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读书笔记二
第二性(合卷本) 西蒙娜·德·波伏瓦 ◆ 第三部 神话 >> 性器官的存在及其主动性否定了主体引以为荣的特殊性。 >> 这样用生命否定精神,使性器官成为耻辱的对象 >> 男性的梦想之一是给女人“打上烙印”,使她永远属于自己,但最狂妄的人也知道,最后只剩回忆,最热烈的意象同感受相比也显得冷冰冰。全部文学都揭示了这一失败。人们将这失败归因于女人,称她朝三暮四、水性杨花,因为她的身体使她注定属于一般意义上的男人,而不是属于一个特定的男人。 >> 男人有这样一种双重要求使得女人口是心非:他希望女人属于自己,又希望她仍然是外人;他梦想她同时是女仆和女巫。 ◆ 第三章 >> 今日男人的态度表里不一,它在女人身上制造一种剧痛;他们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认为,女人是同类、平等的人;然而,他们继续要求她是非本质;对她而言,这两种命运是不可调和的;她在两者之间犹豫,不能准确地适应任何一种。她的失衡正是来自于此 ◆ 第一部 成长 >> 在女人身上,一开始就在她的自主生存和她的“他者存在”之间有着冲突;人们向她灌输,为了讨人喜欢,就必须竭力令人喜欢,必须成为客体;因此,她应该放弃她的自主。人们把她当做一个活的布娃娃,拒绝给她自由;因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为她越是少运用自由去理解、把握和发现周围的世界,她就越是在世界上找不到资源,她就越不敢确认自己是主体;要是人们鼓励她去做,她可能表现出与男孩同样的活力、同样的好奇心、同样的主动精神、同样的大胆。 >> 如果父亲对女儿表现出温柔,她会感到自己的生存得到极好的辩护;她拥有其他女孩难以获得的种种优异品质;她感到心满意足,被奉若神明。她可能整个一生都带着怀念去追寻这种充实与宁静。倘若她得不到这种爱,就可能永远感到自己是有罪的,该受惩罚;要么她可能到别处寻找对自身的评价,对父亲变得冷漠,甚至敌视。再说,父亲不是唯一掌握着世界钥匙的人,一切男人都分享男性的威望;不必把他们看做父亲的“替身”。祖父辈、兄长、叔叔舅舅、同伴的父亲、家庭的男性朋友、老师、教士、医生,都强烈地吸引着小姑娘。成年女性对男人表现出来的热烈敬意,足以把男人捧到很高的地位。[插图] >> 对女孩来说,关注体态会成为真正的困扰;不论公主还是牧羊女,总是必须漂亮,才能获得爱情和幸福;丑陋被残忍地与凶恶联系起来,当不幸落在丑陋的人头上时,真搞不清命运惩罚的是她们的罪行还是她们丑陋的外貌。 >> 尽管大人给她安慰,她仍然惴惴不安;她已长大,学会不再相信成年人的话;她正是常常在生殖的奥秘上发现他们的谎言;她也知道,他们把最恐怖的事看做是正常的;如果她感到剧烈的肉体打击:切除扁桃腺、拔牙、割开瘭疽,她会把铭记在心的焦虑投射到分娩上。 真的没啥羞耻的,男人女人都是人,又不是神仙 >然而,没有一个好女孩不沉迷于“可恶的”形象和欲望中。她甚至竭力向最好的朋友隐瞒,甚至对自己隐瞒;她只希望按规矩生活和思想;她对自我丧失信心,这给了她一副狡黠的、不幸的、病态的神情;稍后,没有什么比克服这种抑制更困难的了。尽管她尽力抑制,她还是感到难以名状的错误的重压。她不仅是在羞耻中,而且是在忍受羞耻的悔恨中变成女人。 ◆ 第二章 少女 >> 她选择他正是因为从她到他不存在任何真实关系。因此,她把爱情变成一种抽象的、纯粹主观的体验,不危及她的整体性;她的心在跳动,她经历分离的痛苦、见面时的折磨、怨恨、希望、埋怨、热情,不过是空幻的;她根本没有介入。有趣的是选择的偶像离得越远,就越是光彩夺目, >> 许多少女长久地执著于通过真实世界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她们寻找这样一个男人,在她看来,他在地位、贡献、智慧方面都高于其他所有男人;她们希望他比自己年长,事业有成,拥有权威和威望;财产和名声使她们迷恋,意中人作为绝对主体出现,通过自身的爱把光辉和必然性传达给她们。他的优越地位使少女把给予他的爱情理想化,并非因为他是男性,她才期望献身于他,而是因为他是这个精英。 >> 有些少女承认永远也不能体验到真正的和完美的爱情。她们一辈子都在寻找无法达到的理想。 >> 这是因为在少女的自恋和她的性欲注定她去感受的体验之间存在冲突。女人只有在退让中重新成为本质的,才接受非本质的角色。