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殇,明王朝步入下坡路
总有一些人如我,想去读过的历史书上的很多地方去看看,纵使那里已经一片荒芜。
因为来张家口怀来县参加展会,偶然发现这里距离“明朝土木堡之战遗址”不过1.1公里,决定抽空去看看。
世界上的大帝国,时常在明君后出现庸才甚至废柴,后者不仅伤己,而且伤国家。比如奥斯曼帝国苏莱曼大帝之后的“酒鬼”塞利姆二世,乾隆爷之后的嘉庆帝,明宣宗之后的英宗朱祁镇。
仁宣之后,明帝国鲜有明君能臣良将,英宗冲龄即位,幸有“三杨”治世,可惜在这之后,再无能臣应付国内之局,弱冠的英宗面对蒙古外患,应对乏力,最致命之处,利用宦官制衡文官,权阉王振登台。
面对瓦剌的寻衅,22岁的明英宗试图御驾亲征,其时,距离明成祖朱棣最后一次北征蒙古不过20几年,良将尚有,余威犹在,如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户部尚书王佐等,英宗不过三日凑齐号称五十万明军,他们虽然护驾从征,但是没有决策权,只有丝毫不懂军事的明英宗与王振瞎指挥!
如此情况,败亡危机已经埋伏下。
遗址就在国道边,已经丝毫看不出当初的那种肃杀之气。



料来,明军撤兵后,虽然距离居庸关不过60里,但是面对瓦剌军队的进攻,只能在这里扎营,仓促迎战。如今这里坐动车去首都,不过23分钟。
明军最后的败亡,除了之前的一系列作死行为,最致命的,是轻信了瓦剌人的和谈鬼话,最后水源地也被瓦剌人截断,明军自乱,在瓦剌人进攻下溃散,伤亡十几万,50多名重臣死于乱军之中,明英宗被俘。
先有靖康之变,后有土木之变。



右手边有个小亭子。



周边平原为主,远山雄峻,这一片小土丘或许是明军当时御敌之处,也算“据小险”,不过,对于精锐的瓦剌骑兵,实际效果一般。

站在土木堡亭(姑且这么称呼),望四方,叹四方。土木堡之败,属于大明王朝由盛转衰的开始,从当时的实际情况而言,皇帝被异族俘获,精锐尽失,都城京城已是空城,若非于谦力挽狂澜,“靖康之耻”可能重演。可惜,于谦等名臣最终被复辟的明英宗诛杀,此“英”绝非“英明”之“英”!
总要有一个负责任吧,就像后人把杀岳飞归咎秦桧,土木之变的始作俑者也被归咎阉宦王振。其实,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明令“内臣干政可诛杀”,并铸造铁牌立于殿外,但是,首开重用阉宦的是成祖朱棣,到20几年后英宗时代,阉宦干政已经无法控制,若非皇帝默许,恐怕他们也不会如此无法无天。
中华历史上有些皇帝需要被刻在谢罪的石碑上的!纵使明英宗当时只有22岁!


其实,当时,明军距离土木堡城不过2公里,可惜,土木堡太小,盛不下20万已成惊兵的大明精锐!
2020.9.13於阳明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