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论》笔记
第一卷
第一章 观念和现象
知觉分为印象和观念。特殊(睡眠、发狂)状态下观念接近于我们的印象——或者应该说是印象复现于内心。
简单和复合知觉。
每个简单(单纯)观念和印象是一一对应的。简单观念都有和它类似的简单印象,只有程度的差别。——或者说没有程度的差别,我们看到的红就是某一种红,不会是有自己产生另外的浅红和深红。
不存在的复合观念,只是简单观念的重新组合,如黄金城。
总结:我们的全部简单(单一、单纯)观念最初出现时来自于简单印象,这种简单印象和简单观念相应,而且为简单观念所精确地复现。
——外来的观念,告诉一个盲人红的观念?我们没有尝过菠萝的滋味,便不能形成恰当的观念。
颜色的例外。在一种较为深和浅的蓝中坚,让我想象一种较不浅不深的蓝,是可以的。然而这是观念吗?
——或者我们可以说,没有感官印象,外来的观念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空的符号,它并没有内容。
印象分为感觉和反省的印象。感觉是直接刺激感官:冷热饥渴苦乐。感觉留下的复本就是观念。观念进而产生欲望和厌恶、希望和恐惧的新印象,即反省印象。反省印象又复现,成为观念。然后不断重复这个过程。
观念是一种符号。——精确的表象。
对观念的说明来自于回忆的印象。
印象作为观念复现,一为记忆,二为想象。前者生动强烈。后者不受束缚,自由变化。
心灵是潜在有序的。因为繁多的印象进入其中,我们的心灵为了区分或者记忆,必然因为相似的原则或者因为外部印象的相关性而进行分类。外部的相关性,因为空间而形成位置的排列,因为先后的顺序而形成时间的排列。
复合观念可以分为关系、样态和实体。
关系:1类似关系2同一关系3空间和时间关系4数量关系5比较关系6相反关系7因果关系。
类似、同一、比较、时空、数量、相反似乎都可以归为比较关系。因果关系,则是因为前后相继的惯性。
实体只是特殊性质的集合体的观念。取消实体。
贝克莱:一般观念都是都是特殊事物而来。对于一切可能程度的数量好质量形成一个概念。
任何一个观念都是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
抽象观念本身就是特殊的。意象只是一个特殊对象的意象,虽然好像具有普遍性似的。
第二章 论空间和时间观念
第一节:论空间和时间观念的无限可分性
大家认为:永远不能得到一个充分的和恰当的无限概念。
反方:可以无限可分的东西必然含有无数的部分。
我们对任何有限性质所形成的观念都不是可以无限分割的。否认了心灵具有无限能力的同时,假设了心灵分割它的观念是有止境的。
沙粒的千分之一和万分之一,心灵表达的意象来说,是同样小的。一粒沙粒的观念不可能分割成二十个观念。
——人的认知局限于他的感官。它只能看到那么小的东西,即是通过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万分之一的微小颗粒与沙子在他眼中都是同一意象。
根据不可分理论,如果一个微小的事物还能继续分割为更小的部分,那么我们不可能对每一部分有清晰的观念和认识。据此这个观念就是难以形成的。
感官的唯一缺点,给予我们以一些和物体本身不成比例的物体的映像。
苦难在于如何扩大我们的概念,因为要对更微小的事物形成正确的概念,必须有一个表象他们每一部分的明晰的概念。根据无限可分,这是做不到的。
事物先于假想?不论我们如何假设这些部分可以一分再分,永远不会变得小于我们所形成的某些观念。???
