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我的好伙伴
音乐对我来讲是个好东西,是我的好伙伴。
怎么说,算是知音。
和音乐接触好久了,虽说正经学的没几年,可也算是从小接触音乐。
在我记忆里最小还没有上学,在家里玩,我妈年轻的时候织丝毯,在织的时候老是哼歌。然后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她唱出来的旋律就是我心里想的。然后我就对她说:“妈?为啥你唱的都是我心里想的?旋律一模一样?”后来我在和声老师的课上我才明白,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要么是这首歌曲做得好,一听上半句人就能够自然而然对出下半句;要么就是乐感好;记忆里学的第一首歌就是《世上只有妈妈好》,不跑调。
然后上了学,那时候还是个小孩子,幼儿园级别,没学音乐,但是听过一些歌,路上也总是瞎哼哼,以听过的旋律为基础,瞎发展,也管它好听不好听,自己想怎么哼就怎么哼,我乐意。
小学一年级上了人生第一节音乐课,唱了一节,觉得挺好听的。不知道为什么和平常说话不一样,但就是好听。第一首儿歌叫《娃哈哈》,巧了么,正经学音乐之后视唱唱开节拍节奏的第一个谱子也是这个。第一节音乐课就引起我强烈的兴趣。
小学二年级,换了个音乐老师,这老师比较厉害,会弹电子琴,他不教什么谱子也不唱音阶,就是教唱歌。找一个同学把歌词抄黑板上,领着我们读一遍,以免有的字我们不认识,然后我们唱歌他伴奏,半句半句地教,然后连一起。唱完了整首再整体唱个几遍,就下课了。等到下课我们就会唱一首歌了。从小学二年级的“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唱到小学六年级的“迎接另一个晨曦,带来全新空气”;期间形象地让我们体验到了什么是节奏、让我们听电子琴的节拍,他跟着节拍一唱,我就知道什么是节拍节奏。以至于一唱歌,就算只有伴奏,我也知道该怎么唱,知道前奏、间奏,找准速度,找准点,速度一找着,它快你也快,它慢你也慢,关键是速度不管是快是慢,只要找到了,就稳住,按照这样的速度唱,自然就跟上了。还让我们听各种感觉,就是用声音营造的各种感觉,开心、难过、还有愤怒、他说音乐还能营造恐怖的气氛,让我们形象地体验什么叫恐怖:弹了黑夜月黑风高的阴暗和弦,还有蝙蝠拍翅膀的声音,也有猫头鹰的声音的背景……明明就怕,挺阴暗的,像是在走夜路,生怕遇见鬼……然后真的就来了个很吓人的几个和弦,我不知道是什么,真的就是鬼“哇”地就出现在眼前,全班同学都被吓到了,我也被吓到了。
真的是恐怖啊!当时明明是大白天,而且还是晴空万里,可我们就是被吓到了,他还笑,我们都叫他以后别弹这个了~
太吓人了~
他还告诉我们他的小孩儿报了拉丁舞,由此知道了舞蹈的节拍:一哒哒 二哒哒 三哒哒 蹦擦擦 蹦擦擦 蹦擦擦,现在看来应该是舞曲的常用节拍:3/8拍.
最喜欢的事就是上他的课,透过教室的窗户看到他骑个摩托车,停好摩托车带着他琴一步步走到教室里,开心随着他的脚步一点一点在心里蔓延,他一推开教室的门,全班欢呼!心里比吃到了一颗很甜很好吃的棒棒糖还甜。😋
这个音乐老师贯穿了我的小学音乐生涯。
我觉得他对我来讲真的太重要啦!让我领略到了音乐的全部魅力!
然后我现在喜欢唱歌就是因为他!
他超级厉害。真的是吹啦弹唱都会:会吹葫芦丝、拉手风琴、弹电子琴、能自弹自唱,在一旁看他弹唱的我就好喜欢听他唱。
他用手风琴给我们上过课,左手开开合合地让我想起了折扇。还让我们看看它是怎么拉的:只按键盘不响;只拉不按键盘也不响;只有边弹边拉它才会响。
他是我众多表叔之一:感觉好年轻,不知道现在的他是什么样子。总而言之他在我的心里还是他很年轻的样子,现在提起也是超级喜欢。他带过我,我坐过他的摩托车,嘿嘿!
