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在甜爱路跳舞
甜爱路是一条朴素的小马路。单行道,宽十余米,全程走完不会超过十分钟。

老一辈的人喜欢讲故事。甜爱路的故事是这样的:早年这里有个田家庄,庄上财主的独生女田爱,才貌双全,远近闻名。田小姐最后却与家里聪明能干的放牛郎祥德喜结连理,成就一段爱情佳话,广为流传。甜爱路不远处还有一条小马路就叫祥德路。
浪漫的故事有人爱,历史上的甜爱路却并不轻松,还曾见证民兵武装。
清咸丰年间,太平军攻克镇江,上海振动。租界区的洋人组织起民兵武装,号“万国商团”,宣布租界”武装中立”。虹口港一带作为靶场,民兵在这里接受正规训练。这个地方后来被上海人叫做“靶子场”。
1896年,万国商团靶场迁移至今天的鲁迅公园和虹口足球场一带。甜爱路就是靶场射击道的一部分。1920年,靶场停用改建成公园,射击道改名为“公园靶子场路”。
公园靶子场路和山阴路之间有条小弄堂相通,小弄堂叫千爱里。千爱里当时住的都是日侨。鲁迅晚年经常去内山书店,店主内山完造在千爱里3号住了11年。抗战胜利后,公园靶子场路按千爱里上海话的谐音“我爱你”改名甜爱路。
我朋友老徐的摄影工作室每周会组织一次街拍活动。上周原定的街拍路线就是去山阴路、甜爱路、多伦路和溧阳路走一走,最后到上海七十年老店万寿斋吃小笼包和麻酱拌面。
无奈那天天公不作美,好一场瓢泼大雨。

抱着雨很快会停的信念,我们按原计划从虹口足球场地铁站冒雨出发,往甜爱路方向走。
四川北路和甜爱路交界处有一个扎眼的红色邮筒,沿着邮筒右拐就是甜爱路。它的幽静别致与喧闹的四川北路区别开来。

大雨,行人稀少,一辆辆车开过,车灯打在雨上,地面溅起橙色小花。整条马路有种旧旧的感觉,红瓦绿藤的旧式洋房被雨水冲刷,好像走在电影里30年代的街头。

甜爱路有它的独特之处。马路两边种的不是上海常见的梧桐,而是高大绵密的水杉。水杉不同于与梧桐,它只管一味向上生长,笔直挺拔,令原本不宽的马路有一种幽谷深邃之感。

八斤姑娘索性脱掉在鞋子,跟着雨声摆动起来。一股异域风情浓得化不开。

这是一条网红马路。恋人们相信“相爱的人手牵手走过这条路,爱情就会长久”这一说法,都会牵手来走一走。红色的砖墙上,镌刻着各种文字的“我爱你”,还有已经模糊不可辨的情侣间的幸福印记。
贴一首女诗人张烨的小诗感受一下:
《车过甜爱路》
破旧的书页散发出芬芳
身体在车厢摇晃
而心却遗失在了甜爱路
这是甜爱路
落单的人请绕行
于是我摊开地图
开始细细找寻一辆车
这满车的人啊
都将陪我过这
甜爱路
初春
梧桐枝头跳跃着嫩绿的希望
汽车在清新的柏油路上奔驰
一个声音在车后追赶
呼唤着我的名字
车过甜爱路没有停下
我抓牢摇晃的把手一声也不响
仿佛来时并不明了,我为何
梳理得如此整洁优雅
为何在衬衣的领口,悄悄地
憋着一朵清馨的春兰,为什么
一路上胸口悸动脸颊发烫
可这一切
微笑在路边的梧桐
车过甜爱路
没有停下,我一声也不响
心中的天空正在下雨
天色渐黑,雨大概率是不会停了。我们钻进“觅糖记”躲雨。
老徐拿出宝丽莱给大家拍照。SLR680是宝丽来最经典的一款,市面上也越来越少,成为了稀有的存在。胶片不便宜,所以每一下快门都不随意。成像时间很长,所以会有期待。温度湿度都会使成像色彩变的无法预测,所以每一张显影后都会惊喜地大声尖叫。
准大学生阿丽在镜头里清澈的眼神泛着温暖的光,咧嘴一笑两颗可爱的虎牙。有点点广末凉子的样子。

八斤说,小喜的眼神会吸人。我说,鼻子以上像不像冯德伦?

还有Mya和Karen,简直酷毙。

胶片带来的快乐无与伦比。和95后相处奇妙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