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一)
没想到重度拖延症患者能够这么快开始研究课题,这样下去打卡有望。
言归正传,透过他人的视角来审视自己是这个课题研究资料收集中的主要来源。所以把记忆中得到的评价大致梳理了一些,就得到了第一部分的资料:
拖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拖进度,而是自认为隐秘地拖到截止日期,然后疯狂补。同时还无计划,或者说是无长远计划。这些不是当面对我说,而是性格测试为INFJ的我对周围人的情绪敏感而得到的间接结论。不止一个陌生人反问我,“难道你没有准备做这件事吗?”,或者“你应该是为了这个在努力吧?”。很多时候他们并不看我,看似漫不经心地用一种理所当然的语气,好像说出的话就和锁匙一样,一配一不容失误,而对于我沉默后的回答也并不在意。但是对我来说,我没有提前做准备的习惯,也没有培养这个习惯的打算,在已经度过的人生岁月里,临时抱佛脚是常态。我吃过亏也尝过甜头,心里也知晓这样继续下去的坏处,可我已经无法离开那种开始倒计时后桌上还满堆着参考资料的紧迫感。
亲和。几乎我遇到的所有熟人都会给出亲和、亲切、好相处等等类似的评价。苦恼的聆听者,这是最新得到的“称号”。我确实喜欢和人交流,甚至会因为没能聊天而导致嗓子沙哑,当然这有点夸张,天气因素占比更大。不过我原以为我应该是倾诉的那一方,可仔细想来,我对着朋友剖析自己的次数确实比不上倾听对方苦恼纠结的回合。也许我更喜欢抛出问题,听着多样的回答,把自己也代入其中,像是一起经历了一回。
今天就先停在这里,思绪开始乱了,或者说,飞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