第二节:论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可分性
我们的观念是广袤的最小部分的妥当的表象。
当在此细分,产生小于我们观念的东西,那么他们在观念上是不可比较的。
无数的部分的观念和无限的广袤观念是同一个观念。
休谟在这里认为,有限的事物是可分的,最小单位即我们的最小观念。
广袤不存在。二十个人的单位与一个人的单位是不同的。单位即是最小的个体。
时间感觉要简单的多,时间即变化,一个时间的单位即是变化的完成,所以不存在绵延的时间。
形而上学公理:凡是心灵能够清楚能想象的,都包含有可能存在的观念。黄金山是可能存在的,没有谷的山是不存在的(本身矛盾)。
广袤观念,不是无限可分的。也不是由无数部分组成的。(或者说,至少在我们的心灵的观念里是这样)
第三节:论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的其他性质
广袤观念的经验来源,我们想物体,我们思考距离,然后得到广袤观念。
空间观念来自于感觉印象。
看桌子。感官传达的只是色点。广袤就是这些色点呈现的复本。
抽象就是把两者或多个类似的表象集合。抽象观念实际上都是在某种观点下被考察的特殊观念。
是啊金观念就是各种知觉接续中得来的。
我们的心灵有界限,感官不到心灵之外的事物。
时间不能单独或伴随着不变的对象初现。
凡差异的事物是可以区别的,可以区别的也是可以分离的。
时间不可能出现于不变的对象上。
广袤来自于视觉和触觉,不可见不可触则不会有广袤。
第四节 对反驳的答复
时间和空间依附于对象的观念,必然不是无限可分的。没有纯抽象的时间和广袤。
无限可分,数学点是荒谬的。
两个点互相渗透融合为一是不可能的。
面和的定义都是不可能的。
数学的点和面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没有对象,那么,我们也不可能对点和面有一个清楚 观念。
——或者我们说面,是不是就抽象地忽略了其厚度。线则抽象地忽略了其厚度和宽度。点是最难的,什么都忽略了。
如果都是无限可分的,最小和最大的形都包含无数的部分,则彼此不能衡量,不能比较。
我们不但没有精确的直线和曲线的概念,也没有精确的相等和不相等、较短和较长的观念。
点。圆与直线相交,是交于一点吗?那么有确定的点,这个点是不可分的,如果是可分的,就不是一点。如果是交于一条线,那说明数学还不够精微,也与数学的理论相悖。
第五节
真空观念。不可能形成真空观念或既不可见也不可触的东西的空间观念。
原子与虚空。
休谟真空设想。
一、静止和消灭不能同在。假如世界是一个充实体,即物质无处不在。假设一个房间,我们把房间内的存在物全波消灭。两者之间再无填充物,那么墙壁是否该接触呢?但墙的四周是互相抵触的。则不能相接。这是矛盾的。
二、假设真空存在。没有真空就没有运动。没证明。
黑暗是光的否定。没有光的观念,就没有黑暗的观念。真空于此不同。
把一切可见和可触的东西去除后,黑暗和运动不能给我们物质的广袤观念或真空观念。
两个发光的物体,只见其本身。中建的是真空或纯粹的广袤吗?不能。
广袤或真空的观念来自于两个物体的距离。
类似关系是错误最丰富的根源。
词语代替观念。不可见不可触摸的距离观念代替可见的点和可触摸的点所构成的广袤。以实物的体积去代替空虚的距离。真空是对象消灭后的想象,但我们的印象和观念只来自于真实的对象。
一个物体消灭,而不影响接触的两种物体。但是假如产生一个新物体呢,是否影响原来的物体。
第六节
存在观念和我们想象为存在的东西的观念是同一的。存在观念和任何观念结合起来,并没有对这个观念增加任何东西。不论我们想象什么,我们总是想象它是存在的。任何观念都是一个存在的观念,一个存在的观念也是我们所任意形成的任何观念。
第三章论知识和概然推断
一、
类似、相反、性质的程度和数量的比例。
这四种完全决定于观念,能够成为知识和确实性的对象。
算术是精准的,大于几何。
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与点的无限分割是矛盾的。
数学家的观点:对象的观念的本性,不属于想象的概念范围,必须依靠理智的观点。超出经验之外。
观念相较于印象,会微弱模糊不清。
二、
一切体力都是比较和发现对象之间恒常或不恒常的关系。知觉。
因果关系是唯一能够推溯到感官意外,把看不见、触不着的存在和对象报告于我们。
因果,对象间。
因在前,果在后。如果是同时的,那么一切原因和结果是同时的。不会有时间。
原因与结果,时间先后,位置接近。因果律的必然性是什么?
