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种菜记
种菜、人生,皆有学问;读书、实践,皆有乐趣。

兰州的秋天,干燥的风里卷着黄土,吹了一遍又一遍。该是穿上毛衣的季节了。
一直很喜爱植物,喜爱湿润,喜爱树。
旧时住的老房子,楼前有一颗老大的槐树,枝叶一直伸到卧室的窗前,早晨阳光洒在树间叶影斑驳,枝头还有小鸟,跳上跳下的是麻雀,还有叫声悠扬些的,我却没见过真主儿的样子。下雨天更好,雨滴打在植物上的味道我最喜欢,还有淅淅沥沥的声音。
楼后一棵残喘的老柳树,叶子都枯黄了,大风天气整头枝条四散飞舞,像极了《哈利波特》里的打人柳,再配上黑黄黑黄的云朵、怪物嘶吼般的风声,竟也能营造出哥特式风格来。
这样的生活,才有乐趣啊。

搬家后,新建小区里植物倒是有不少,可都是新种的,柳树小小几棵,枝丫扎着像4岁孩子的小辫儿,槐树榆树亦只有几根枝条,树干都穿上了麻绳做的小衣服,准备过冬了。
它们稚气的可爱,更多地是引人微笑,却觉得少了韵味。何况家是在十几层,别说是院里这些“小朋友”,就连远处被单元楼、厂房依稀挡住的老爷爷树们,也不能让我下意识地看向窗外时,找回原先的乐趣了。
沉寂了一周,一个偶然,打开了田中宁子的《阳台菜园》,终于兴致勃勃起来——不如做个阳台人吧!
阳台人,与园艺家不同,是没有庭院,只能在阳台上享受着植物生活的人为自己起的美称。【来自甜西的瞎说百科】

如饥似渴地把书快速吃下去,脑子里不断地规划着我自己的阳台菜园。地方有限,那么就最高程度选择可以食用又在市场上不易购买的植物来种吧!网购了各色种子,一边拆快递一边流着口水:
罗勒可以做青酱,在家能吃到最爱的意面啦!迷迭香泡花草茶,妈妈胃不好可以多多饮用;芝麻菜做沙拉最好,给减脂期的老爸拌来尝尝……
“停!想得太远了,学会播种先!”妈妈用一根手指戳我的头,“才没学会走就开始想跑?花盆和土都没有。”
惨啦,居然忘记这么重要的事!新手阳台人揉着脑袋又是一阵手忙脚乱。终于准备齐全,可以开始育种。

决定先拆开一包赠送的罗勒种子试手。虽然外包装上明写着罗勒适宜在春天种植,但是本着实践出真知的精神,我还是用打湿的棉柔巾开始催芽。
记得小时候《读者文摘》上有一篇文章写到,男孩同女孩的学习思维不同,老师上课讲小白兔爱吃胡萝卜,女孩子会认真地记在本子上,而男孩子开始说悄悄话:“才不是呢!我家兔子明明爱吃大白菜!”
长大后渐渐发现,我该是偏男生派,老师说的书本写的,我不一定相信,能够自己尝试的定要亲眼亲手试试看。谁知道,不出几天,罗勒一颗颗如黑芝麻般的种子生出了白色的小触手!发芽啦!
后来在另一本书上看到,标注的温度和季节主要用于农田耕作,阳台种植温度和湿度都有不同,因此可以尝试反季节种植,虽然可能会影响收成,但亦可摸索出适合自家的种植模式。
深以为然,一来无论书本作者还是种子生产者,所处环境都有所不同,二来阳台种植同户外种植也有很大区别。兰州的冬天是有暖气的,即使是不耐寒的植物,在室内也不容易冻伤。
但基本道理是这些,该从书本和有经验的人处学习的,也应虚心请教。
既要实践,也要学习基础知识。无论做事还是做人,都是一样的道理。

《阳台菜园》自有其独到之处,让我大开眼界。作者一直坚持混种——即在一个很大的种植盆里播种不同的植物,用以平衡土壤内部元素的消耗。这是在一般的种植经验书中鲜少见到的。
在肉眼看不到的世界里,土壤中的微生物会和植物的根系互利共生,相互提供需要的养分。适合这种植物的微生物会聚集到根部。植物的种类越多,土壤微生物就越丰富多样,土壤微生物就越丰富多样。因此,“混种”堪称顺应自然规律的种植方法。——田中宁子

作者田中宁子通过多年实践发现,不同植物对土壤的养分需求不同, 而不同科的植物又有自身独特的特性。了解它们的特点,多次尝试,就能摸索出成功搭配。
例如十字花科的美味蔬菜极易招虫,而菊科的蔬菜常常有独特的气味,两者搭配可以防虫害。
番茄为结果会大量吸收土壤中的磷,对氮的消耗则非常少,而罗勒正好需要氮来促进叶片生长。两相搭配,不仅能合理利用土壤养分,番茄的枝叶还有祛除害虫的奇效呢!
原先只道是种花有很多技巧,没想到种菜学问更多!但我仍然很开心,只要有迹可寻,对我们这些义务教育苦读出来的“学习老手”来说,没什么比高考更难!学就是了!
若实在顾不得,大不了压榨刚刚退休的老爸,也算是给他找了个消遣娱乐的好方式,也不失为美事一桩。
说是如此,我自己的热情仍在,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吧!
种菜去啦!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