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培训班学习感悟
几天的清华培训班的培训感受到了清华工作组织人员的耐心和细致和严谨,具有人文关怀情怀。
在培训内容上,印象最深的是三位老师的讲课,杨晶老师的《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的设计理念方法及教学方案的设计》、余燕老师的《教师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李志宏老师的《国家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与专业建设》,与一线高职教师的教学实际联系紧密,收获良多。本次培训感觉是以教学和教研为中心的,有理论有实践,有线上听课,线上小组讨论,内涵丰富,值得学习。
但一线高职教师现在面临的问题除了上课不仅课时多,课头多,建设课程线上资源等之外,实际还有很多,比如资源前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合规合法地开展校企合作?如何在政策引导下开发国际合作的资源?如何规范有序的开展专业建设?如何开展专业服务社会?如何开展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等问题?甚至如何更好更快的财务报账?在教师都没法保证跟进行业进展的条件下如何开展职业教育的实践?等等都是摆在一线高职教师面前的问题。如果可以,我们需要听到更多解决一线高职教师具体疑惑的课程,而不是总听到: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而这里的“教师”实际上除了能做到三尺讲台不由他,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上有一点自主权外,其他的,根本是不由自己的。
清华之所以成为清华,它是独一无二的,它对人的精神感召力量不是一天积累起来的,也不是几个大师就能打造的。而重庆医专之所以是医专,那么它和其他同类院校到底有什么区别?和其他医药类专科学校有什么区别?哪怕现在没有区别?但有什么,哪怕只有一点点儿是我们教师和学生能感到延续传承的根系力量所在?
做好自己,育人也是育己,一直本人对自己的要求。心理学上有句话:想要改变自己是勇者,动不动就想要改变他人的是精神病。想一想,教师这个职业就是带点精神病的精神,医学中还有句话:不管是任何治疗,只会对有治疗意愿的人才有用。社会上也有句话:谁都没法叫醒装睡的人。听完这个培训,更坚定了作为一个普通的一线高职教师的信念:力有不逮,行动中不行动,能当一个有一点点精神病的勇者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