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黑人印象的转变
当我第一眼见到我的美国室友时,我跟我妈说:“我的室友是个黑人!”其实,他是一个孟加拉裔,可以说更接近于印度人。但当时他的皮肤晒得比较黑,而我对人种的印象基本只有黑白黄这三类。后来才知道,“黑人”在美国是一个有明确定义的群体,其特点不仅仅是肤色、容貌,还有历史、文化。
即使是在高中学习了美国历史,了解了许多黑人在美国历史上从奴隶制到废奴到平权的一系列阶段,我对于黑人的认识仍基本上处于理论阶段。在学校里,有一些黑人同学,但是学校作为一个封闭环境其氛围是固定的,依照一系列与社会隔开的规则运行着,所以我并没有多少对于黑人的实际印象。
真正开始和黑人现实中打交道,是从大学开始。住在城市中的宿舍里,上下课路上有时会遇到一些流浪汉,向我要一点现金买个吃的。学校的邮件也会有时发出警报,说在校园附近哪个地方谁遇到抢劫或者攻击了。其实现在想想,这些流浪汉和警报中描述的人,黑人白人都有,也许黑人稍微多一些。但看着新闻,就逐渐有了一种路上碰到衣衫褴褛的黑人更危险的偏见。脑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夜里路上看到黑人就会十分警惕的判定。有一次晚上和前女友看电影,因为离宿舍不远,就走回去。路上迎面走来4-5个年轻黑人。狭路相逢,没有退路,旁边的店都已经打烊了,没有别人,灯光也比较暗。那时我整个身体都绷紧了,挡在前女友身前,肾上腺素提了起来,“战斗准备”。直到走进了,与排头的年轻黑人四目相对,才看到他的怯生生的眼神,也许是我紧张凶狠的眼神吓到他了。
其实我的生活中从来没有遇到过黑人找我麻烦的情况。我的这些害怕和歧视更多是看到了某一条新闻,或者同学之间相传的在南部城市黑人很多,会向你要钱的传闻。
我脑中保持着这种“黑人-警惕”的线路,直到自己来到南部的亚特兰大。我工作后所住的公寓,邻居有很多黑人,前台接待是黑人,维修工也是黑人。和他们相处我并没有感觉到任何的不适和不安。公寓的服务人员穿着工作时的制服,邻居有些会穿的比较花哨,和其他人不太一样,但也不会让我担心。我脑中“看到黑色皮肤就要警惕”的这套逻辑渐渐不那么强势了。但我确实在亚特兰大的城区街头还是会碰到一些要钱的黑人,会让我有些不适,还有些担忧。我只是在我熟悉的社区适应了黑人的存在,如果在路上碰到穿的比较垮的,还是会紧张。
再后来,我搬到纽约,住在一个种族十分混杂的地方。这里有各种各样的人,黑人很多,亚裔、印度裔、拉美裔、白人都有。这边的房子有些也会比较破旧,所以在路上看到黑人,我一开始简直警报一直在响,一直有些怕他们。
但住了几天,在这几条街道走了走,吃了几顿饭后,我感觉到自己的这种担心也是多余的。这些人只是正常地在这儿工作生活的人,开店的,开餐馆的,送外卖的。我的房东也是个黑人,一天我见到了他也互相友善地打了招呼。
一个人的肤色是什么样的,既不是犯罪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本身是没什么关联的。相对来说,所在的社区环境,警察的覆盖度等其他因素反而是和犯罪更相关的因素。我和我的邻居打交道不会担心,但如果是开车经过底特律废弃街道上的一片无所事事的黑人,或是亚特兰大机场边的落败社区,我就会非常警觉。
的我的室友说,他从小到大的经历中,反倒是更容易被白人攻击,因为他是孟加拉裔,长得像中东人,像穆斯林。在我现在住的这一片,亚裔不怎么会被歧视攻击,但在他长大的地方,由于最近十几年搬入了很多亚裔,亚裔在那里会更有可能被找茬子。少数族裔在一个群体里容易被疏远甚至歧视是自然常见的,但这种偏见可以通过打开自己的认知来修正。
这几天除了黑人,也认识了一个埃及裔,一个印尼裔,更深地浸入了多样的种族环境,自己心中简单粗暴的种族划分和刻板印象也渐渐淡了。肤色其实是对人格或安全很没有实际辨识度的一个特征,只是太显眼,用起来太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