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绚烂的意淫,仍然是意淫

文 | 洞主
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里,警幻仙子告诉贾宝玉,说他是“天下第一淫人”,贾宝玉吓坏了,警幻仙子解释说,这个“淫”,不是世间之人的声色犬马,皮肤淫滥,而是“意淫”,即天生痴情,无可比拟。
从现代语境看,意淫是说,人对自己求之不得的事物,通过幻想,感受心理的愉悦。作为点题章回的《红楼梦》第五回,很可能也有此意:曹雪芹回顾往昔,红楼已逝,如梦泡影,于是意淫脑补,写下满纸荒唐言。
红楼诗联,如“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也在处处印证空幻与执念的矛盾交错,骷髅与美人的一体两面,现实与意淫的错综关系。
不知是否是巧合,同样在《红楼梦》第五回,警幻仙子邀贾宝玉聆听十二位舞女的演唱。其中一首曲子名为《留余庆》,也就是电视剧《庆余年》的出处。

电视剧《庆余年》开端,一个患有重症肌无力的现代青年,穿越回古代,一觉醒来就变成婴儿,也就是主角范闲,然后,意淫开始,而且是连贾宝玉都望尘莫及的意淫。
尽管剧情精彩,冲突得当,铺垫高级,演员演技在线,幽默感独具匠心,服化道细腻合理,可是,我仍然无法接受:主角处处“开外挂”,无视最基本的现实逻辑。
作为穿越剧,里面含有现代观念、语言,含有超前的知识结构,都属正常,可是,在关键剧情节点上,仍然用穿越带来的优势和主角光环,来主导剧情发展,这就过分了。
剧中,在备受瞩目的诗会上,范闲随便背一首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就轻松拔得头筹,赤裸裸欺负其他人生活在唐代之前朝代,不知道唐诗宋词,于是他大获帝王青睐,轻而易举扭转态势。

范闲为替好友滕梓荆报仇,杀死程巨树,鉴检院将范闲关进地牢,这时院里一个人站出来说,范闲是我们的师弟。为此鉴检院刚改为就地处罚,不料院主办马上带来圣旨,圣旨要求放了范闲。


你说这叫运气好?好吧,那另外几个设定怎么说?比如范闲被人下毒,但因为自小有师父教他试毒,百毒不侵;遇到偶发危险,还有母亲留下的绝世高手五竹,在周围保他安全;再不济,他还可以找点几百上千年后的现代知识与技艺,力压群雄。

穿越带来的资质太猛,一路运气太好,就失去了现实逻辑。这就像是网络爽文,主角总是天赋异禀,隐藏着自己都不知道的惊世奇才,危难时刻必能力挽狂澜。
在匠心的服饰、细节的雕琢,以及实力派演员的包装下,《庆余年》仿佛脱离了爽文的荒诞不经与胡编乱造,然而稍微细想一下,终归还是会发现,里面不少段落,就是一场场任意“开外挂”,随便更改固定参数的极致意淫。
虽然还没看多少集,但在这种节奏下,见到范闲喜欢的林婉儿咳血,久病不愈,我会顺理成章地猜测,将来范闲也许会对林婉儿说,没事,这病叫肺结核,不是绝症,我有药给你医治,于是偷偷配出现代西药……

别觉得穿越剧,就不用讲逻辑。要知道,好的魔幻题材作品,都有着强有力的现实逻辑。
比方说小说《西游记》,要能腾云驾雾,就不能只你孙悟空一个人会腾云驾雾。即便是孙悟空,也有你跳不出的五指山,不得不走的取经路,也有你不被天神待见、也不被妖怪喜欢的百年孤独。
最基本的现实逻辑就是,一个人无论怎么神通广大,无论是在古代、当今、未来,甚至科幻世界,也终会有 TA 无法改变的规则与困境。
想顺应规则时,就陪其他人玩玩,不喜欢规则时,就靠神力,或凭借神兵天降的运气,砸碎它。这突破了现实逻辑的底线。

看到范闲极度自信、走路大摇大摆的样子,看到他刀架脖子上却毫无畏惧的神态,我会不自觉的脑补他的心理:妈的,老子穿越过来的,能有什么真正的危险?我死了,这部穿越好戏还怎么写?
不好意思,我又出戏了。
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一定要有现实逻辑?为什么故事不能瞎编?
那是因为,现实逻辑未必能指导读者或观者的行动,但很可能引发更多现实的反思,扩展现实世界中人的视角和视野,然而,开挂的网络小说和同类电视剧,不具备这种可能。因为当人联想到剧中与现实相似的困境,接下来想到的,就是马上可以依靠“开外挂”,依靠一种天上掉馅饼、中彩票式的方式,迎刃而解。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明知网络爽文好看,但会克制自己,尽量少看,因为它们除了能带来一时快感之外,没有其他意义。
当然,我仍会继续看这部精彩的意淫之作,就像看一个以休闲为目的的娱乐综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