她让自身成为客体,就变成一个孤芳自赏的偶像;然而她拒绝硬要她回到非本质的无情辩证法。 >> 当她没有遇到爱情时,有时会遇到诗意。由于她不行动,她便观看、感觉和记录;色彩和微笑能在她身上找到深刻的回响;因为她的命运分散存在于她身外,在已经建立的城市中,在成人的脸上;她以热情的、比年轻男人更非理性的方式去触摸和品味。她由于难以融入人类世界,难以适应这个世界,像孩子一样只能观察它;她对控制事物不感兴趣,而是关注它们的意义;她把握它们特殊的轮廓和出人意料的变形。她很少感觉到身上有创造的勇气,往往也缺乏表达的技巧;在她的谈话、通信、文学随笔、画作中,有时她表现出独到的敏感。少女热情地投向事物,因为她还没有失去超越性;她一事无成,她什么也不是的事实,会使她的冲动更加强烈,她是空无的,又是无限的,她力图从自己的虚无中所达到的,却是一切。因此,她把特殊的爱奉献给自然,她比少年更加崇拜自然。自然是难以征服的,非人性的,正是它最明显地概括了存在的全部。少女还没有将任何一部分世界归于自己,依仗这种一无所有,世界整个儿是她的王国;当她占有世界时,她也骄傲地占有她自己。 >> 无论如何,有工作的女人想将职业的成功和纯粹女性的成功调和起来,这不仅要求她把大量时间贡献给打扮、美容,而且更严重的是,这意味着她的主要兴趣出现了分歧。男大学生在设想计划之外,乐于投入思维的无偿游戏,由此获益良多;女人的梦想朝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她会去想容貌、男人、爱情,她只给学习和职业留下最低限度的时间,而在这些方面, ◆ 第三章 性的启蒙 >> 因此,男女的“人体构造的命运”是迥然不同的。他们的精神和社会处境也不同。父权制文明要求女人保持贞操;人们多少公开地承认男性有满足性欲的权利,而女人要禁闭在婚姻中,对她来说,如果性行为没有受到法规和婚配的许可,就是一种错失、一种堕落、一种失败、一种缺陷;她应该捍卫自己的贞操和荣誉;如果她“屈服”,如果她“堕落”,她就引起蔑视;而即使人们对她的征服者加以责备时,仍然夹杂着赞赏。 >> 一般说来,任何“过渡”,由于确定的、不可逆转的性质,都是令人焦虑的,成为女人,就是不可挽回地与过去决裂,但这种过渡比任何别的过渡更具戏剧性;它不仅仅在昨天和明天之间制造一种断裂,它还把少女抽离想象的世界,她的生存的重要部分曾在这个世界里进行,如今它把她投入到真实的世界。米歇尔·莱里斯以公牛的奔跑类比,把婚床称为“真实的决斗场”;对处女来说,这个说法具有最充分和最可怕的意义。在订婚、调情、追求期间,不论她多么纯朴,她继续生活在仪式和梦想的习惯天地中;她的追求者说的是一种浪漫的,至少是谦恭的语言;他还可能弄虚作假。突然,她被真正的眼睛注视,被真正的手抱住,这种注视和这种搂抱的无情现实使她恐惧。 >> 他的热情、他的温存可以给女人对自我的信心,这种信心能抵御一切沮丧,直到八十岁,她仍会相信自己是一朵花、岛上的一只鸟儿,曾有一夜,男人的欲望令她绽放。相反,如果情人或丈夫很笨拙,他们会使她产生自卑情结,有时会带来持久的神经官能症;她会感到一种怨恨,这种怨恨会表现为固执的冷淡。 >> 最有利于性启蒙的情况,就是不用暴力,没有惊吓,没有固定的禁令,也没有确定期限,少女慢慢学会克服羞耻心,习惯同她的伴侣相处,喜欢他的抚摸。 >> 许多人设想,让一个女人“感到快感”是一件关乎时间和技巧的事,因此也就是运用暴力;他们不知道,女人的性欲多么受到整个情境控制。我们说过,情欲在女人身上是一种陶醉;它要求完全的舍弃;如果话语或动作妨碍了抚摸的魅力,陶醉就会消解了。女人往往闭上眼睛,这是理由之一:生理上,这里有一种补偿瞳孔放大的本能反应;但即使在暗处,她仍然垂下眼帘;她想去掉一切背景,去掉当下、她本人和她的情人的特殊性,她想消失在像母亲体内一样难以分辨的肉体黑暗中。她尤其更想取消在她面前使男性矗立的隔阂,想同他融合在一起。前文已经说过,她把自己变成客体的同时,也想成为一个主体。 ◆ 第四章 女同性恋者 >> 精神分析学家指出了女同性恋者与母亲早年保持的关系的重要性。在两种情况下,少女很难摆脱母亲的影响:如果她受到焦虑的母亲的热烈关怀,或者她受到“坏母亲”的虐待,母亲灌输给她一种深深的犯罪感,在第一种情况下,她们的关系往往卷进同性恋,她们睡在一起,相互抚摸,或者相互拥吻乳房;少女后来在别人的怀里寻找这同样的愉悦。 >> 第二种情况下,她会感到强烈需要一个“好母亲”,保护她抗拒第一个母亲,回避她感到落在自己头上的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