三
一个事物不必需要原因,无论自身还是虚无。它存在,即在。
四
推理时,扩展到所见和所记忆的对象之外,绝不能完全不能不看到对象,有不能单凭观念推理。必须有印象。
——在推理中,不存在我们未知的对象,只是推出新的关系。鬼是什么,是人死了。几何和代数也只是推论出两头之间的等量关系。等号两边,必然不是我们完全不知道的对象。
任何历史的真实都是基于真实的链条。我们对我们的历史和社会,在我们不可见的经验之外,只是凭借主观的“相信”。
五
印象的根源不确定,没有原因。记忆观念比想象观念强烈和活跃。记忆衰退,发生怀疑。想象加强,混成记忆。
六
因果关系就是恒常关系。就是习惯。概然判断只是发现对象的关系。
七、
单纯概念和信念。我相信上帝存在的时候,我的上帝观念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观念与信念存在差异。不存在于观念之中,而在于想象它的方式。
想象不能违反理智来设想任何事物。
信与不信。
在一百种混合中选择一种。
我们只能改变观念的强烈和活泼程度。不能改变观念本身。
信念定义:和现前一个印象关联着或联结着的一个生动的观念。
——(所以说,精神类疾病是否主要让观念僵死下去)
信念加强观念,接近于印象,使得记忆更加生动活泼。
我们相信的观念比我们怀疑或不相信的观念,更强、更活泼、更坚定稳固。
八
可感知的对象比其他任何对象对想象有较大影响。
接近关系值得商榷。接近本身还是印象的生动性。
九
借助印象加深想象。
印象或想象因接近、类似、因果而加强
人太容易轻信,由于忽视经验。
信念来自习惯,缺乏类似,就会推翻习惯作用,减弱观念强力。
十
信念只有使一个观念在强力和活泼性方面接近印象,才会起作用。
信念必然是借着伴随它的强力和活泼性而使想象感到愉快的。
生动的想象会堕落,影响判断。
虚构从诗歌 想象的活力 只是偶然的情况
十一
知识 证明 概然判断。 比较 因果 不确定
机会是对原因的否定。所有超出绝对中立的概率,都潜在地认为事物背后有原因,而原因又是习惯。
信念与观念的活泼性是一回事。
十二
哲学家们:结果的相反和混乱是由于许多原因
十三
通则归于判断,推论归于想象。
记忆》因果》混乱
十四
理性并不能单独产生任何原始观念
自然最终的能力和效果是未知的
能力观念来自于类似关系
必然性存在于心中而非物中
不能形成观念的任何对象,不相信有存在的理由
十五
除了存在和不存在,没有对象是互相反对的
十六
动物的经验习惯证明
第四章
一、
数学的结论也是概然判断。
想象的紧张总是阻止情感和情绪的正常运行
信念是一种生动的想象
二
感官在对象不再呈现于感官之前是,不能产生对象继续存在的概念。
对象不在的时候,感官不能让对象继续存在。为了产生这个独立存在的信念,或是感官将他们的印象呈现为意象或表象,不能,只是单纯的知觉。所以对象 在外界存在。
外界的对象有一惯性和恒定性。
总是时时需要假设对象的继续存在,以便联系其过去的和现在的现象。
时间的想象的虚构,构筑了对象的持续同一和稳固存在。
个体化原则只是一个对象在一段假设的时间变化中的不变形和不间断性。
任何一些观念只要使心灵处于同样的心理倾向或相似的心理倾向中,那些观念便极其容易被人混淆。
一批接续的着的相关对象使心灵处于同一的心理倾向之中,与观察同一不变的对象时一样,都伴有同样顺利而不间断的想象过程。
我们如何能够自信不疑地假设一个知觉在离开心灵时并没有被消灭了呢?
心灵只是一堆不同知觉和集合体。错误地被假设为赋有一种完全的单纯性和同一性。
我们存储记忆,并以假设虚构的存在物来填充那些时间的间隔。保持知觉的同一性,以消除那些外表的间断。
心理倾向让信念相信物持续存在。
类似的知觉——同一性的虚构——补救间断性——倾向借助记忆引起信念——从而相信外物的持续存在。
继续的存在归之于我们的知觉是一种错误。我们的感官的知觉并具有独立的存在。——所以对象与知觉分别开的哲学体系。——但没有任何知性原则或想象原则可以直接使我们接受知觉和对象的双重存在。
我们的知觉就是唯一的对象。
类似的知觉是同一的。不论他们的出现时如何断续和间断。
三、
实体、偶有性、奥秘的想象虚构。
四
对象外表不变,印象却各自不同
感官只是内心的存在,他们有相似的根源(原因)发生
实体的第一性:广袤及填充性——混合变异:性质、运动、重力和凝聚力。
没有知觉,就么有存在。广袤观念,不可能不是赋有颜色或填充性的部分组成的。广袤的观念是一个复合观念。必然分解为单独的观念。
把知觉(颜色、声音、冷人)排除,就没有什么剩下来。
五
我们并不存在一个实体观念。
思想存在于广袤之中的悖论。存在某部分还是所有部分?某部分的花,知觉只与某部分结合,存在所有的话,便占有空间,可以分割。有一码长、一尺宽、一寸厚的情感吗?