“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它永远不会堵车……🎵🎵”
也看过他的小演出,只有一次。我的太太(也就是我外婆的妈妈)去世了,那时候我还小。他在那里唱歌,弹唱,又吹了葫芦丝。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知道他会吹葫芦丝。也知道葫芦丝的声音挺好听的,《西游记续》里的孔雀公主跳舞的那个插曲就是葫芦丝演奏的。也认识了葫芦丝:特别好认,有个葫芦,下面插几根有洞的棍儿,长短不一。哎,就是了。😂😂😂
就因为这个,我和我爸提出说我要跟他学葫芦丝,我爸没同意,就没学成。
葫芦丝他没有在学校里吹过。
还有一次我爷爷去世,我很难过,因为我没有赶上见他的最后一面。他来了,他的小孩儿也来了。我爸说你表叔来了,别难过了。可是我没有心情,就没见成。
小时候有人去世,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哭,直到我爷爷去世,我才知道为什么他们都会哭。原因很简单,因为再也见不到了。人走了之后回想起和他在一起时快乐的时光,和现在、以后再也见不到他,无法再一起开心一起笑。这样的反差,着实让人难过又失落。
爷爷去世办丧事的那几天,那个时候哭哭笑笑。小孩子嘛,就是容易快乐、开心。以前那两条长凳,小孩子把它搭起来当跷跷板玩,玩着玩着就很开心了。不过我难过是真难过,开心是真开心。感情挺真的。那几天请了乐队,乐队里有笙、鼓、二胡什么的,也有电子琴。小孩子嘛,好奇,就几个小孩儿,我当头,在前面:
“哎,你敢动吗?”后面的一个小孩儿悄悄问我。
我那时候也想动一动:“有啥不敢的,我可敢~”
“那你动下试试~”
“动就动!”
我就悄悄地,一点儿一点儿地,趁着大人不注意,我就“叮”地一声,闪电般地缩了回去。
“看吧,我就说我敢~”
小伙伴们纷纷表示佩服。
现在想来:卧槽好刺激!好好玩儿!
后来小学六年级,表叔要搬到别的地方去,所以不能再教我们了,上完学期最后一节音乐课,他就走了。
心里有些落寞。
结局到这里有些无情,然而这还不是结局:我爸在他们帮搬家的时候,找到了一个音乐玩具,很有意思:是一个拉二胡的带辫儿小老头儿,清朝北京胡同打扮:圆框墨镜在他的鼻梁上耷拉着,露出一双眼睛,嘴角微微笑着,整体看起来特别逗、滑稽。里面有电池有开关,开关一开,一拍桌子,它就会响二胡的音乐。音乐一响,带辫儿小老头儿就会动,摇头晃脑地拉着二胡。
特别好玩儿。
我表叔把它送给我了,我爸就把它带回来了。
中学的时候一开始还小,没有目标,过过一段浑浑噩噩的日子,然后中二的时候政治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无意间提到了学音乐。他老是说成不了大才咱就成个小才,文化课没有那么好了可以学学美术音乐体育什么的,也行。看看人家学音乐的,将来学得好了当个大明星也不错。偏偏我听进去了:哎?学音乐也是个不错的路啊自己又喜欢 ! 从来没想过要学,但是他一说,我就有了目标了。
然后从中二起到现在,有七八年的时间了。
时间特别长,
没想到我虽然不是很厉害的童子功,但是细想起来,音乐无意间居然贯穿了我的人生,从小到大无意间就滋养了我。
其实也不错。
我觉得这样的音乐经历比所谓厉害的童子功还重要,还要宝贵。能够一直开心地学音乐也是我的幸运,大部分学音乐的人,小时候都会难过,没兴趣,都会哭,家长逼着学。可是我就没有。唯一的一次是我太喜欢,可是却不能学音乐了。这一哭更坚定了我学音乐的心。😂😂😂
然后现在,我觉得也很好。其实怎么说呢,不管自己开心不开心,它一直都陪着我。
所以我现在就特别喜欢弹琴,特别喜欢琴房。就喜欢和音乐待在一起,因为和它在一起我是最真实的,在它面前不用去刻意隐藏自己的悲伤,正因为这点,我也因为它让我自己也很开心。
我追了它有几年了,但我没想到它也会在我不开心的时候就陪着我。
唉……想和音乐一直走下去。
对了,今天弹琴,发现自己弹的《秦土情》,里面的感情不是思乡,是苦大仇深啊!我自己听着都想问自己我怨气该有多大啊……😂😂😂
虽说也是愁、难过。但是还是和乡愁不一样。难过的原因不一样,音色一定也会不一样,这是我个人感觉的。
害!
我就怕老师问我你怎么了?不过也好说,眨眨眼,一脸懵逼就行了:
嗯?😳
-
鹏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11 1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