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州人一定要排大队吃碗头汤面?-【银丝细面拌蹄髈】③
文/逯耀东
(续)
苏州面用的生面,最初是各面馆自制银丝细面。银丝细面细而长,韧而爽,久煮不糊不坨,条条可数。

煮面用直径二三尺的大镬,黎明时分镬中水初滚,面投水中,若江中放排,浮于波上,整齐有序。再沸之后,即撩于观音斗中,观音斗上圆下尖,最初为观振兴所刨,面入斗中,面汤即沥尽,倾入卤汤碗中,盛若鲫鱼背,然后撒葱花数点,最后添上浇头即成。.

最早入锅的面汤净面爽,所以,苏州人有黎明即起,摸黑赶往面店,为的是吃碗头汤面。

银丝细面民国以后改用机制,各面馆应用起来格外方便。不过,1949年后,新乐面馆异军突起,改用小宽面,各面馆争相效尤,连老字号的观振兴、朱鸿兴也用小宽面,小宽面入碗成坨,口感不爽,近十余年又恢复银丝细面。

一种饮食传统经年累积,众口尝试已成习惯,不是轻易可以变更的。不过,小宽面并未废置,仍用于夏季的风扇凉面,过去凉面以电扇吹凉,故名。苏州的凉面皆用小宽面制成,也是一种饮食的传统。

二、
苏州的面基本都是阳春面加浇头,面的高下,在于汤底,面汤分红白两种,红汤以不同的浇头卤汁,掺高汤与不同作料和料酒绵糖调制而成,汤成褐红色,红汤的高下则在于浇头的烹调工夫。

白汤出于枫桥大面,枫桥大面即枫桥的焖肉面,其汤底以鳞鱼与鳝鱼骨再以酒酿提味熬成,江南初夏是鳝鱼盛产期,端午前后,各面馆就挂起枫桥大面的幌子。

红汤色重香醇,白汤则汤清味鲜,除红白两种涵外,还有昆出奥灶面的汤,奥灶创子咸事年间。在昆山玉山镇半山桥,初名天番馆,后更复兴馆。

光绪年间,由富户女佣颜陈氏接手经营,以爆鱼面驰名.其制爆鱼将活鲜的青鱼均匀切块,以当地的菜子油炼成红油.炸爆鱼剩余物的鱼鳞、鱼鳃、鱼血以至青鱼的黏液加作料秘制而成汤,甚得远近食客的喜爱,生意兴隆,因而引起附近面馆的妒忌,称其面奥糟,奥糟为吴语龌龊之意,其后颜陈氏竟将面馆更名奥灶馆,面为奥灶面。


(未完待续)
本文节选自逯耀东著《寒夜客来》。【本文小注部分,请勿抄袭或转载】
关于苏州面的前期内容,看这里:《讲究饮食的苏州人,在家早饭吃什么粥,在外早点吃什么面?-【银丝细面拌蹄髈】①》、《苏州的面浇头多到数不完,看看自己吃过哪几种?-【银丝细面拌蹄髈】②》
更多面食类型,看这里:《美食家梁实秋告诉你,看似简单,其实光抻面就很讲技法的老北京【面条】(上)》

苏州的面浇头多,山西的面花样多,看这里:《意面Cavatelli是学的猫耳朵么?-【山西面食花样多】②》

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关注我们:
1. 关注我们的新浪微博号@唯美味食尚
2. 浏览我们的网站: www.vmeiwei.com
3. 点击微信,添加好友–搜索公众账号“唯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