思想和广袤是不相容的两种性质,永远不能合并于一个主体中。
一个对象可以存在,但却不存在于任何地方。
滋味和气味不能与颜色和可触知性两种性质分开。休谟还不知道分子运动论。
全体存在于全体,全体又存在于各部分。
斯宾诺莎 无神论 宇宙的单纯性 思想和物质都寓存其中的实体的统一性的学说。
斯宾诺莎和神学家 都是类似的谬误
六
我不能抓住没有知觉的我自己。只能观察到一个知觉。
心灵是一种舞台,各种知觉在这个舞台上接续不断地相继出现。
灵魂是一个共和国
记忆才被认为是人格同一性的来源,没有记忆,就没有因果性
七
记忆、感官和知性都是建立在想象或观念的活泼性上面的。
人类心灵所最爱好研究的就是每一个现象的原因。
只是感到一种强烈的倾向。
经验是过往,习惯是预期
只是是观念更为生动。离开这些,没有结论。
记忆、感官和知性都是建立在想象和观念的活泼性上面的
第二卷
第一章论骄傲与谦卑
一、
印象分为原生和次生的。
二
自我不能是原因,否则会产生两种相反的情感。
骄傲的原因应该是物的性质与所属的我的结合
三、
原因的自然对象众多。
四
观念的联结和印象的联结。
观念被类似、接近和因果联结。印象只被类似联结。
五
自然赋予人类心灵的各个器官一样种适于产生我们称之为骄傲的一个特殊印象或情绪的倾向。
六
直接的情感要比抽象的情感更直接,更活泼。喜悦只需要对象,骄傲需要对象和自我,或者说意识到自我。
短暂的事物似乎并不是阻碍骄傲的原因。一个人可以因为一件事骄傲一生。
七
道德是有痛苦或快乐得来的。或者至少是分不开的。
八
美或丑是否是主观的,道德是否也是。虽然他们的根基可能是痛苦和快乐,但当他们发展起来,是否会有较大的偏差?
美是我们天性的原始组织?是产生快乐的一个形相?
九
通则。习惯。
十
有人也厌恶财富。第欧根尼,泰门。
十一
概念变为印象。
类似,平行的情感或原则。
通过概念,别人的观念和印象会传达给我们,以我们自己的印象和观念去揣度。
不快依靠于同情,同情依靠于对象与我们的关系。
“这个世界上的每样事物都是通过比较加以判断的。”
赞美获得的快乐发生于情绪的传导。
十二
动物谦卑和骄傲的原因只在于身体方面,绝不能寓存于内心或外界对象。
动物也有同样的观念关系。
第二章 论爱与恨
一、
爱与恨的对象是我们意识不到他的思想、行为和感觉的某一个其他的人。
永远和一个有思想的存在者有关?爱一只猫?爱大海?
二
凡是情感,有双重关系,观念与情感对象的关系,感觉与情感自身的关系。
一个既无印象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对象。不会产生骄傲与谦卑,爱与恨。
只有一个印象关系与情感发生联系,仍然不是情感稳定持久的原因。
美德或道德,因为习惯,而具有主观性和不稳定性,似乎不能成为衡量情绪的对象。
想象和情感,倾向互相类似,互相促进。
三
意向
歹徒依然恨警察。
四
爱可以单独的被我们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刺激起来。
心灵不足以自娱自乐,自然寻求外在对象。
举例,似乎永远容易让人想到相反的情况。对熟悉的地方、亲近的人就一定更爱更骄傲吗?
五
没有东西比一个人的权力和财富更容易使我们对他尊视。这不胡说八道吗?
