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结构—从感受到形式的思维启蒙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母爱是我们快乐幸福的源泉; 犹如一首轻柔的歌,宛转悠扬··· 在艺术史上,不乏表现母子亲情的作品, 母子在一起,或依偎;或怀抱;或托举;或背负; 或提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装点了美术史的璀璨星空。 当我们把这样和谐的关系映在孩子的视野中,就会唤醒孩子美好温暖的回忆,生出无穷的爱意。 1.>>>玛丽·卡萨特<<<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女艺术家



她的作品描绘出一个纯净、健康、安详的母爱世界 当我们把这样和谐的关系映在孩子的视野中,就会唤醒孩子美好温暖的回忆,生出无穷的爱意。作品表达爱的结构,不仅触动我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激起我们表现的冲动。契合了爱的结构,艺术也会变得简单而充沛,即使寥寥几笔,也能经得起人们慢慢品味。 小孩子喜欢画母亲的爱。




现代艺术心理学证明: “造成表现性的基础是一种力的结构,这种结构之所以会引起我们的兴趣,在于它对于一般的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均有意义”。 爱就是这样一种力的结构,它触动我们的精神世界,激起我们表现的冲动。 长大了, 孩子会研究爱的结构。

爱的结构,是依偎,是呼应;是上下相承、张弛有度;是前后相继,荣辱与共。爱的结构,存在于精神世界;也照亮物理世界。拥有爱的结构,世界便笼罩在明媚的光辉中,显现出绝妙的意境。 母子间的“爱的结构”可以用大图形与小图形来模拟。两个形状之间的各种位置关系,有的全包;有的半包;有的并置;有的交汇;有的相向;有的相背等等。 看一看有多少种组合关系;体验各种组合亲疏远近的感觉,想一想哪些关系显得疏远,那些关系显得亲切? 元兮引导孩子探索最亲切和谐的位置关系,作为画面形象的结构主体,完成充满爱的主题创作。 >>>爱的结构<<< 大图形与小图形相互结合, 用移情的方式表现自然的秩序。 仔细体会图形组合关系; 强化形体组合对亲疏关系的表达; 在移情的基础上调动抽象思维的能力;通过对图形亲疏关系的结构性理解,结合动物形象,完成一幅表现母子亲情的主题创作。 首先要思考,找到一种最亲切和谐的位置关系,如面面相对,半包围,全包围,等,在素描纸上确定整体构图形式; 然后,根据所表现现实中的动物形象,把两个形状画成具体的动物母子形象; >>>学生作品赏析<<<









调整画面细节,突出形象之间的组合关系;上色,对画面进行色彩的主观处理,用简单的色彩表现,突出形体团块的完满感; 团扇,圆形或近似圆形,表达自己的情感,又给人加强了团圆、美好之意。 >>>学生作品<<<





孩子在色彩的感觉中找到了情感的进路,形成经得起审美反思的色彩经验。每个孩子都是色彩的专家,他们用色彩赋予画面审美的情感,这是那些迷恋于自然色彩的画家无法企及的境界,因为孩子对母亲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