活必需品却涨价的情况,必定会压缩其他非生活必要的开支,从而引起通货紧缩。 据中国服装行业统计,上季度全国服装市场交易量萎缩超30%。在交易量下跌的情况下,伴随着的售价的降低。滞销导致库存增加,滞销导致现金流减少,都在迫使服装行业从业者进行打折促销,原本的正常利润被打破,负利润销售不是笑话,而是真实存在的。

赢利才是硬道理,不论绩优绩差,不论投资投机,不论长线短线,只要能赢利就意味着投资成功。添加我的(个人vx: yangxing67o)备注豆瓣粉丝。
服装行业仅仅是一个缩影,在出口转内销,启动内循环的形式之下。如何扩大需求是个难题,你无法解决收入就业问题,就无从用消费带动经济。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非生活必需品类价格会出现越来越低的状况,这个状况并非产量提高,工艺改进,成本下降,竞品竞争带来的市场行为,而是滞销带来的恶性竞争。 对消费者来说,这种价格不涨反跌是否好事?短期来看是好事,可以让有需求的人以更低的价格买到商品,同时也能为消费者节省支出。但如果探讨其背后的原因,情况并不乐观,绝对要比物价上涨难以解决。不要忘记了每个人都是消费者也是经营者,大家都要从其他地方赚钱,然后再消费。 通缩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货币不足。换成民众的原因就是收入少了,手里可供支配的货币不够了。但事实上,货币的供应是大于商品供应的,也就是说货币都在超发,为什么到你手里的钱反而少了。原因有些复杂,最粗暴的解释就是钱流入少数人的口袋,而这部分钱并没有流入到民生领域。

第二个原因就是供大于求。供需是一个动态平衡,很难认定什么才是产能过剩。在需求旺盛的时候,供不应求,这时候产能就是不够了,反之产能就是过剩了。包括投资基础建设,出口这些一直是多年了来拉动需求的法宝,但投资建设太多相当于做无用功,浪费社会资源,出口也并非自己说了算,真正把钱流通在社会上,进入老百姓口袋的就是消费。 商品降价都卖不动了,可见消费方面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另一个方面来说,离民众真正需要的消费方向是背道而驰了。什么是民众必须的消费?吃饭、教育、医疗、住房。 衡量一个国家民众生活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食物是否便宜。按目前食物的物价,很多人一天的收入甚至吃不起像样的一顿饭。这是一个非常畸形的状态。但这个吃穿方面又是最直接可以压缩的,很多人把这部分正常的饮食需求压缩到最低状态,把这部分钱用于教育,医疗,甚至房子上面,带来的最终结果就是没有钱去消费其他商品了。

不要以为通胀和通缩是绝对的,它们之间会有一个此消彼长的状态,某些商品通缩,必定有其他开支增加,比如食物首先会通胀,教育,医疗这些必需品肯定会上涨。房价无法确定,按道理来说会跌,但是我们不一样,还有背后的行政手段,并且也关系到千家万户,所以就不太可能会跌。 以猪肉为例,从几毛一斤涨到十几块一斤的期间,价格翻了几百倍,但是收入也翻了几百倍,两者达到某种平衡。但现在涨到四五十一斤,这完全超出了收入的增长,这就会为民众带来猪肉消费痛苦指数。买猪肉吃不再是愉悦的行为,而是如鲠在喉。与此同时,猪肉的销量也在减少,明显可以判断出并非是需求增长的涨价。 这种在生存必须要素成本的提高,必定会压缩其他开支,服装行业不景气就是一个缩影。与猪肉的恶性通胀相反的是服装价格越来越便宜,但还是卖不动,完全违反经济规律。这样的后果就是导致成本增加,经营者亏损,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倒闭。降价不一定是好事,反而是灾难。
-
尒滟仔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9-06 14: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