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写作100天-3-D20-《影评:一次别离》
躺在沙发上无聊翻来翻去,又看了一遍《一次别离》,这部201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同期竞争的还有《金陵十三衩》(算是扩展阅读,也刷了一遍)。前者投资30万美元,约230万人民币,后者投资6亿人民币。
200多万的投资电影,用现在这些大场面大制作来看,怎么都像是来玩的。但是看完电影之后,你知道导演真的不是来玩的,影片涉及很多很多的内容,但并没有落入“讲了很多但都没讲清楚”的尴尬境地,反而留下了很多思考和斟酌的空间。婚姻、宗教、阶级、人性、家庭、道德……导演站在完全中立的角度去叙述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剧中没有所谓的正派反派,每一个人都最终暴露出了信仰道德界限之外的一面。
故事情节很简单,女主人要出国,男女主人打算离婚,男主人不得已找来一个保姆照顾家人,影片讲述的就是请了保姆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两个分属不同阶层的家庭,本都是良善之人,有着各自生活的重负,却在冲突过程中不得不撒谎,彼此针锋相对,甚至拳脚相向,对簿公堂。剧情的发展始终牵引着观众的视线,就如一股两头对拧的麻绳,越来越紧,让你跟着这两家人一起纠结、难过、哀叹。这个题材最高明之处在于,在所有人面前“正义”都是暧昧不明的。
两个家庭
两个家庭,两个阶级,观众会一会儿站在中产家庭一边,一会儿又站在贫困家庭一边。生活阅历、教育背景、信仰、价值观等的不同,使得他们在面对一场意外的悲剧时,形成了两败俱伤的无解局面。
两个孩子
在这场风暴里,两个家庭的孩子无可避免的被拖进了成人的世界。在各自家庭的利益争夺战中,承受着父母的谎言和争吵,成为了最大的牺牲品。中产家庭的孩子要面对父亲的谎言,母亲的离别,最后还要站在法官面前回答“他们离婚,你选谁”这样的问题。贫困家庭的孩子面对父母的争执无能为力,只能躲在角落里画画,最后愤恨的一瞥直戳内心。
两种宗教
真相与信仰,究竟应该遵从谁。保姆受制于宗教,给陌生老人洗澡都要打电话问清楚是否可行,是否违背了教义。在被称为小偷的时候据理力争,可对于流产的事情,却撒了谎。男主人一方面教导女儿要坚持真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可以另一面却又当着女儿的面撒谎。牵动这一串故事的是“真相”,但宗教却如同空气一般如影随形。
开放式结局带来了更大的思考空间,小女孩究竟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没有说,父母分坐走廊的两边,面对面低头不语,此时片尾曲响起,这也是全片唯一一首配乐。
只是一次别离,但有些事情却最终走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