物的愉快,沾光心理,同情心理(分享快乐)
同情原则是根本,体会富人的情绪。艹
大多数种类的美都是由于同情发生的。移情作用?在于感情的传达。借助想象体会到他的利益。工艺品的美主要有效用发生。符合他们预定的目的而发生。
不过这只是关于物主的一种利益,旁观者只有借助同情才能发生兴趣。
人们的心灵是互相反映的镜子。反映情绪,情感、心情和意见。
六
观念永远不能互相完全合并起来。凭借结合形成复合物。印象和情感可以合并。
骄傲与谦卑只是灵魂的纯粹情绪,不伴有任何欲望,并不直接刺激我们的行动。。
七
第三章
意志是内在印象。
必然性:恒常的结合和心灵的推断。
一个人的行为正是与他的意志有必然性,而非偶然性,所以才会遭到惩罚。
即是说,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意志是自由的,非必然的,那么他的恶行或者善行就不是出于他心灵的必然。不必受到惩罚和奖赏。他的行为中有他必然的内在。
一个人的行为即他自身。而非假想的性格和内在。意志和它的表现是一回事。黑格尔也有类似观点。
理性不能单独成为意志的动机,理性指导方面并不反对情感。理性与情感是统一的。
数是一种比例。
理性是情感的奴隶,除了服务和服从情感之外,再不能有任何其他的职务。
情感只有在伴有某种判断或意见的范围内,才能违反理性。
一种情感必然要伴有某种虚妄的判断,才是不合理的。确当地说,这里不合理的不是情感,而是判断。
心志坚定,就是平静情感对猛烈情感的优势。
四、
怂恿一个人,鼓动他的情感而非理性。——情感产生行动。
义务概念和情感相反时,很少能够克服情感
心灵处在自在的状态,就立刻萎靡下去。
远隔的效果在空间上要比时间上小得多
障碍鼓舞心灵。
理性是较为平静的情感。
欲望发生于单纯的福利,厌恶发生于祸害
概然性的渺小程度被祸害的重大程度补偿了。
真理:1对于观念本身互相之间的比例的发现2对象观念与对象的实际存在的符合。
活动目的虽然是被鄙视的,但当活动热烈进行的时候,我们就集中于这个目的,所以遭到失望时,就会感到非常不快。
观念的活泼性,绝对快乐与不快。快乐即是增加观念的活泼性快乐的一面。同样观念的稳定性就防止了不快。
第三卷 德与恶
第一节道德的区别不是理性得来的。
推理只能让人不能辩驳,不能使他信服。——苏格拉底?或者在我们所有的设想中,总是与现实不一样,差很多偶然的原因(元素)。
心灵除了知觉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存在。
道德准备既然对行为和感情有影响,就不能由理性得来。
行为是可夸奖或责备的,但不是合理或不合理的。
道德在心中,不在对象之内。
是与不是变成了应该与不应该
善与恶,源于快乐和不快乐
让人继续享有它现在占有的东西。
财产权是唯一可以受时间影响的情绪的产物。
1、 稳定财物占有的法则2、根据统一转移所有物的法则3、履行许诺的法则
情感有多少自然的变化,道德也必然会有多少变化。
道德和法律是违反人性的普通原则的:人性的普通原则是适应具体情况的,没有明确不变的活动方式的。
我们总是顺从我们情感的指示。
我们认为,人类交往的自由和范围完全依靠对许诺的忠实。
政府为了它所谓的叛逆和谋反是很自由地惩处他们的。
通则往往扩展到它们所据以建立的那些原则意外。
对淑德的要求都是没有自然基础的。
为了防止女性的放纵而造就道德,那与她们一起放纵的又是如何规范的呢?
当任何对象具有使它的所有者发生快乐的倾向时,总是被认为美的。
正义只是一种人为的发明。忠诚、国际法、淑德和礼貌,都是一种谋求社会利益的人类设计。
同情是我们对一切人为的德表示尊重的根源。
各种性质对社会福利的倾向性,就是我们表示赞许的唯一原因。
想象比较容易被特殊的事物所影响,而不是一般的事物。
通则创造出一种概然性来,概然性有时也影响判断,但是却永远在影响想象。
使我们对他人的骄傲感到非常不悦的,是我们的骄傲。
同情是道德区域的主要源泉。
心灵的有用的性质所以是善良的,乃是由于它的效用。
附录
我们并没有可以和特殊对象的观念区别开来和分离开来的抽象的存在观念。
-
庐州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4-06 16:11:27