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通鉴》第164卷 侯景的末路狂花 萧绎的两张王牌
侯景攻入建康,他能控制住的除了京都周围区域,也就是扬州、吴兴等几个州郡,但是对于长江中、上游,是没有控制力。长江中上游作为东晋、南朝重要战略基地,如果失去控制,建康迟早是不保的,为了实现对南朝的统一,侯景决意溯江而上。
"景若水步两道,直指江陵,此上策也;据夏首,积兵粮,中策也;悉力攻巴陵,下策也。”
湘东王萧绎的战略认为:如果侯景直接攻击他们的总部,他们就比较危险,如果守在汉水之口,还算可以,如果力攻巴陵,则可以让王僧辩、陈霸先等他手下王牌拖死侯景。结果侯景选择了中、下策,守着夏首,攻击巴陵郡,最后力不能敌,败回健康。

侯景做所以打不过萧绎,原因在于:一方面,侯景兵分多路,没有集中军力来攻击总部重镇江陵,造成兵力分散,难以实现突破,另外一方面,侯景自己这边毕竟亲军只有1万不到,自北而来,不习水战,其他投降过的虽然会水战,但是对于侯景也不会那么忠心,容易随风倒。因此,侯景想要毕其功于一役,万难实现,之前长驱直入京都使得其对于南朝的军力过于低估了。
败回到健康的侯景,已经开始走入低谷。
人往往是这样,越是走入低谷,越想干点大事来“冲冲喜”,他谋划称帝。这实际上很可笑,长江中、上游打不下来,自己反而野心膨胀,“过把瘾就死”,在下属的劝说下,先废掉皇帝,体现自己的权威,然后称帝,真的非常形式化,完全没有实质可言,但是也就是如此,虚荣心。

湘东王萧绎哪里能忍受侯景这种明目张胆的篡越,打败侯景、一统南朝是他的目标。萧绎手下两员大将,从南方广东首举义旗的陈霸先,会师其旗下大将王僧辩,双管齐下,直奔建康城,不多久,攻入健康。陈霸先接着攻入了江北的扬州(广陵),挡住了侯景可能北回的必由之路。
见势不好的侯景慌了,背着孩子,跟跟亲信,走上了他自己的穷途末路,最终,在江东一带被擒拿并枭首示众。
侯景总结自己的人生说:
"我昔败贺拔胜,破葛荣,扬名河、朔,度江平台城,降柳仲礼如反掌;今日天亡我也!"
的确,侯景在东魏之时打败了贺拔胜,渡江南下直入建康,看起来很厉害。但在东魏,毕竟是有着高欢的支持,而南下建康,实在是南朝疏于防范。虽然南朝“四百八十寺”,但当年谢氏抵抗苻坚的那种底气还在,没有丢,所以以为闪电攻入建康就是可以收复南朝,那是妄想。只有在北朝真正的强大起来,如隋唐之时,才可能真正永久的征服南朝。

© 本文版权归 allanscya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