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估+成长+激励,上海医药缩量回调再起一波?
最近回调比较猛烈,很多人已经开始逐步放弃,但牛市格局基本未变。趁着周末,狼哥依旧坚持挖挖好股。
因为不管牛熊变化,A股的结构化行情越来越严重。将来随着注册制的全面开展,个股分化会更加严重。如此背景下,我们的努力终将会获得应有的回报。

这周分析的个股是上海医药(601607),其前身为原上海第四制药厂,创建于1866年,有超百年的历史。1994年上市,至今已26年。今年荣登世界500强,位列第473位。
上海医药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国资委,属于地方国有企业。第一大股东为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29.13%。
截止年中报,股东户数112830户,前10名股东持股比例为73.45%,该比例相对稳定。大股东无股权质押,无股权冻结,无股权回购,且无限售股解禁。
截止2020年9月31日,总市值598亿元,市净率1.39倍,ttm市盈率14倍,估值位于近十年14.48%的极低区间。
股息率2.09%,股利支付率26.44%。26年前买入,不考虑红利再投资,年化股息收益率2.78%。
近六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15.59%,利润复合增长11.9%。
2019年营业收入1866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医药工业实现收入235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连续11个季度超20%。
在130家医药企业中营收第一,净利润第二。营业收入是恒瑞医药的八倍多,市值却仅有恒瑞医药的一成。
2020年半年报,利润端仍实现正增长,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营收872亿元,同比下滑5.84%,其中医药工业收入117亿元,医药商业实现收入754.90亿元。
实现归母净利润24.43亿元,同比增长6.84%。二季度营收468元,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增21.1%,业绩继续保持增长。
主营业务分为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流通两大板块。医药商业占比超80%,竞争激烈,毛利率低,赚的辛苦钱。
再加上并购带来的高资产负债率和高商誉,压制估值处于偏低区间。
商誉占净资产23%,减值风险较高。资产负债率为65%,高于医药商业行业的中位数和平均值。
分销业务因为布局早,目前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财务状况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大的问题,有充足的空间去不断试错。
近来医药工业领域投入不断,进行积极尝试,实现逆势增长,互联网医药业务也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上半年医药工业实现收入117亿元,毛利率59%,同比增长0.79个百分点。60个重点品种收入65.47亿元,重点品种平均毛利率71.69%。
净利润占公司的半壁江山。连续十多个季度增长,基本上每年增速都是百分之20以上。

8月28日,与浙江九洲药业在浙江台州开发高端仿制药及改良型药物;8月31日,与康希诺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加强疫苗产业链的供应保障;
9月4日,上海医药大健康云商与上交大医学院签署眼肿瘤患者随访平台合作协议……
研发投入持续提升,核心品牌竞争力得到加强。上半年投入6.77亿元,同比增长20%。在A股仅次于恒瑞医药和复星医药,成果显著。

近5年收现比达到112%,销售收入现金含量较强。最新半年报,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37.06亿元,同比大增83%。
2019年年底,正式开启第一轮股权激励计划,为公司提供一大增长驱动力,有望扭转国企管理的一些弊病。9名高管和201名公司骨干,共分到2834.1万股期权。享受到股票分红,公司就会更有干劲。
近六个月,11家券商给出买入评级,看涨空间超36%。几大机构资金均有布局,十分看好。北向资金持股3.02%,公募基金持股3.17%,社保持股1.26%。
技术上,七月底有一波大幅放量拉升,现在缩量回调至起涨点,支撑较强看反弹上涨。放大到近十年格局看,处于大的上升趋势,并突破了下降趋势线的压制,上行空间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